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月。静数鸣钟

(2024-06-11 09:32:30)
《六月。静数鸣钟》
 
墨绿中带红
六月的枝叶
轻轻的
舞着晨风

古朴中灵动
六月的老街
徐徐的
八达四通
 
欣喜中重逢
六月的帘栊
稳稳的
矜持隆重

奔波中从容
六月的我
静静的
数着鸣钟


《钟声胡同》 

昨天小诗中的静数鸣钟,其实是写实。大厦旁边不远就是电报大楼,白天每到正点就鸣钟。
        
珂兄是懂了的,他说:记忆中,40多年前打长途电话只能去那,常常要排队拿号,然后进入小格子间等待通话。好像是66局,还是65局,忘了。
 
其实还有钟声胡同,就在大厦正门斜对面。有朋友说从小就住在钟声胡同,我说你真幸福,红旗下,听着钟声成长。
 
又翻出这张很多年前的照片,是从当时的办公室望出去的角度。斜阳正如流水,抹在钟楼的塔尖,一点一点,往下淌。
 
隔着玻璃,似乎还能触摸到懒洋洋的温度。         
 
曾经这样写过钟声胡同:
 
这里叫钟声胡同,名字很贴切,旁边是电报大楼,正点报时的钟声,会把胡同深深地笼罩。清越的钟声叩动青砖,叩响飞檐。想必,也叩起历史,回转柔肠。 

地上有积水,汽车缓缓地鸣笛,从行人身边小心翼翼地擦过;理发店挤满了人,饶有兴趣地帮着年轻的妈妈对付那害怕剪子的宝贝娃娃;杂货店的小两口新买了手机,头碰头地把玩,两张平凡的脸庞,因了满得要溢出来的幸福而光彩夺目;面食店的大娘热情地为送快递的小伙子指路,花白的鬓角也沾了雨丝,晶晶莹莹地亮。

写这些文字是在五月,槐花正湿漉漉地香。

如今走在六月的街道,听着钟声,也有槐花芬芳。城市真的需要一点点去读吧,惠州西湖的波光潋滟,广州华师校园的紫荆纷扬,还有古都,这不管置身其中,还是别梦依依,都把你深深拥抱的钟声远荡。         
 
是吧,十八年、九年、二十六年,都不过是一个恍惚。再抬眼,又是斜阳渐西,暮色已凉。


《数字与芒种》

十八年、九年、二十六年,都不过是一个恍惚。
        
这也是实写,是啊,在惠州出生成长十八年,到广州学习工作九年,然后就到了北京,到今年六月,满二十六年。
        
今天芒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夏季的第三个,9和3都是我喜欢的数字,特别是9,代表长久,似乎也代表期盼。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多情,却又自寻烦恼的感觉。

芒种二字也是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农民间也称其为“忙着种”,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更需要耕种的,是人心吧。

想起一次,陪一个长辈去首博看古希腊艺术展和潘玉良画展。前一个展览人潮熙攘,都是虔诚而痴迷的模样。我也若有所悟:人与天、与物、与自身的交流,原来都是这般的玄妙与宿命。但说实话除了流连于一个个珍品的神秘厚重,并没有看懂多少东西。

后一个展馆寥落空旷,潘玉良的画线条夸张,色彩浓烈,可惜我对油画和水粉画了解更少,傻乎乎跟着,目光闲散。 

我真正喜欢的是写意山水,但也只是一种本能的亲近,并没有相应的基础。一直想沉下心去体会,又一直分隔浊世的两岸。 

抛开社会角色的种种,就自己的内心,还是更闲云野鹤一些的。却又只是想想而已。

彼岸有花,渡江无舟。 其实不是真要钻研出什么,只是渴望心灵在彼岸的辽远与留白里,在一年年的忙种里,一点点安静、丰盈。


《遥山恰对帘钩》 

前些天写空山新雨,其实多处都是“偷”,我不写诗,我是古诗词的搬运工。
        
且不说抽刀断水,空山新雨收,自然是来自空山新雨后,因为后句用了惊鸟藏树后,所以这里用了新雨收。
        
遥峰对帘钩,出自遥山对帘钩,因为之前写了空山,这里就换成了遥峰。
        
对,就是出自这首,宋代晏殊的《清平乐·红笺小字》: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红线格的绢纸上写满密密小字,道尽我平生相慕相爱之意。鸿雁高飞在云端,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让我这满腹惆怅的情意难以传寄。
        
斜阳里我独自一人倚着西楼,眺望远方。远方的群山恰好正对窗上帘钩。从前的那个人不知道如今在哪里?唯有碧波绿水,依旧向东方流去。

人面不知何处:化用唐朝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也是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此为怀人之作。词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写浓愁,言青山长在,绿水长流,而自己牵挂着的人却不知去向。虽有天上的鸿雁和水中的游鱼,它们却不能为自己传递书信,因而万端惆怅。

晏殊是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老家位于香楠峰下。官做到挺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嗯,这是一个妥妥的人生赢家。

重点说说点题这句,遥山恰对帘钩,从象征意义上看,有两情相对而遥相阻隔的意味。倚楼远眺本是为了抒忧,如今反倒平添一段愁绪,正是九转愁肠,无限相思。

而我用这句,其实不是因为熟记,我写空山新雨,看到雨洗过的山峰,看到山下的群楼,想到押韵的帘钩,于是上网去搜,这才出了这句,遥峰对帘钩。


《犹为离人洗落花》

夏天的雨说来就来,断断续续下一天。读首诗吧,唐朝张泌的《寄人》:

别梦依依到谢家,
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
犹为离人照落花。

别后思念深深,经常梦到你家。院中风景依旧,小廊曲阑仍在。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还为离人照着庭院落花。

谢家,泛指闺中女子。晋谢奕之女谢道韫、唐李德裕之妾谢秋娘等皆有盛名,故后人多以“谢家”代闺中女子。

以诗代柬,来表达自己心里要说的话,这是古代常有的事。这首诗,就是用来代替一封信的。

诗人曾与一女子相爱,后来却彼此分手了。然而诗人对她始终没有忘怀。但在封建礼教的阻隔下,不能直截痛快地倾吐衷肠,只好借用诗的形式,曲折而又隐约地加以表达。

而我今夜读这诗,却是应景,多年前我曾借这首诗的末句,改动一个字,写了篇小文,《犹为离人洗落花》 
        
出了门,漫空烟雨安静飘漾,园子仍在沉睡。 

你从园中的长廊走过,雨丝挂于青藤,挂于檐角,挂于你的额头,晶莹闪烁。
地上洒满夜雨打落的不知名的小花,淡紫的花瓣在行人的足尖,润湿地,缠绵地舞蹈。 

你驻足,回望。多情应是谁,犹为离人洗落花。 

因了这雨,这盛夏的晨,竟也是,有些凉了。
        


《天涯路》

继续读晏殊,今夜读他的《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栏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烟雾,兰花沾露,好似默默饮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秋风劲吹,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思念的人,究竟在何处。
        
奔走于凡尘世俗,有谁能不食人间烟火;万丈红尘里周旋,谁又真能将心头的悲喜历数?

晏殊算是有不错的仕途,虽也几经浮沉,终能官拜宰相。多年身居要位,却为人刚简威猛,待人以诚,并且乐于奖掖人才,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他做了许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为史学家艳称的“庆历新政”,实际上是由晏殊总领其事。
        
这是我最早会背的诗词之一,尤喜“昨夜西风”一句。陪着我,18岁离开惠州,懵懂尚不知天涯在何处;27岁离开广州,踌躇满志,哪管马蹄声声敲碎的苦。

如今年过五旬,南方人说我是北方人,北方人说我是南方人。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笑笑,我不解释。

明月楼高,天涯路遥,或许是我自己,亦已说不清楚。


《读诗的人》

昨晚的诗评小文,老友说你是诗人。我说,我是读诗的人。
        
再说说昨夜西风,王国维《人间词话》,以诗词比拟人生,提出了著名的境界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漫漫人生,孤独有时,凋敝有时,迷茫亦有时。悟透书里的这三重境界,你也能一步步抵达人生至境。

是啊,跟古代乃至近现代诗人相比,常觉自己就如萤虫。而当然,萤虫也有光亮,更可有自己的乐趣。
        
又去想“老妪能解”。宋朝的《冷斋夜话》写到: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由此出了一个成语:老妪能解。意思很好懂,就是不怎么识字的老太太也能懂的诗,就收录起来。老太太不懂的就改,改到她懂为止。
 
于我本人,喜欢三种文字:
 
一是大开大合,天马行空。如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更有毛泽东,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二是浪漫绮丽,相思入骨。如少游,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如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三就是平实悠长,老妪能解。如白乐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简直跟平时说话一样,却又意蕴深远,尽述世间万相。
 
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觉得一、二除了需要历练,更需要天赋。三也要千锤百炼,但只要方向对,看什么听什么想什么,就真实地去记录,水滴石穿,终会小成!
 
再说说金子美玲,她是我熟悉的平实悠远派的现代代表人物。嗯,说过多次了,不可否认,我近几年的文字,特别是开始学写的小诗,受她影响深远。
 
读她的句子,似乎能触摸她笔端的温柔明媚:我有时候想,我要给麻雀喂好吃的,把它们养乖了,给它们取名字。
 
写出如此晶莹文字的她,被誉为“拥有日本女性罕有的想象力的飞跃”的20世纪20年代日本童谣运动巨星,其实有着极为坎坷悲惨的生平。
 
然而她坚持写,坚持、坚持,并最终带着我们,走进“可以永远居住的小世界”: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哪怕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
        
而我也坚持写,坚持到写成习惯,坚持到每天不写不舒服。我是快乐的小小萤火虫,带着自己的光亮,无问西东。


《路是通向哪里》
        
路是通向哪里
两旁树木整齐
小鸟叽喳说
这是个秘密

云是通向哪里
晴天恍起霹雳
风车转着说
萧萧斑马骑
        
日子通向哪里
极目只此青绿
枣花纷扬说
香慰游子意
        
心是通向哪里
再挥手自兹去
清风缭绕说
白发添太急


六月。静数鸣钟

六月。静数鸣钟

六月。静数鸣钟


《在路上》
        
打翻砚台
把漫天云彩
搅成
无声怒海

机车豪迈
把尖叫轮胎
凝成
蹙眉路牌
        
灯火赶来
把远天霞霭
连成
浪潮澎湃
        
心门犹在
把残存火柴
点燃
相思成灾


六月。静数鸣钟

六月。静数鸣钟



《最舒服是风》
        
最舒服是风
吹暖土墙
吹高院子里
纠缠的蔓藤

最顽皮是风
吹绚枝头
吹浓红和绿
色彩的多重
        
最霸道是风
吹乱云端
吹千军万马
雄浑的气盛
        
最耐心是风
吹皱额头
吹江湖经年
晴雨的心灯



六月。静数鸣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打开夏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