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万里送秋雁
(2023-09-22 15:42:43)
会去想,初秋景色也写出万丈豪情的还会有谁?首推当然是主席,“天高云淡, 望断南归雁”,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却是“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今日读李白,读他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抛弃我而离去的,是那无可挽留的昨日时光,扰乱我不得安宁的,是眼前诸多的烦恼和惆怅。万里长风送走一群群的秋雁,面对此景,正好畅饮于高高的楼上。
由衷地赞美汉家文章建安风骨,更喜爱小谢这种清新秀发的诗风。都怀有无限的意兴心高欲飞,要到那九天之上将明月把弄。
抽刀断水水仍流,用酒消愁更添愁。人生坎坷总是不能称心如意呀,倒不如披着散发,去江湖中放舟。
这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谢朓楼,是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创建,又称北楼、谢公楼。
头两句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有点象怨妇了,说不上喜欢。
三四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壮阔明朗的万里秋日画图,裂空而来!
接着写人,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象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
再然后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笔酣墨饱,淋漓尽致!
然而身体却始终被羁束在污浊的现实之中,当他从幻想中回到现实,就更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
“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比喻是奇特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谢朓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联想,当是神来之笔!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是永远的斗士!
我是没刀的,甚至已剩不了几根头发,但万里长风还在啊,酒还在啊!来来来,送别孤雁,且再把盏慷慨,尽书豪迈!
今日读李白,读他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抛弃我而离去的,是那无可挽留的昨日时光,扰乱我不得安宁的,是眼前诸多的烦恼和惆怅。万里长风送走一群群的秋雁,面对此景,正好畅饮于高高的楼上。
由衷地赞美汉家文章建安风骨,更喜爱小谢这种清新秀发的诗风。都怀有无限的意兴心高欲飞,要到那九天之上将明月把弄。
抽刀断水水仍流,用酒消愁更添愁。人生坎坷总是不能称心如意呀,倒不如披着散发,去江湖中放舟。
这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谢朓楼,是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创建,又称北楼、谢公楼。
头两句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有点象怨妇了,说不上喜欢。
三四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壮阔明朗的万里秋日画图,裂空而来!
接着写人,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象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
再然后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笔酣墨饱,淋漓尽致!
然而身体却始终被羁束在污浊的现实之中,当他从幻想中回到现实,就更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
“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比喻是奇特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谢朓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联想,当是神来之笔!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是永远的斗士!
我是没刀的,甚至已剩不了几根头发,但万里长风还在啊,酒还在啊!来来来,送别孤雁,且再把盏慷慨,尽书豪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