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杂记随字 |
一旦到了书店,我就迷失,恨不得随身带了一个豆瓣。畅销书永远陈列在最前端,记得当时找到全套的《基地》、是因为我偶尔无聊在翻每个书柜下面关着的、放满了要退市的书的抽屉。去询问店员,十之八九没有听说你想要的书目,而且麻烦得要死。我在重庆那几个月想买《神了》,但是重庆话里“了”字是念“老”的音,逼着我说普通话,还是没说懂,找来纸和笔写下来,对方让我等管电脑的营业员吃饭回来——半个小时之后告诉我说:“没有”。这个案例比较极端,连岳这种非著名作者,找不到也正常。找《红楼梦》,打算乘着一个春节来重温,算是呼应一把红楼海选,但只有精装书,还不打折。
对书店彻底失望的结果,就是开始网上买书,有折扣,货色也齐,只是从下订单到收书,中间要等个两三日——当作“推迟满足感”,倒也无甚不可。当当和卓越都用了,没有感觉出各自的差别,都有缺货的时候、都有延误的时候、都有打折比较低、都有物流费用……想起前段儿在应正他们公司碰到的一个之前在银联做事的王大爷,要做个项目来做“远程支付,本地服务”的物流,说三五个月后在湖南架子搭起来了,再到上海做第二期,邀我入伙,对接手头的项目——如今已经过了一个多月,老爷子杳无音讯,让我每每处于无书可读的断档期,就格外怀念起他,甚至憋不住想要自己就先做一个——又哪来那么大的能耐?
只有逛盗版市场,准确点是地铁口的推车,价格便宜,量又足。但是再足量,也熬不过那么多种类,所以推车上差不多还是畅销书。选了半天,选了王朔,不是不敬,而是《我的千岁寒》看他自己的介绍都太玄乎,怕看不懂,十块钱买一本先回家“试读”;若是真的好,绝b拍胸脯保证再去买一本正版供着。
书买回去,还真读懂了:试手。就跟我写blog一样,通篇都是自己最懂。可惜王朔不是高圆圆,他唱这么一曲“只有咒语才能解开咒语”,却不是人都急吼吼了想要明白。但有试手就是好事,让人等着他什么时候试到点儿正了,突然丢出来一部真正大家读得顺畅,故事又好看到没边儿的。
当当和卓越上买的书也到了。《异端的权利》又买了一次,之前买的那本留在了北京,第一次读的是张晓辉的译笔,喜欢得紧,第二次还买了他的。《在爱因斯坦的时空旅行》标着中学生系列读本,据说是帮我收书的人看到还晒晒笑了半天,第二次再买,又笑了一次,但书真的是好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全本终于敢买了,全34章第二版,之前做了大概半年的准备工作,生怕读不下来,真捧到书之后大致翻了个钟头就有点晕菜:看来不再读个半年,还真的读不下来——由浅入深的曲线也太陡了吧。
当然还有《格列佛再游记》的正本,出于对连岳文字的信任。全是千把字的小故事,据称全是发表在《21经济报道》的总结集。21是多么任性而聪明的一份报纸,虽然我至今都没有读过。最近半年遇见的一票21的记者或者前记者,全是可以直接划进半夜喊出来喝酒聊天的朋友。愿装逼装出姿态的两份经济类报纸都能够持续活下去。
《格列佛再游记》的妙处在于不着四六,若是稍微写过一些字的人就会明白,这种完全没有痕迹的不着四六连续写下来,写的人纵然是满心的快乐,但是落笔的时候会有多苦——在千把字的篇幅里涂抹挥洒,敲敲打打,凝结成文,每周一次,这样的工作不比掏心掏肺写长篇轻松。当然,这是我出于文人相轻本能来做的推测——死也不相信连岳随手写上个把小时就能妙到这种样子。当然,若是连岳真牛逼到让人绝望如此,我也有我继续活下去的理由:连岳好歹只有一个,有那么多写书的烂仔和写烂书的仔都还像模像样的活着,我一介blogger又不收人稿费,写得烂还有什么可怕的么?
——以上书目,均推荐列位好友阅读。也欢迎各位推荐各位的枕边好书。豆瓣现在越来越火,我反而没法因此找出要看的书了。
后一篇:他们相望得都这么牛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