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在月明楼
(2024-07-29 11:12:40)
还找笛声,它们该是清脆的、沉郁的?该是潇洒的、销魂的?它们在,一直在。今夜重读后主的《望江南·闲梦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如此浅显的字句,却已把意境写到极致,把韵律写到极致,把孤寂写到极致。内心喟叹的同时,又不禁气馁,还叫我们当代人怎么写?
江南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其总的特色是一个“清”字。“清”,兼有清澈明朗和清爽凉快之意。
而后从三方面加以具体描写。首先是远景,词人从大处着墨,给“千里江山”敷上一层“寒色”。
其次是中景。“芦花深处泊孤舟”,既是写自然景物,也是写人的活动。“舟”之谓“孤”,除从数量上指舟乃独木一叶外,也暗点出舟中人的孤独,使人想象出其身世之漂泊凄苦,心情的酸楚悲凉。
最后近景“笛在月明楼”,是说秋月当空,银光如泻,高楼之上,笛声忽起,那悠扬的笛声,忽高忽低,时断时续,它说明吹笛人的心灵在颤动,听笛人的心潮在激荡。
古诗词中的乐器,我一直最喜欢“笛”,小时候还学过一小阵,终是不成气候,不了了之。
还是在文字中聆听找寻吧。
今夜又在后主的笔触,到了清秋,到了月华如水的高楼,便成了白水般的字句,去深拥,那怎般百感交集,也无从化开的孤独。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如此浅显的字句,却已把意境写到极致,把韵律写到极致,把孤寂写到极致。内心喟叹的同时,又不禁气馁,还叫我们当代人怎么写?
江南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其总的特色是一个“清”字。“清”,兼有清澈明朗和清爽凉快之意。
而后从三方面加以具体描写。首先是远景,词人从大处着墨,给“千里江山”敷上一层“寒色”。
其次是中景。“芦花深处泊孤舟”,既是写自然景物,也是写人的活动。“舟”之谓“孤”,除从数量上指舟乃独木一叶外,也暗点出舟中人的孤独,使人想象出其身世之漂泊凄苦,心情的酸楚悲凉。
最后近景“笛在月明楼”,是说秋月当空,银光如泻,高楼之上,笛声忽起,那悠扬的笛声,忽高忽低,时断时续,它说明吹笛人的心灵在颤动,听笛人的心潮在激荡。
古诗词中的乐器,我一直最喜欢“笛”,小时候还学过一小阵,终是不成气候,不了了之。
还是在文字中聆听找寻吧。
今夜又在后主的笔触,到了清秋,到了月华如水的高楼,便成了白水般的字句,去深拥,那怎般百感交集,也无从化开的孤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