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晗:一个“八五后”政协常委的“微博参政”
(2012-02-18 11:04:58)
标签:
杂谈 |
原载于2012年第4期《当代青年》
2011年11月28日,黄石市黄石港区政协七届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与政协常委。
在政协常委的名单里出现了一个许多人看起来很眼熟的名字:韩晗。
26岁的他,也是该区政协常委中唯一的一位“八五后”。作为全国最年轻的地方政协常委之一,不但刷新了黄石港区乃至黄石市的“历史纪录”,在许多人看来,在全省、甚至全国,“八五后”当选政协常委,都堪称凤毛麟角。
2011年12月9日,武汉大学新闻网独家首发了“26岁博士生成最年轻地方政协常委”这条通讯,短短两天不到的时间,该通讯被点击近万次。
2012年1月3日,国际权威百科网站“维基百科”在“韩晗”这一词条上,增加了“全国最年轻政协常委”这一栏目,将其与张辉、周森锋等“八零后”地方干部并列,“26岁的韩晗以‘无党派’、‘青年知识分子’与‘文艺界人士’等多重界别成功当选为地方‘政协常委’,系中国大陆最年轻的地方政协常务委员之一”。
因此,他的当选,用他的中学老师、黄石市政协委员高汉雄的话说就是:“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眼前一亮,必然有“亮”的理由,1月10日,笔者来到位于黄石市卫生局机关大院内的韩晗家中。
初见韩晗,1米9的个子,戴着眼镜,微微地笑着打招呼,给人感觉十分平易近人。来到韩晗的书房,简直就是“以书为壁”,满满地摆满了近万册各类藏书,有线装善本,也有欧美大部头。
“你等我一分钟,我还有点事情要做完。”对话开始前,韩晗还在忙着处理一些事情。
微博写提案,三日见效
身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黄石港区作协副主席、著名知识分子、知名作家、无党派人士,在2011年11月,经过黄石港区上一届政协常委会商定,出生于1985年的韩晗受邀成为黄石港区政协委员。
2011年11月26日23点36分,韩晗发布了一条这样的新浪微博:
“今天坐出租去会场,出租司机看到我佩戴政协委员胸牌,便犹豫地问我:你们政协委员,能帮我说说话吗?我问原因,他告诉我,市文化宫路段人车混杂,给他们带来诸多不便,希望我呼吁一下。因此,明天我将带上我的提案《关于在黄石大道工人文化宫路段修建全封闭车道并增设人行过街天桥的提案》。”
韩晗的新浪微博,上面仅有两千多名粉丝,但却包括了相当一大批社会名流——“长江学者”胡智锋、著名学者袁伟时、话剧艺术家沙叶新、作家马原、戏剧导演罗锦鳞、“打假斗士”司马南与批评家葛红兵等知名文化人士,韩晗戏称自己的微博“大概可以叫‘影响有影响的人’,”很多时候,新浪微博上的许多师友可以帮他出主意,有了主意,我再去实地走访调研,因此韩晗的“提案”首先在新浪微博上发布,团结自己身边的人,利用最先进的通讯工具为参政服务,是韩晗“微博参政”的策略。
在韩晗提交提案三天后,黄石大道文化宫路段开始修建密封车道,其中相当长的一段密封车道已经完工,车辆随意掉头、行人随意横穿马路的现象大大减少,车流速度明显加快。提案迅速见到效果,这令韩晗感到十分欣慰。道路密封之后,韩晗多次在微博中写下了他去再次回访与进一步调研的结果,并上传了拍摄的图片。
不久之后,韩晗这条微博就登上了《东楚晚报》以及该刊关于黄石市党代会报道的专版。
“作为政协委员,提案是要替老百姓说话。老百姓向我们提出建议,我们再通过提案的形式,把这个意见传达上去。我们的作用就是拉近政府和百姓的距离,我们一定要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韩晗如是说。
发起“树洞计划”
“政协委员要关注民意,做沟通的桥梁。”
“尊敬的韩晗委员您好!我是黄石一所中学初二的女生,请原谅我不能告诉你更多的信息。我来自单亲家庭,和班上一个男孩子谈恋爱了,我是学习委员,他成绩很差,结果老师为了保住我顺利升学,只好拆散我们,但是班主任的手法很卑劣,将我们之间的通信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我恨他!我希望你作为政协委员,可以帮我呼吁!”
当天,韩晗将这个新闻发布在微博上,一时间,招来诸多“粉丝”对这个老师的声讨。“湖北之声”记者吴燕痛斥这个老师“不是一般的无德”,甚至还有《长江日报》、《楚天时报》等记者联系韩晗,愿意为这个小女生提供援助。
韩晗发现,老师如何面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我父亲和我长期探讨过这个问题,我觉得我父亲的观点很正确。”韩晗这样对笔者说,“一个人的成长,家庭、学校与社会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如果学校只管教书,不管育人,那么家庭和社会就会增加强烈的负担,尤其是社会,就会形成不稳定因素。”
基于一个政协委员的责任,韩晗开始了他在博客上的“树洞计划”。
树洞计划,就是韩晗利用自己微博这一平台,主动接受中小学生的匿名倾诉。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防范性强,容易敏感、冲动,因此很多话不能对家长讲,也不能对周围的朋友讲,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心理隐患,如果再面对社会的刺激,就会酿成大问题。韩晗想让这些学生以“微博私信”的方式匿名对自己倾诉,然后将这些信转发至自己的微博,利用自己微博上的粉丝,帮这个学生解决问题。
“时代是进步的,但我们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还在原地踏步。我想用我的微博,收集100封信,然后帮这些孩子们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这是短期效应。”韩晗如是解释自己的构想,
“长期效应是,我用这100封信作为一个研究基础,总结出目前中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与生活困惑,然后找寻心理学专家与社会名流提出相关对策,进而将问题与对策编印成小册子,在黄石港区一所中学里搞试点,让老师根据小册子对症下药。在试点的过程中,再将小册子进行修订,最终形成政协提案,争取在全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推广。政协委员要关注民意,做沟通的桥梁。””
这就是韩晗的“树洞计划”,面对这个计划,胸有成竹的韩晗,再次显示出了这位“八五后”政协常委“微博参政”的责任心与时代感。
“八五后”政协委员乐见其成
尽管韩晗不断划出时间来“微博参政”,但作为学者的他确实又很忙,去年十一月底才从台湾回来的他,参加完政协会议之后,立刻赶到了北京参加德国洪堡基金会的一个文化交流会议,马上他又要回到武汉大学参加几个文教活动。不得已,他推辞掉了原本已经列入日程的上海大学的一个学术论坛,2012年1月,韩晗的日程表再度又排满。
尽管忙,但却忙而有序,这恰好体现了他“知识化”的一面,有人评价,“知识化”是新一代“八五后”干部参政议政的特征,所以无怪乎韩晗的“微博参政”都要结合社会学的调研理论方法。
“我的研究方向很杂,人文社科确实是应该包罗万象的。”韩晗说,“政协委员参政议政,要接触到社会方方面面,其实也是将我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大洗牌。现在发现之前学的一些社会学调研方法、文化传播学理论等等,都能在参政议政的工作中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他很多实践的东西我还希望向老委员们学习,作为政协里的新人,我正在学着更好的参政议政。”
从当年的“校园作家”到青年学者,再到今天的“微博参政”的政协委员,韩晗一路走来,我们乐见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