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记随字 |
发了个狠,把所有事情都停掉,补课《heroes》。想想去年时间多得如同肚子上的肥膏一样时,我追看美剧的热情如此之高涨:pb、heroes、shark多部联播、第一时间下载的新电影、泡风软坛子、还聊qq。当时觉得多么美好的事物,多么无法割舍的人生,回到上海稍微忙了一点,屁颠屁颠就全忘记。多么没长性,多么无良,多么忘本,所以说“不教我们遇见试探”,是史上最强大的祝福语。
看某部bt下来的电影的时候,又看到屏幕右上方熟悉的1000fr的logo。就觉得惭愧,觉得内疚,觉得我若是不补补落下的美剧课,对不起cbs、abc的优秀编剧尚且好说,反正他们也不在乎我;但若是某天撞见风软的人说我尸位素食(这也不怕的),连美剧这种他们的老业务都不看一看支持支持,我会羞愧到跪在地上立刻开始忏悔——这是心理根源。当然咯,这片子也足够好。
heroes在第十八集扯到一句话:你要选择幸福的人生,还是有意义的人生?当时心里突然诞生起一种老友感,瓦也,终极拷问!曾经在我饱食终日的时候出现、在我三餐不继的时候出现、在我所能回忆起的每一个时刻,几乎都有会有大脑皮层因此哆嗦着打打摆子发发烧的记忆。
大脑偶尔发发烧,有利于心理健康。大脑经常发这种烧,那就是神经病(在这个轻度抑郁症流行的年代,神经病不是骂人,而是一种褒美)。终极拷问多了,人就容易找不着北,陡然分裂出两个自己——活在现实世界里的虚伪自我,活在虚拟世界里的真实自我。越是脑子聪明,越容易在这个问题上较真,两个小人辩日,谁也不服谁——梦想照进现实,一看多么丑陋,要么就立马自杀出家或者去做地球超人;要么觉得还是现实比较硬,曲线救国,或索性做大坏蛋,这些都是可以的。林子一大,鸟就多了。关于终极拷问,也延伸得五花八门,比如:你是要选择一个爱你的人,还是你爱的人?你是要选择铁幕诱惑,还是要选择绝对自由?你是要一夜情,还是要一个慢慢变老的婆?你是要马上跑下楼买包烟,还是索性就这么把烟给戒喽?
这些很五花八门的问题每一个都可以有更十万花十六亿门的“个性化”答案,问题涉及范围越深,回答起来就越是难过得要死不活,上帝笑笑就算了,还有个叫罗素的人甚至都不把你的痛苦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而是很风凉很笼统地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源。你觉得天大的痛苦他只当成无规则的布朗运动,说意义不在你,在布朗运动本身,让人屡屡想起来,就屡屡想对他面部痛击。
美剧玩这样的“寓教于乐”也不是一次两次,明明是多线交集鬼扯蛋的超级英雄大乱斗,也突然就敢出现让你感觉突然脊髓一凉的问题。你觉得他们在玩深沉,其实他们的编剧在借此采集用户数据,好方便修改后面的剧情——没见到了这里就暂时停播吗?这么想,就会感叹2.0精神的强大和无处不在,感慨国内一根筋走到底的电视剧不耐看,感慨周鸿一做出来的个人版360好牛逼呀好牛逼。流氓会武术,但是仁者也是无敌。2.0泛滥的时候,也有人写网络共和国;功能繁复多变的时候,有个产品叫ipod
shuffle;个性化定制就可以被叫做“更懂”的时候,绿色简约版的市场也依然大有可为。
须知参差多态啊!允许麦田借着高调夸奖周鸿一来暗示他的慧眼,也请允许我赞美那些因为记仇流氓而对此话题始终保持沉默的观察者的让人更喜欢的固执。
又扯远了,又膨胀了,又扯到互联网这点破事了,对不起。
说回来关于这个幸福和有意义的人生选择。人生这个东西,它压根就不是个东西。如果一定要用“幸福”和“有意义”来规范的话,前总统克林顿先生贡献了一个句本:那得看你怎么定义这(两)个词。强人如你,如果能够作出你的剽悍定义,恭喜你!你的人生一定是又幸福,又充满意义;或说,同情你!你的人生一定既不幸福,又毫无意义。
据说这是著名的破窗理论。又据说还有一句话叫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所以你看出来了,我其实是想说:别以为幸福和有意义不可兼得,也别以为幸福和有意义至少你就可以得其一;别什么话都不信,也别什么话都信。
前一篇:记一次有意义的谈话
后一篇:blogger和blog话题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