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韵律活动与舞蹈》教学设计

(2011-01-13 12:36:54)
标签:

杂谈

《韵律活动与舞蹈》教学设计

扬中市丰裕中心小学       郭彩虹

一、本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在这秋冬的季节,我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韵律活动与舞蹈及花样跳绳,课中力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有利于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通过情境设置和自主创编、各种竞赛等不同形式的学练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健康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都得到发展,从而“舞”出快乐,“舞”出健康,“舞”出趣味。并通过团队合作、集体评价与展示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团队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煮教材为韵律活动与舞蹈,辅助教材是花样跳绳。这两种教材都对学生的全省的协调能力要求很高,前者在协调的基础上力求动作的优美和表现力度,后者则是在要求协调多变,有一定的速度和力量。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教学内容为“马步组合”其中步伐中跑跳马步比较难。协调要求很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

总体来说小学生年龄越小,在协调性方面的差异越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因材施教法、合作学习法外还设置了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评价时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只要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有进步就要表扬,就是成功的。

三、学习目标:

1、愿意向同伴展示学会的简单舞蹈动作,能自我模仿儿童马步中骑马的手臂动作以及原地马步,踏点马步和小跑马步的腿部动作。

2、能展示自己已经学会的各种跳短绳的方法,并能积极学习他人的方法,对练习有浓厚的兴趣,练习后有成功感。

四、问题预计:

1、小跑马步也即改进的跑跳步,对学生的协调要求很高,估计大多数的学生们在练习的时候动作做不起来,要做到手脚动作配合更难。怎么办?太难的内容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得到了考验,兴趣也会逐渐降低了。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踏点步配合手臂的练习上,对小跑步的动作一练而过,个别好的学生课后可以去练习,展示。

2、韵律活动本分的教学内容在各个学期中都是安排在最后选用教材部分,学期短就教不到,所以学生的基础差,这个班的学生的性格又比较静,所以课上对于陌生的教材,有陌生的老师来听课,可能会出现冷场的情况。我通过情景的设置,语言的激励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

 

韵律活动与舞蹈教学设计

内容

主题

1.韵律活动:儿童马步

2.民间体育活动:花样跳短绳

重点

1、踏点马步  2、手的四种动作

难点

1.手脚的相互合作   2、小跑马步

学习

目标

1、愿意向同伴展示学会的简单舞蹈动作,能自我模仿儿童马步中骑马的手臂动作以及原地马步,踏点马步和小跑马步的腿部动作。

2、能展示自己已经学会的各种跳短绳的方法,并能积极学习他人的方法,对练习有浓厚的兴趣,练习后有成功感

3、利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与团队竞争意识,并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扬。

课序

时间

教学内容

运动负荷

教与学的活动︳

组织与队形

次数

强度

1’

课堂常规:

整队

师生问好

宣布教学内容

 

2’

 

 

 

 

一/1、教与学:

(1)    师生问好    

(2)    揭示课题

一/2、教师利用音乐导入本课,设置教学情境。去大草原,开赛马。学习骑马。

四列横队 

*****

*****

*****

*****

       

          

4’

热身游戏:

“排队上火车”

 

3’

二/1、教与学:                                                                                                        

(1)教师讲解热身游戏的方法与规则

(2)师生共同进行热身练习  

(3)及时讲评、表扬

二/2、要求:愉快积极、活动充分  

★    安全小贴示:

慢速跑动   注意力集中                                      

圆形

 

 

18’

 

~

20

 

韵律活动:儿童马步

 

1、学习提高

a、模仿学习

b、跟节奏练习

 

 

 

 

 

 

2、创编、展示

a、自由组合编、舞

b、跟音乐展示

 

 

 

 

 

 

 

 

 

 

5’

5’

 

 

 

 

 

 

4’

 

4’

 

 

 

 

 

 

 

 

 

 

 

 

 

 

 

三/1、教与学:                                                    

(1)教师语言引导学生想像马的动作,生大胆想像,积极演示。

(2)教师讲解示范四种手臂的动作:勒马、加鞭、扬鞭。生随教师口令练习

(3)教师讲解示范三种步伐,原地马步、踏点马步,小跑马步。生模仿练习

(4)教师示范步伐配合手臂动作的练习,生模仿练习

(5)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加强巡视,积极参与

(6)跟赛马的音乐节奏自由组合动作练习

(7)教师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语言激励和表扬。

 

三/2、要求:不管动作优美与否,都要积极的跳起来,舞起来。

 

      散点

*    *     

   *   *  

*     *   

    *   

      

 

 

 

 

 

 

 

小组分散

(8组8个区域)

 

    6

       4

    1

 

 

 

 

 


12’

 

民族传统运动:

花样跳绳

 

1、创想练习

 

 

 

 

 

 

2、比一比,赛一赛

 

 

 

 

3

 

 

 

 

 

 

3

 

 

 

 

4’

 

 

 

 

 

 

8’

 

 

 

 

 

 

 

 

 

 

 

 

 

 

四/1、教与学: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与要求,强调团队合作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展示

(3)教师指导,参与练习

(4)小组展示,交流心得

(5)教师请会跳“双飞”的几个同学到前面展示。

(6)教师展示几种高难度的跳绳方法,并语言激励学生练习。

(7)生以自己最擅长的两种方法练习200个。

 

 

小组分散

(8组8个区域)

 

 

    6

       4

    1

 

 

 

 

 

 

 


I

 

四路纵队进行比赛

 

 

4

放松活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本课总结

 

师生再见

 

 

 

3’

 

 

1’

 

五/1、教与学:

(1)教师语言引导,参与学生一起跟音乐放松。

(2)学生自我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对学生的总结归纳。

 

场地器材

绳子32根、笔记本电脑

教学反思:

本节教研课我在三年级上一节韵律活动与舞蹈课,课前我也考虑到了学生的舞蹈底子差等学情,做了一定的针对性的安排,如课堂情境的设置:去大草原旅游,参观蒙古人赛马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时间紧迫,准备的有些仓促所以课中还是出现了少部分学生冷场的现象。先总结如下。

优点:

1、 新课程的理念充分的实施与体现。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初见成效,学生的探究习惯已融入学生体育的学习生活。

2、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忙碌而有收获,同时不断的思考与改进,充分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为学生养成一生的探究、创新习惯奠定坚实基础。

3、 通过多一分自由,多一分灵动,将舞蹈、艺术、话剧这些人类文化璀璨的珍珠融入体育课堂,这就让我们的体育课堂绽放出更丰富、更绚丽的光彩!

存在问题

1、教师的自编动作欠缺一定的弹性,教师教学前让学生自己想像了马的动作,但是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演练自编动作,所以学生对后面的规定动作练习兴趣不够。

2、教师没有关注男女差异,女生的协调能力和模仿能力明显优于男生,导致男生的练习兴趣不足。

改进意向

如何才能让男生对韵律创编活动也兴趣浓厚?如何才能让男生的韵律创编水平与女生不相上下?我想是否可以尝试以下策略:

1、调整组织能力优异并且有威信的男同学出任组长。因为,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同样道理,一个好的组长也就是一个优秀的小组。

2、教师可以重点关注男生小组,多给他们一些建议与练习的方法,缩短他们与女生创编能力的差距。

3、 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学艺术的实施,尽可能的调动男生对“韵律创编活动”的兴趣与练习积极性。

作为一节新授课,而且所学舞蹈中还有一些同学们没有接触过的舞蹈元素,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要求和挑战。在学习中,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无疑是积极和明显的。作为教师,只要能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更多地了解学生需求,运用科学的实效的教学方法,我想是可以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努力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