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播公益,本身就是一种公益

(2015-01-02 21:37:28)
标签:

育儿

情感

文化

公益

2014年的最后一个晚上,大爱清尘办公室临时搭建的餐桌上,我坐在王克勤老师的身边,一起参加了大爱清尘的跨年聚餐。
在开饭的时候,王老师说,传播中心的同学们发照片的时候记得标注,全部是AA制的钱用于此次吃喝。全场哄然大笑,而其实桌上,也只是一些大家自己做的家常便饭。
王老师大概说了一下2014年度筹款的总额,大约是1900多万,初看这个数字,觉得很巨额,但算算600多万的尘肺病患者,这些钱也只够让他们多呼吸一段时间罢了。
我通常会思考一个问题,每个公益组织都在努力的奔走着,为那些弱势群体。而真正能救的,到底有多少人?
我父亲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路上遇见落魄的人,你帮还是不帮?年少轻狂的我曾回答,天下需要帮助的人万万千,我哪帮得过来?父亲告诉我,遇见了,你必须帮,能帮一个算一个。
这番问答在很多年后,让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生观。
永远不要放弃力所能及的助人,只有每个人拥有这个习惯,公益的理念才会传播开来。
在大约6年前的时候,宿迁的一个孩子白血病,我临时组建了一个公益组织“小小力量”,连夜筹集江浙沪一带的企业捐款,一夜之间上万的捐款由当地报社代收,转交给了所在的医院。现在想来,这让我至今沾沾自喜,为什么喜?是因为我开始理解帮助别人带给自己的喜悦了。
3年多前,我开始跨入影视行业,变成一个日常做文艺片和MV的独立导演,这时候的我开始思考,如何把这种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带入到传统的公益行业内。
我和行者橙子一起创立了“80公升”,这是一个大部分由专业驴友组建的团队,前往很多偏远极端地区,沿途发现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用手中的机器记录下来,传播到社会,让更多的个人和企业来帮助他们。而所谓机器,也只是一台5D2罢了。在团队组建后不久,我参与了大约3次的远足活动,拍摄了两部纪录片,也切实的帮助了几个山里的学校。
但没多久,我淡出了团队,因为这还不是我所想要的。
我擅长的,是影像的媒体传播,而专业的驴友们,和我的理念还是有所出入。
我安静了很久,开始慢慢思考自己,思考自己看到的公益组织。
在那之后,我和很多公益组织合作,为他们拍摄影像资料,尽力做自己擅长的工作。
麦田教育基金会,慈弘慈善基金会,大爱清尘等,都成了我坚强的后盾,每次他们在办公室见到我,都亲切的说,欢迎回娘家。
每个公益组织,几乎都是专注一个社会问题,去帮助弱势群体,但他们大多的影像资料,也都是志愿者们随手携带的DV拍摄,这让视频资料失去了艺术的观赏性。中国人有种很不好的习惯,那便是不抢眼球的东西,那就不喜欢去看。这也导致了现在一个怪现象,大伙儿一个劲儿的比惨,不死个把人,不掉几滴泪,人们坚决不去关注传播它。
但有时候,公益是可以充满微笑的。
你们很多人没见过深山里的孩子,他们虽然贫穷,但他们充满微笑,他们只是需要外界给他们更好的教育和简单的设施援助。但很多人觉得,就是要看见眼泪,就是要看见他们冻僵的双脚才会去帮助他们。
说到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事。大伙儿可能经常发现,自己的朋友圈被一些青海西藏的山里学校需要捐赠的消息刷屏,于是大伙开始涌现出公益心,把自己的衣服鞋子一股脑寄过去。
曾经和我一起回访过的慈弘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陶然和我聊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总是哭笑不得,他经常在那些学校回访,发现学校收到的衣服已经是成吨去计算了,而那些堆积如山的旧衣服,让校长们一筹莫展,别急,快递们还在不断的往这里送,因为明年,后年,这些消息还是24小时被转发着。
这就是传播的力量,但我们需要的,并不是这样的传播。
我们需要用专业的器材和技能,去拍摄记录这些,用来沟通公益界和普通民众之间的桥梁,去引导人们,到底应该怎么正确的使用自己的公益心,怎么面对自己可能会对弱势群体造成的隐形伤害。
我不轻易去成立任何公益组织,我见多了也害怕了所谓的道德标准,人们总是认为,你做公益,就不该享受生活,因为你应该把你享受的钱去帮助你要帮助的人们。
害怕是一回事,被需要是另一回事。
而很多公益组织在和我沟通的时候,我收到的信息是,专业的影像传播,正在被需要。
我想,会有很多和我从事共同职业的人们,也在关注中国的公益,关注爱的传播,那不如让我们坐在一起,为所有的弱势群体,为所有需要被帮助的人们,尽上一份力。
什么是公益?我解释不好。
但我知道,传播公益,本身就是一种公益!
我希望有以下技能的志同道合的人加入进来,完成这个看起来很有意思,做起来很有意义的事。如果你会拍摄,如果你会剪辑,如果你擅长媒体宣传,如果你有合适的工作室提供大家聚会,如果你也只是单纯的愿意加入,当然,第一批召集的,希望都是长期在北京的你们。可能暂时的我们没有经费,都是大伙一起凑钱工作,一起凑时间工作,但这些也许并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全部,不是么?
请把你的资料(姓名,年龄,性别,在职工作,技能)发送到caixiaocen@vip.126.com,我们会尽快收集资料,回复您的邮件,组建可以开展工作的第一批团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