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篇旧文·一辈子的爱好

(2010-11-17 09:08:43)
标签:

杂谈

此文原文发表在大约五年前(甚至更早)的《辽宁青年》上,是编辑卫雷先生的约稿,哪一期确实记不清楚了。今年年初,刘卫东兄编杂志,遂将这被我遗忘多年的文章又转载了去。前日,天津的朋友告诉我,天津最大的都市报《渤海早报》发了一组文章,也是这一篇,只是做了修改,同发的还有胡坚等人的作品,而且被明文列为“青年作家指导中小学生写作文”的“范文”。我惊以为奇闻,此文无非是专栏杂谈而已,缘何被转载多次,且我从自始至终未认为自己是散文家甚至作家(也没有想过当作家),写作无非是爱好,无法成为范文。新文字尚且拿不出手,旧文更有粗劣不通之处,遂贴在此博客,敬请方家指正。

 

    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高研院的时候,曾经对著名物理学家朗之万如是说:“我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远远高于我的物理学成就。”香港作家倪匡更是语出惊人,自诩厨艺第一,花艺第二,文艺第三。

  似乎古往今来的学者和作家们都喜欢一项除其专业之外的行业,并且能够迅速地成为行家里手。如果某一个人仅仅是在自己所在的行业小有成就,而对其他行业一无所知,那么这个人一定会被说成是不通情趣或是书呆子。就我个人而言,古玩是我一辈子的爱好。

  在我七岁的时候,由于一场大病致使我不能从事任何劳累的活动,休息时间是漫长而又枯燥的。由于我家住在机关大院里面,又是高楼,在那样一个环境里面,我染上了老北京人休闲的爱好——书画,古玩和考据。

  按道理说,这种爱好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似乎显得有些早慧。但是我就是爱上了这种活动,就像同龄人爱气弹枪,爱游戏机一样。一个孩子的好恶观是简单的,其渴望又是容易满足的。几个几毛钱的古币,一幅落满了灰尘的字画,都成了我童年的伙伴。

  因为爱好需要,我接触到了历史学,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和显得有些冗长的历史年代表将我带入了一个时间的范畴里面,久居在家的我出门也只是限于二十米之外的一家文物市场,我习惯了在一个古董摊子上驻足三四个小时的感觉,似乎在聆听时空中冥冥的语言。

  直至现在,我都保持着这个习惯。十几年前,我面对着那些锈迹斑斑的铜钱,所知道的就是少许关于历史的年代、简单的年号和最基本的背景。而现在,我远远不止追求那种简单的历史背景,在历史、经济以及哲学框架内,通过一枚铜钱,或是一张字画,都能窥见历史那端的风景。

  萨特在一篇著作里说过,他是一个历史的偷窥狂。我也是,似乎每一个对于人文科学有着热爱情绪的人都是历史的偷窥狂,每一个人都会为从某一点看见历史的点滴而惊讶、欢欣。在我们之前的陈寅恪、萨特、加缪、马林诺夫斯基都对于历史的发现产生了一种近乎人生边缘的狂喜,而历史,又恰恰成为他们学术体系的最初源头。

  在我现在的知识体系和文史结构中,历史学已经成为了贯穿于脑海的一个奠基。我坚信没有当时那种单纯而又痴迷的热爱,我就不可能有现在的一切。无论是我现在所接触到的文学、戏剧、社会学还是哲学,历史成了我跨越时空与先哲们对话的工具和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