标签:
教育 |
分类: 儿童教育 |
今天上午,我去听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考试辅导课。在公交车上看到的一幕,真是令我痛心疾首------中国儿童的家庭教育要重视情商教育!
当一对老夫妻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孙子上了公交车后,有几位年轻人赶紧给他们祖孙让座,爷爷奶奶同坐在过道的一边,孙子坐在过道的另一边。
坐定后,隔着过道爷爷开始大声的问孙子:“二加二等于几?”
孙子回答:“等于四。”
奶奶赶紧夸奖:“真聪明。”旁边的乘客也赞许。爷爷又问了几道题,一道题比一道题难,孙子有些烦了。
孙子很没礼貌的问身旁的一位老奶奶:“你到哪下车?”
我坐在公交车的中后部,没有听清那位老人说了什么。这时孙子说:“呸!呸!呸!”
爷爷赶紧接话:“不能这样,没礼貌。”当时车上的人都感觉很尴尬。
爷爷又开始问算数题,这时孙子更烦了,说:“我给你们当老师吧,我问你们答。”
爷爷还是断续问,孙子就不回答了,去敲旁边的工具箱,噪音很大。爷爷赶紧阻拦,说:“我们要下车了,去后门下车处等候吧!”
到了后门下车处,孙子看到门上贴有“当心夹手”的警示标签说:“当心夹屁!”
爷爷赶紧说:“不能这样说,不好听。”
孩子接着又来了一句:“夹住傻奶奶。”
他的奶奶此时就站在孙子的身后,他们祖孙三人笑着下车了。
类似的事情我见到的不只一次。今天看到这一幕,主要折射出两个问题:一是家长对孩子的情商教育重视不够;二是隔代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溺爱孩子。
中国历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智商很高的民族,就连老百姓在夸奖孩子的时候,也说“这孩子很聪明”,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则说“这孩子智商低,笨”!尤其是在应试教育体制的鼓励下,智商“投资”大行其道,学龄前钢琴、舞蹈、绘画、棋类,连着串的考级。学龄期奥数、奥语、奥英一个接着一个,成了中国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旋律。
虽然,成功 = 80%情商 + 20%智商 已被科学和实践所证实,但在中国有相当一部分父母的心里还没有“情商教育”的一席之地,很多父母甚至不知道“情商”跟自己的孩子到底有什么关系。
可是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里,情商教育早经“登堂入室”,成为少年儿童的必修课程。情商教育,也称为社会及情绪能力(SECL)教育,是指对儿童进行自信心、情绪管理、竞争力、挫折抵抗、沟通、压力应对、人际关系及领导力方面的指导和训练,一个孩子在学校中的各种表现,与其所具备的社会情绪能力,也就是情商技巧密切相关。
其实,对于情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十几年前,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发表的《夏令营的较量》中,就给了中国的父母一个警示。同样一场夏令营,同样的条件,中国小学生的独立性、抗挫力、团队合作比起日本的孩子而言差之千里,未来的竞争差距可想而知。
科学研究表明,人生的头三年,是大脑细胞最活跃的时期,也是学习新事物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个时候是培养孩子情商的黄金时期。这时给孩子立规矩,是为了给孩子“有界限”内的最大自由。
重视情商教育,首先应该提高家长的认识程度,孩子就会得到更好的培养,家长的情商也很关键!
中国隔代教育相当普遍,经济、社会风气、习惯等因素都使得老人帮助子女带孩子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在世界上是比较独特的一种现象,而国外一些先进国家隔代教育问题就不那么普遍和突出。”
隔代教育的优势:首先,随着人寿命的延长,生活条件的提高,现在做爷爷奶奶的都还年轻,身体也好,所以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其次,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第三,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是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
隔代教育的教育方法最重要: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在抚养、照料和教育这些事上,父母对孩子的作用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祖父辈们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不全权代替,把握好“配角”的角色。当孩子的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孙辈常会向祖父辈寻求庇护,这个时候,祖父辈不应袒护孩子。有关孙辈生活大事的决定权都应该交给孩子的父母和孩子自己,祖父辈可以提出自己的经验帮助儿女共同教育孩子。
隔代教育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与父母关系不和、自闭孤独或是任性顽皮,不少把孩子交给祖辈带养的父母们发现孩子的“坏脾气”让人束手无策。年轻父母们不能因为工作忙而耽误孩子的心理健康,隔代教养首先关注心理健康。
现在的年轻爸爸妈妈都是正在职场上拼搏。但他们的文化程度比较高,接触面广,孩子在爸爸妈妈身边,能接触到许多在爷爷、奶奶身边接触不到的东西。所以孩子还是父母多带比较好。最起码父母不管多忙都应该抽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从今天这件事情还使我更深深的认识到:做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事。
夫君去世后的两年来,我投入的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学习:
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班”,为了使自己能系统的掌握儿童各阶段心理和生理的发展;
购买了华夏心理教育中心的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的网络课程,系统的学习了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
购买了成功之道集团的“和计划课程”,聆听了很多著名心理和教育专家的讲座。特别是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一筠教授所讲的“家和万事兴:婚姻家庭工作坊”:认清婚姻及家庭的本质,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维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成长问题。因为,一般来说,一个问题的孩子,后面有着一个问题的家庭,一个问题的家庭后面有着一对问题的父母。
还参加了:
2011首届幸福中国论坛,主题是“提升心理资本,建设幸福中国”;
2011第五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
在月底,还准备参加2012第二届幸福中国论坛,主题是“幸福家庭与亲子教育”。
我要通过各种渠道、方式和方法,学习更多的关于儿童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只有把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家庭婚姻等各方面的知识都学透并融会贯通了,再结合我几十年的教育经验,才能更好的进行“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这是我未来的事业,是我余生的生命支柱!
再发几张我怕的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