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风沉醉的晚上

(2024-03-23 11:40:58)
《春风十里柔情》

春风吹不散雾霾,是否可以吹开心田的微冰,读首诗吧,读秦观的《八六子·倚危亭》: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我独自依靠在高亭,那怨情就像春草,刚刚被清理干净,不知不觉又已长出来。一想到在柳树外骑马分别的场景,一想到水边与那位红袖佳人分别的情形,我就止不住伤心。
        
佳人,上天为何赐你如此美丽?让我深深投入无力自拔?当年在夜月里,我们共同醉入一帘幽梦,温柔的春风吹拂着你我。真是无可奈何,往日的欢乐都伴随着流水远去,绿纱巾上的香味渐渐淡去,再也听不到你那悦耳的琴音。
        
如今已到了暮春时令,片片残红在夜色中飞扬,点点细雨下着下着又转晴,雾气一片迷蒙。我的愁思正浓,忽然又传来黄鹂的啼叫,一声一声,辗转不停。

这是元丰三年(1080年),秦观三十二岁了,他此时还未能登得进士第,更未能谋得一官半职。在这种处境,忆想起以往与佳人欢娱的美好时光,展望着今后的渺茫前景,感慨万千,心情起伏不定。

以芳草喻愁,是诗词常用的手法,这里秦观却用“刬尽还生”四字把它强化到极点,因此被称之为“神来之笔”。恋人分别了,往日的欢娱,变成了流水,断了的琴弦,何时能续上?面对片片飞花、蒙蒙残雨,他几乎失魂落魄。正在此时,恼人的黄鹂又在耳边叫了起来。

秦观工于炼字。这首词中“飞花弄晚,残雨笼晴”这二句是互文,意思是飞花残雨在逗弄晚晴。这里的一“弄”一“笼”,既音韵和谐,又能使人产生无限的想象,十分贴切生动。

接天的芳草是铲不完、除不尽的离恨,恨的是那一帘幽梦早已随风飘散,那一段柔情早已成东流逝水,写词的人也早已远离我们。
        
而我此刻抬头,暮纱已降,雾霾渐尽。温柔的灯火亮起,枯枝也似乎,缭绕了柔情。


《嫁与春风不用媒》

 继续读春风,今夜读李贺的《南园》: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枝头上,草蔓中,眼前百花盛开,有大有小,有白有红,恰如美女的香腮。可惜到了黄昏,娇艳芳香的花儿凋零,随着春风乱飞,象草草嫁出的女儿连媒人也不带。
        
从元和八年(813米)到元和十一年(816年),李贺多地辗转,仕途始终不畅,多次辞官回到昌谷故居。《南园》就是这个阶段的作品,共有十三首,这是第一首。南园与《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提到的“北园”,同为诗人的家园,是他在这个颠沛流离的世间,最后的依托与痴绵。

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刚劲,一者柔婉,参差错落,姿态万千。次句“小白长红”写花的颜色,意思是红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此产生的联想,把娇艳的鲜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从而显得格外传神。

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伤自悼。李贺当时正是年青有为,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末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花落时身不由已的状态。“嫁与春风不用媒”,委身于春风,不须媒人作合,没有任何阻拦,好象两厢情愿。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这句的“嫁”字与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发显得悲苦酸辛。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可惜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而身体抱恙。到元和十一年(816年),他强撑病躯,再次回到昌谷故居,不久即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是吧,人生贵在厚度而非长度,活过百岁亦不过宇宙间的弹指一挥。不到三旬的李贺,如一道炫目的闪电,划破了诗坛的夜空。
        
毛泽东也是李贺诗的欣赏者,他在1965年给陈毅谈诗的一封信中,说自己最喜欢读“三李”的诗,又特别点明“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毛泽东在自己的诗中亦多次引用或点化李贺的诗句,最著名的是李贺的“雄鸡一声天下白”,被毛泽东化用成“一唱雄鸡天下白”。

两者一指向个人,一指向国家,却是同样的激昂高亢,同样的踔厉奋发,已将成为文坛,千古佳话!
        


《当年不肯嫁春风》

 读春风有瘾,越是忙,越是渴望春风拂面,一扫尘嚣。今夜读贺铸的《踏莎行·杨柳回塘》: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杨柳围绕着曲折的池塘,偏僻的水渠旁,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幽幽的芳香。荷花渐渐地衰老,结一颗芳心苦涩品尝。
        
潮水带着夕阳,涌进荷塘,行云夹着雨点,无情地打在荷花上。随风摇曳的她呀,象是对诗人诉说哀肠:当年不肯在春天开放,如今却无端地在秋风中,受尽凄凉。

诗人写荷花,其实也是写自己。荷花既生长于回塘、别浦,莲舟又被绿萍遮断,不能前来采摘,那么能飞的蜂与蝶该是可以来的吧。然而不幸的是,这些蜂和蝶,又不知幽香之可爱慕,断然不来。这是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之断然不来,比在上位者对自己的全不欣赏。
        
莲舟不来,蜂蝶不慕,则美而且香的荷花,终于只有自开自落而已。“红衣脱尽”,是指花瓣飘零;“芳心苦”,是指莲心有苦味。在荷花方面说,是设想其盛时虚过,旋即凋败;在自己方面说,则是虽然有德有才,却不为人知重,以致志不得行,才不得展,终于只有老死牖下,都是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的。将花比人,处处双关,毫无牵强。
        
而后落日的余辉,返照在荡漾的水波之上,迎接着由浦口流入的潮水。天空的流云,则带着一阵或几点微雨,洒向荷塘。

最后两句,是想象中荷花对诗人所倾吐的言语,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合而为一。“当年不肯嫁春风”,是反用张先的《一丛花令》“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根子上则是前天读的李贺,“嫁与春风不用媒”。
        
看记载,贺铸是一位个性和词风都非常奇特的词人,截然对立的两面在他身上和词中都能得到和谐的统一。他长相奇丑,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人称“贺鬼头”,其词却“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为人豪爽精悍,如武侠剑客,“少时侠气盖一座,驰马走狗,饮酒如长鲸”;却又博闻强记,于书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
        
哈,我倒是与他,颇有几分相似了。
        

《风吹面不寒》

风吹面不寒
是杨柳
照着额头
弹一弹

天更加蔚蓝
嫩芽儿又偷偷
把脑尖
探一探

绿瓦灰砖
都辉映绵缠
把唐宋诗句
搬一搬

尽洗悲欢
谈什么离散
且再把这三月
看一看


春风沉醉的晚上

春风沉醉的晚上

春风沉醉的晚上

春风沉醉的晚上



《春风沉醉的晚上》

 还读春风,读篇现代的吧,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优美的字句,沉溺的悲伤,让人欲罢难停。
 
“大约春光也已经老透了罢!”“云层破处也能看得出一点两点星来,但星的近处,黝黝看得出来的天色,好像有无限的哀愁蕴藏着的样子 。”
 
许子东说:着墨不多的朴实逼真的素描,轮廓上,线条洗练,传神处,笔触细致。坚实的简练线条形成对照,作品里的抒情段落,却浓墨重彩,渲染铺陈,不仅占据主要的画面,而且控制着小说的节奏,制约着气氛的起伏。
        
又看到这段评语:年纪渐长,欣赏郁达夫多一分。他的懦弱,纠结,挣扎,卑微和高傲的微妙转化,纤细的文字悯人,怜人,感人,字字句句,像困顿生活中燃起一截滴蜡的短烛,淋着苦难的泪,肉身的沉重。          
 
卑微和高傲的微妙转化,这个提法蛮有意思。
 
又想到很久前和朋友聊到的一个人物,赵翼。朋友读史通透,叙事流畅而不乏生趣,我偷个懒,把他的话直接搬运过来:
 
赵翼幼年孤苦,家道中落,一直给土豪当家教。二十多岁进京,也算遇到贵人,学力大进,又得进入军机为起草拟稿的小吏。但考试不算太顺利,进京十二年后才考上进士。殿试就更郁闷了,本来考了第一,乾隆说,陕西在清代还没有状元,第三名是陕西人,所以把第三名调到了第一。
 
然后接见时又觉得赵翼长得丑,没福相,皇上觉得你颜值不行,虽然是探花,自然仕途一直不顺,一直在两广的知府这一级打转,也就是个从四品,跟他的才华能力大相径庭。和他一起考试被乾隆从第三换到第一的那个陕西状元叫王杰,人家已经混到了大学士、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放到今天相当是入常了。关键赵翼还因为不是他任上的旧案牵连,快五十了遭到降级,最后辞官回家,开始长达三十年的归隐。    
 
家居数十年,手不释卷,写了《廿二史札记》等,由于其早年的行政经验,书中展现其对历代历史政治的远见卓识,已是不朽之作。诗也写得很好,有《瓯北诗话》传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就是他的名句。          
 
嗯,其实郁达夫和赵翼,特征差得有点远,但又似乎可以,在春风中共通。
 
还是想说,游走于高傲和卑微的边境,不断的思辩,希望和绝望的交替切换,对自己的破坏欲,以及由此产生的悲喜莫明。      
 
回归到这个点上来吧,当从赵翼的经历,从郁达夫的文字中读到更多对于真善美虽挣扎却强烈的向往。这是人最本质的信念,不管他情绪如何焦虑,不管他处于,如何颠沛流离的困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拜访春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