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解读开复同志的最新西雅图战略讲话精神?

(2007-02-01 16:33:34)
分类: 工作文本
  donews论坛来的消息,标题很大《李开复西雅图演讲:Google对中国绝对有信心》 。据发贴者说,观点整理自google官方博客,但中文版黑板报里没有。难道这些狠话只是李大仙说给美国人听的?不小心被我们窥到。真是不好意思。海底电缆一修好,世界就变飞机场了。

  我把上述文本中罗列出的观点大概归纳一下,尝试整理成一个完整的长句,就是这样:

  2006年google压根都还没在中国真正开始(只是播种),在这个有5000年历史的国家,我们打算耐心操弄谷歌5000年,然后好在2007年进行收获。所以你可以理解我们在中国的特殊价值是:不做外包,也不做本地化——就这么陪你耗着,5000年不变。

  有点搞。

  时间线也不对:2006年刚播种,2007年就谈收获,这中间跨度的5000年哪去了?

  或者说,他是想要表达,谷歌打算从2007开始一直收获,收够5000年?

  如果做前一种解读,消失的5000年除非理解成“谷歌小半日,google已千年”,东西方时间单位不统一,明显有悖于“世界·飞机场”的精神,这是鬼扯;而如果作后一种解读,坐收5000年收益,就让你google说一声就占了?简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忽悠。

  在西方,就算是耶稣这样的活菩萨,也要在有生的壮年,落下一个惨死的结局才能教化普罗大众。大概也因为这样的原因,在鸦片战争之前,外国人会觉得中国特别神秘:在中国神话里,除了盘古女娲少数几个,观音如来玉皇大帝,个个都是万年以上的老妖物,活在中国大陆的各个角落里,不由得你不信。但自鸦片战争之后,鬼子们明白了,就算是在中国,子弹也绝对比肉硬。之后又有“世界·农村”、“世界·飞机场”的观点不断出现,照理说,西方人盲目迷信东方的思想根源早已被除尽,怎么google还敢这么明目张胆地拿他们可以在中国坐收5000年这种话出来糊弄人呢?

  当然,投资者迷信google,进而迷信谷歌和李开复,那么至少海外资本能够以此为坐标,将他们的热钱投进中国的互联网项目,以养活一大帮嗷嗷待哺的创业者,这不坏。但这只是“不坏”而已,干嘛不索性放弃了李开复,放弃了谷歌,把钱直接投给马化腾、陈天桥们的头上?如果仅仅是因为google说过一句“不做恶”的话,那么我相信,任何一个通过风投而从温饱迈入小康的创业者,都可以把自己包装成新时代的雷锋(回顾回顾keso写的那篇《我不认识那个人》)。

  google对中国有绝对的信心,这是李开复的说法,但我总疑心他的信心来源于百度或者其他公司占去的市场份额,他把那些都算做是谷歌迟早要捞回来的——关于这个,他爱怎么说都成;但中国网民是否对google有绝对的信心,这才关系到google的2007有没有收成,这个我们可都看在眼里,没办法某一个人说了就算数。

  李开复的谷歌在中国,过去更多是作为一个技术标尺和道德楷模,让70年代的小众网民们(我得承认我也是)默默地雀跃,但这些人无论怎么试图布道场和口碑营销,都无法改变这样的事实:更汹涌的网民来自80、90年代,他们压根不屑于老人们的把戏,自故自就选了QQ,选了百度,根本不带谷歌玩。在他们眼里,李开复的名字如此陌生,还不如郭敬明身边随便哪个马仔。而谷歌的也真的是敢不争气!除了美国实验室里出来那些产品,为中国本土准备的google.cn,烂到连“谷歌”这两个字都不配,不如趁早换成“赶集网”,至少还能占领乡村市场。

  谷歌到底在中国想要做什么?不做外包也不做本地化,那无非就是跟你们耗着。怎么耗呢?继续按了美国的做法,做中国公司的事:我没办法相信,在办公室里养狗的那些人,会和外面马路上光着脚丫子的创业者们一同,大汗淋漓地一户一户扫街。

  李开复想让谷歌不要象耶稣那么把自己悲壮地弄死,而要学观音姐姐的默默永生普度。他的愿景我读明白了,有那么多钱撑腰,他要耗,我也相信真能耗下去。只是谈到“收获在2007”这种话题,让李开复而非已经离开的周韶宁来说,而且还是对着西雅图的一群洋鬼子却不是对着真正决定用不用“谷歌”的中国人来说,我怎么听怎么都对google抱不起绝对信心。

  之外,关于“收获2007的谷歌”,让我唯一觉得靠谱的未来是:google中国变成了中国互联网领域最大的VC,象买迅雷一样,把百度买了,把QQ买了,把mop买了……然后通过如此的方式来完成收获。如果李开复真是打算这么做,我会在每天吃饭的桌子上,给他摆上一副碗筷——开复哥哥,你养了谷歌的、赶集网的、迅雷的、那么多的人,多养我一只,那其实也不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