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考作文教育 |
《北史·袁翻传》中有一句话,叫“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后人们根据这句话遂归纳出“瓜田李下”这么一个成语出来。所谓瓜田李下,说白了就是管好自己的手脚,不要在不合适的地方,胡乱动弹,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其实,这句话讲的一个礼仪的问题,而手脚又是人们最管不好的地方。所谓举手投足,就是蕴含着一个人礼仪的问题。手放哪里,脚怎么走,怎么站,实际上是一个大问题。中国虽然是礼仪之邦,文化古国,但是近一百年来这些东西却因为政治和历史的原因被统统地抛弃掉了。等到我们需要的时候,早已捡不起自己的“身书礼判”那一套,最后不得不朝着西装领带看齐,这实在是莫大的不该。举手投足,则代表着个人的修养,而群体的礼仪,则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质量和层次。好在目前很多大学都开了礼仪课,这才让我们的民族在国际形象上有所改观。
古人有一句话,叫“礼崩乐坏”,还有一句话叫做“克己复礼”,这里的礼,指的是周礼,也就是最早的那一套礼仪。当然那一套东西不光是举手投足的礼仪,还包括个人修养的心态,律己待人的原则,可惜这些早在战国初年就被一帮败家子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我们现在谈礼仪,自然无法谈周礼,只有谈舶来的“西礼”,但是我们一定要记得,我们是有“礼”的国家,须知在雅利安人、阿卡德人还在吃人肉的时代,我们就懂得修身养性了。
西谚云,“礼可兴邦”,这话不假,据说李自成做皇帝的时候,喜欢把脚放在龙椅上,盘腿而坐,台下除了几个懦弱的文臣之外,基本上都是杀猪屠狗之辈,不但不提醒,反而都纷纷效仿,于是大殿上脱裤子打板子骂娘常常可见,自然也就保证李自成这个习惯就养成到死。之所以他的皇帝命比袁世凯还短,其实从这些地方就能看出来。
礼仪不但是做给别人看,让别人看得舒服,更是自己文化内涵的一种外化,从而形成一种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化传统。没有内涵与文化的社会在最要的关节上是脆弱的。不过话说回来,如我等这些生活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下的凡人,最多只能学学金正昆,看看英国绅士淑女怎么折腾,于是只好在“举手投足”这个层面上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若是让我们去向潘安宋玉或是英国的詹姆士时代的人看齐,那只有望洋兴叹,毕竟在这个“赛博时代”里,礼仪这东西既是让人家舒服,也是要让自己感到愉悦的。
作者韩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媒大学硕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