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越来越耐看

《秋越来越耐看》
秋略有些寥落和凌乱,疏叶黄枝,饱满的柿子。
秋山不寒,带着微微的得意,抖动七彩的衣衫。
秋光灿烂,如洗的蓝天是背景,张罗丰收的展览。
秋越来越耐看,不再羞答答,把所有目光相馋。
都做主角,连石头堆上的小黄花,也迎风怒放着勇敢。
都有声响,抖落晶莹音符,被阳光下飞速爬过的壁虎衔起,没入,一地斑斓。

秋山不寒,带着微微的得意,抖动七彩的衣衫。
秋光灿烂,如洗的蓝天是背景,张罗丰收的展览。
秋越来越耐看,不再羞答答,把所有目光相馋。
都做主角,连石头堆上的小黄花,也迎风怒放着勇敢。
都有声响,抖落晶莹音符,被阳光下飞速爬过的壁虎衔起,没入,一地斑斓。

《它们》
那天的活动,有专业的摄影师,把我拍得有那么点神采飞扬的意思。
心里有点小得意,就随手把照片发在了家族群里。
刚发出来,突然见到父亲的手机号,点了两个大拇指。当然知道是母亲在拿着这个手机,百感交集,不知道该如何回复。
一会母亲对我发了一段:不好意思,我在学校门前等珠珠(我小侄女)时,用的是爷爷的手机。因为他的手机比较多流量。可是我忘了是爷爷的手机。所以在他的手机给你点赞了。
我在心里叹了口气,奔涌着辛酸和甜蜜,良久,我回:就是爷爷和奶奶一起鼓励爸爸啊!
是啊,我是多么依恋你留在这世间的一切,名字、照片、你喜欢过的歌曲,使用过的号码,一切的一切。尽管这世界已经逐渐要把它们淡忘。
我走在蔚蓝的天空之下,我走在华美的的秋阳之里,我甜蜜而辛酸,它们就在我的额,我的肩,我的干裂的心田。
心里有点小得意,就随手把照片发在了家族群里。
刚发出来,突然见到父亲的手机号,点了两个大拇指。当然知道是母亲在拿着这个手机,百感交集,不知道该如何回复。
一会母亲对我发了一段:不好意思,我在学校门前等珠珠(我小侄女)时,用的是爷爷的手机。因为他的手机比较多流量。可是我忘了是爷爷的手机。所以在他的手机给你点赞了。
我在心里叹了口气,奔涌着辛酸和甜蜜,良久,我回:就是爷爷和奶奶一起鼓励爸爸啊!
是啊,我是多么依恋你留在这世间的一切,名字、照片、你喜欢过的歌曲,使用过的号码,一切的一切。尽管这世界已经逐渐要把它们淡忘。
我走在蔚蓝的天空之下,我走在华美的的秋阳之里,我甜蜜而辛酸,它们就在我的额,我的肩,我的干裂的心田。
《江上一归人》
常在想,为什么更打动我们的,反而是那些特别浅显易懂的句子,比如“人生若只如初见”,比如“且付余生一笑中”,也比如这句,“江上一归人”,出自高适的《别刘大校书》:
昔日京华去,知君才望新。
应犹作赋好,莫叹在官贫。
且复伤远别,不然愁此身。
清风几万里,江上一归人。
高适在长安,与“赋圣”刘眘虚相处甚欢,结下深厚情谊。十年后,天宝八载(749年)春,刘眘虚被贬,由水道归江东故里,经过睢阳,高适为之送行,作此诗。
高适颇为感慨:当年我应征去往长安,才得知您的才能声望很高。这是写“相识”。您文章写得如此之好,不必感慨为官俸禄不高。这是写“才华”。
而后说,又要为远别而感伤,不仅是由于自身前途渺茫。这是写“二愁”。一是别愁,送别友人的离别之愁。二是身愁,壮志难酬的个人之愁。
最后写送别后,在浩瀚的江面上,只有您一个人独自归去的背影了。这是写“不舍”。诗人想象着友人离开后,独自一人舟行江上的孤独。但同时,又邀请清风来为友人作伴,代替诗人送别的一片深情。
最后两句,气象宏阔,于沉郁中昂扬,于艰苦中向上,于浮沉中乐观,于别情中祝福,实在是让人爱不释手。
这是他们长安一别,十年后的聚首,高适也知道刘眘虚要回江东,他们可能这辈子,再也见不到面了。所以他很难过,但同时又激发悲愤、洒脱,甚至豪迈!天地辽阔,江山万重,江风肆虐撕扯着头发,我们是逆旅,是孤人,又彼此惺惺相惜,傲立于红尘江湖。
意犹未尽,再读一段高适不那么著名的离别,是,人生何处,不离别呢?《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
相逢旅馆意多违,暮雪初晴候雁飞。
主人酒尽君未醉,薄暮途遥归不归。
又是平实到完全不需要解释的字句,所看、所听、所感,忧喜交集。
这个李少府何许人也,已难寻踪迹,“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官很小,但想来酒量是不小的,交情也是老深的。
酒已喝光.还无醉意,是以老高诙谐地问了句:天色已晚,路程遥远,哥们你还走不走捏?
走?不走?百感交集意多违,走向哪呢?
又去想将近三十年前的年级毕业晚会,在学校的手球馆,很隆重。最后一个节目是我们100多人的大合唱《毕业生》,巨大的舞台因了心事而拥挤,两旁,是作为晚会学生导演的我选改的主题对联:此地一为别,千帆万里征。
走的那天借了辆三轮,弄这玩意我是高手。我要去的单位近,就在学校对面,可以帮着他们,男男女女的,把行李从宿舍拉到校门,拉到车站。
便这般,一个个的,散了。余了晚照,安静地铺于我的臂、我的额,我的肩。

昔日京华去,知君才望新。
应犹作赋好,莫叹在官贫。
且复伤远别,不然愁此身。
清风几万里,江上一归人。
高适在长安,与“赋圣”刘眘虚相处甚欢,结下深厚情谊。十年后,天宝八载(749年)春,刘眘虚被贬,由水道归江东故里,经过睢阳,高适为之送行,作此诗。
高适颇为感慨:当年我应征去往长安,才得知您的才能声望很高。这是写“相识”。您文章写得如此之好,不必感慨为官俸禄不高。这是写“才华”。
而后说,又要为远别而感伤,不仅是由于自身前途渺茫。这是写“二愁”。一是别愁,送别友人的离别之愁。二是身愁,壮志难酬的个人之愁。
最后写送别后,在浩瀚的江面上,只有您一个人独自归去的背影了。这是写“不舍”。诗人想象着友人离开后,独自一人舟行江上的孤独。但同时,又邀请清风来为友人作伴,代替诗人送别的一片深情。
最后两句,气象宏阔,于沉郁中昂扬,于艰苦中向上,于浮沉中乐观,于别情中祝福,实在是让人爱不释手。
这是他们长安一别,十年后的聚首,高适也知道刘眘虚要回江东,他们可能这辈子,再也见不到面了。所以他很难过,但同时又激发悲愤、洒脱,甚至豪迈!天地辽阔,江山万重,江风肆虐撕扯着头发,我们是逆旅,是孤人,又彼此惺惺相惜,傲立于红尘江湖。
意犹未尽,再读一段高适不那么著名的离别,是,人生何处,不离别呢?《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
相逢旅馆意多违,暮雪初晴候雁飞。
主人酒尽君未醉,薄暮途遥归不归。
又是平实到完全不需要解释的字句,所看、所听、所感,忧喜交集。
这个李少府何许人也,已难寻踪迹,“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官很小,但想来酒量是不小的,交情也是老深的。
酒已喝光.还无醉意,是以老高诙谐地问了句:天色已晚,路程遥远,哥们你还走不走捏?
走?不走?百感交集意多违,走向哪呢?
又去想将近三十年前的年级毕业晚会,在学校的手球馆,很隆重。最后一个节目是我们100多人的大合唱《毕业生》,巨大的舞台因了心事而拥挤,两旁,是作为晚会学生导演的我选改的主题对联:此地一为别,千帆万里征。
走的那天借了辆三轮,弄这玩意我是高手。我要去的单位近,就在学校对面,可以帮着他们,男男女女的,把行李从宿舍拉到校门,拉到车站。
便这般,一个个的,散了。余了晚照,安静地铺于我的臂、我的额,我的肩。

《相对沧浪水》
读宋代吴文英的《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旋小筑、吴宫闲地。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墅,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此心与、东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
高大的树木上,翻滚吞吐着云气,我们为了瞻仰大宋中兴英雄韩世忠的业绩,追思前朝的旧事,而共同来到这里。当年的东风是多么的吝惜,甚至不肯让将军的战舰借一点儿力,给战船乘风破敌的便利。致使抗金,恢复神州河山大业功亏一箦,致使将军收复中原的大志,如同梦境般虚幻迷离。韩将军只好含恨返回故里,在吴宫旧址筑起一座休闲的小筑。如果他能化成仙鹤落在这个华表上,一定会深深叹息从前繁茂的花竹,如今却如此萧条冷寂。枝头花梢上洒落清露点点,仿佛是淌下无数清冷的泪滴。
吴太守领着游春的队伍,沿着长满清苔的小径石梯,去寻找将军旧日的别墅遗迹,看一看那里的梅花开了没有?开得是缓是急?在梅花边我们重唱新度的词曲,要用歌声把沉睡的梅蕊唤起,再把美丽的春光带回大地。我此时的心情,与春风和使君相同无异。如今的情景不如往昔,以后的岁月恐怕连今天也比不上了。对着沧浪亭下的流水,我们俩默默无语,只能满怀悲恨和忧悒,把酒杯频频举起。
履斋先生是吴潜,字毅夫,号履斋,淳中,观文殿大学士,封庆国公。沧浪是沧浪亭,在苏州府学东,初为吴越钱元池馆,后废为寺,寺后又废。
用了两个典,“战船东风悭借便”是反用,周瑜曾乘东风之便,大破曹操军于赤壁的典故。这里意思是天不助人,没有帮到韩世忠破敌。“华表月明归夜鹤”用的是丁令威化鹤重归辽东的典故,出自《搜神记》,辽东丁令威学道成仙后,化作白鹤回到家乡去。后用来表示怀着思恋家乡的心情久别重归,慨叹故乡依旧,人世变迁。
读到这里,我去想一部曾经很著名的小说《沧浪之水》,这小说改编出了电视剧《岁月》,难为演惯大侠的胡军,把一个挣扎在真我与官场规则间的小公务员演得活灵活现。
感动于两个细节。罗清水为了保护梁致远并表明心迹,替梁致远背下了告密的黑锅,主动申请到老家农场当医生。若干年后,当了处长的梁致远借疗养之机,赶很远的路去看老罗。
两人见面,罗清水有点激动,但表情还是很祥和。梁致远眼睛一热:老罗,我想你了!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农场的孩子得了急性阑尾炎,马上要穿孔了,情况非常危险。老罗想给孩子做手术,梁致远提醒他:我们都是中医出身,不能做这种外科手术。老罗坚持要做,对梁致远说:你来给我当助手,出了事我负责。
手术成功,孩子得救了。梁致远说:幸好没事,如果出事了,我俩的工作都保不住了。
罗清水淡淡答了一句:你说,是孩子的命重要,还是我们的工作重要?
记住了罗清水对梁致远说的一句话,出自清代名将左宗棠: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旋小筑、吴宫闲地。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墅,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此心与、东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
高大的树木上,翻滚吞吐着云气,我们为了瞻仰大宋中兴英雄韩世忠的业绩,追思前朝的旧事,而共同来到这里。当年的东风是多么的吝惜,甚至不肯让将军的战舰借一点儿力,给战船乘风破敌的便利。致使抗金,恢复神州河山大业功亏一箦,致使将军收复中原的大志,如同梦境般虚幻迷离。韩将军只好含恨返回故里,在吴宫旧址筑起一座休闲的小筑。如果他能化成仙鹤落在这个华表上,一定会深深叹息从前繁茂的花竹,如今却如此萧条冷寂。枝头花梢上洒落清露点点,仿佛是淌下无数清冷的泪滴。
吴太守领着游春的队伍,沿着长满清苔的小径石梯,去寻找将军旧日的别墅遗迹,看一看那里的梅花开了没有?开得是缓是急?在梅花边我们重唱新度的词曲,要用歌声把沉睡的梅蕊唤起,再把美丽的春光带回大地。我此时的心情,与春风和使君相同无异。如今的情景不如往昔,以后的岁月恐怕连今天也比不上了。对着沧浪亭下的流水,我们俩默默无语,只能满怀悲恨和忧悒,把酒杯频频举起。
履斋先生是吴潜,字毅夫,号履斋,淳中,观文殿大学士,封庆国公。沧浪是沧浪亭,在苏州府学东,初为吴越钱元池馆,后废为寺,寺后又废。
用了两个典,“战船东风悭借便”是反用,周瑜曾乘东风之便,大破曹操军于赤壁的典故。这里意思是天不助人,没有帮到韩世忠破敌。“华表月明归夜鹤”用的是丁令威化鹤重归辽东的典故,出自《搜神记》,辽东丁令威学道成仙后,化作白鹤回到家乡去。后用来表示怀着思恋家乡的心情久别重归,慨叹故乡依旧,人世变迁。
读到这里,我去想一部曾经很著名的小说《沧浪之水》,这小说改编出了电视剧《岁月》,难为演惯大侠的胡军,把一个挣扎在真我与官场规则间的小公务员演得活灵活现。
感动于两个细节。罗清水为了保护梁致远并表明心迹,替梁致远背下了告密的黑锅,主动申请到老家农场当医生。若干年后,当了处长的梁致远借疗养之机,赶很远的路去看老罗。
两人见面,罗清水有点激动,但表情还是很祥和。梁致远眼睛一热:老罗,我想你了!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农场的孩子得了急性阑尾炎,马上要穿孔了,情况非常危险。老罗想给孩子做手术,梁致远提醒他:我们都是中医出身,不能做这种外科手术。老罗坚持要做,对梁致远说:你来给我当助手,出了事我负责。
手术成功,孩子得救了。梁致远说:幸好没事,如果出事了,我俩的工作都保不住了。
罗清水淡淡答了一句:你说,是孩子的命重要,还是我们的工作重要?
记住了罗清水对梁致远说的一句话,出自清代名将左宗棠: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