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blogbus的核心竞争力与田忌赛马

(2007-08-05 04:42:09)
分类: 杂记随字
  blogbus现在的核心力是他们的三个人:横戈、老魏和jenny。关于他们的分工和分析,w.k.cow做了很漂亮的图表,也做了很详细的分析(点 这里 ),他还拿三国人物来对比庞升东和横戈,也再合适不过——虽然庞升东在5G自比刘备,但怎么可能?如果刘备活在这个年代,听到人拿他比任何一个三国英雄,绝对会装做吓得捡筷子;只有曹操才会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曹操,就说自己是刘备。
 
  所以,庞升东是曹操,横戈是孙坚,至少在上海滩的2.0企业里这么说是绝对合适的。这是题外话。
 
 
  在5G上横戈他们提到的观点是企业做事,事在人为,有了人,事情也就拿下了。观点没错,但也正好反映出现在blogbus的品牌价值更多是凝聚在他们三条O身上,抛开这三条O,blogbus什么都不是——无论怎么把用户当作合作伙伴,但目前blogbus上的blogger充其量只是毫无能力的小散户,跟着带头大哥在混,求个乐和,求个安心。从产品上说,这半年优秀的bsp已经出现了许多(myspace和51这种也算进去),作为bsp来看,blogbus优势并不明显。
  
  在这样的情况下,理解blogbus前半年的发展,看到的就是一场田忌赛马的局。
 
  三个话事人在各方面的能力突出是目前blogbus的核心竞争力,上马;“一定数量级的高端用户”和“相对不错的产品”这两块,高不成低不就,目前还算不了核心竞争力,中马;而短板在于用户数,受限于产品的相对中庸,很难作为一个“优秀的应用”来形成口碑,也就当然很难通过口碑实现用户大规模增长。
 
  这场田忌赛马的故事,正好可以用blogbus已经拿下的一个case来讲——广告主是某奢侈消费品牌,对手是sina和sohu这两个门户型bsp。
 
  第一场,上马对中马,市场销售团队。blogbus三人出马,极尽策划设计整合之能事,以横戈的韧性、老魏的通达和jenny强大到可怕的品牌资源调动能力,对抗sina和sohu的销售团队(也许会有产品和运营经理),单从人的角度和展现出来对案件的专注上来说,这一仗blogbus会打得很艰苦,但是胜下来的几率明显大过于另两家(要做商业,上海滩是很重要的。恩)
 
  第二场,中马对下马。从“用户的平均素质水准”和“bsp的优秀”上来说,blogbus的用户素质明显高于sina和sohu用户的平均水准,但在产品的质量上只与对手打平(sohu blog的第三版产品也许能胜出少许),这一仗blogbus虽然也获胜,靠的只是他们过去积累的这群用户老本。
 
  第三场,下马对上马。用户数量上的比较,这一点,无疑是新浪和sohu远远胜于blogbus。但这已经是田忌赛马中的最后一场较量,无关大局。
 
  当然,竞标一个案子不会是简单的这样三场定胜负,但单就时尚消费品牌的广告案子而言,这么三场,差不多可以定局。在未来的下半年,blogbus因此能接到更多的类似的case,基本上是可以注定的——尤其是当传统品牌客户开始越来越关注于尝试e-marketing的这种年景(好吧,我坦诚那些传统公司的新在线营销部门就是我觊觎已久苦苦等待的位置)。至于更明年,更更明年,blogbus能不能因之继续下去,还在于三匹马的可能变化。
 
 
  上马:三人团队自身能力的强大,以及整个公司对case的专注,这在未来将越来越不构成blogbus的核心竞争力。如w.k.cow所说,中国人多,聪明的人也是一抓一大把,即使是在市场开拓上强如jenny,在运营感觉通达如老魏,以及在执行坚决上聪明如横戈,罗川配上几个4A,京沪两头飞,估计也不会差太多。至少这就多出一个敌人。若是新浪和sohu的blog能划区而治,精干团队作战,那么这又是一票敌人(当然他们不可能这么做了)。总之在这一块的优势,blogbus有,但并不是绝对的甚至永远的优势。
 
  中马:用户平均质量和产品功能。这是第二场战,其实也就决定了最后的战局走势,所以最大的变动余地也就在此。用户平均质量的问题,blogbus是因为基数小用户水准近似而占有优势,但门户型网站的高端用户其实也不少,如果能够有效拆分,这不是问题。罗川他们家,也是冲着这批人去的。而从产品上,blogbus目前如果还能算领先,那么也是在吃过去的老本。当bsp在产品上频频动手时,blogbus技术储备严重不足,创新上缺乏后劲。
 
  下马:用户基数问题。这也许会是blogbus永远的下马,但这个身在上海的公司,首先坐拥时尚品牌之都的地利。只要在产品上能够紧紧咬住对手,甚至略略领先于对手,blogbus至少可以一直保持在目前高端用户的良好体验,实现成功“卡位”(该词偷用自王冉)之后,随着市场扩大而从容不迫。
 
 
  看看blogbus的竞争对手们,51用户群与之不会发生大的冲突;msnspace和myspaces的合体是个匹配的对手,但罗川未必能带一支团队把上海做成主场;sina和sohu更需要的是将blog内容整合到频道页里打包卖广告,拆分运营和精兵作战不太可能。blogbus目前赶上了emarketing风行的天时,坐拥上海地利,兼之团队士气正旺人和,在今年下半年乃至未来一年,单就上海滩这一片儿来说,他们都将活得比较滋润。
 
  但blogbus无论是注册成文化传播公司也好,个人传媒早班车也好,blog是他们的根本,让他们的用户尽快完成更大基数的变化,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并且体现在核心竞争力之中。
 
  由此来看,影响未来的最大变数还是在他们的产品。对blogbus来说,“优秀的bsp”绝对应该是他们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如果blogbus产品一直保持如目前的中庸,他们的下马将永远是下马,甚至变成死马;但如果产品有所突破和创新,能够延续高端用户的良好体验,那么口碑效应也将为他们继续带来更多的优质用户,至少保持个中马之姿,甚至有向上转化为上马的可能——所以这也是我尤其关心blogbus传说中技术牛人到岗问题的原因。
 
  这年头虽然强大的运营可以弥补产品的部分不足,但运营弥补产品是为了赢得缓冲和收集数据,以让将来的产品更加完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样blogbus才能在bsp竞标的田忌赛马中一直做赢家——如此,每过半年,我才能稳定地蹭上一顿blogbus宣讲会后请客的好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书是奢侈品
后一篇:最棒的评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