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牡丹品种资源的初步研究

(2014-07-02 10:05:39)
标签:

土司学

土司区

植物分布

土司文化

分类: 土司学田野考察

湖南牡丹品种资源的初步研究

侯伯鑫1 杨曦坤2刘正先2 涂安娜2 陈周2

1.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长沙 4100042.长沙王陵公园管理处 长沙 410013

 

要:湖南牡丹属我国江南牡丹品种群,观赏栽培有1000a历史,明清时期,先后形成湘西北以观赏牡丹为主和湘西南以药用牡丹为主的两个栽培中心。目前,全省有23个牡丹品种,其中观赏牡丹品种13个,药用牡丹品种10个。长沙王陵公园建立了湖南首个本土牡丹专类园,保存下来一批十分珍贵的古牡丹,为湖南牡丹品种资源的科学保护及开发利用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牡丹;品种;观赏;药用;湖南

牡丹(Paeonia suffuticosa)是特产我国的珍贵观赏和药用植物,己有1650a的栽培历史。在长期自然杂交和人工栽培选育下,逐步形成了具不同生态型的中原、西北、江南及西南四大品种群[12]。湖南牡丹属江南品种群,观赏栽培有1000a历史,明清时期,形成湘西北以观赏牡丹为主和湘西南以药用牡丹为主的两个栽培中心(侯伯鑫等《湖南牡丹栽培应用史考》,待刊稿)。上世纪80年代初,在全省林木种源普查工作中,发现了一批牡丹品种。近年来,在永顺又发现了一批百a以上的古牡丹[3]。目前,对湖南牡丹品种资源的研究尚处于空白,文献报道仅有“湖南省牡丹栽培始于20世纪初叶,主要用于生产丹皮。产地在邵阳、邵东、祁东、常宁等地”寥寥数语[1]。开展此项研究,对湖南本土牡丹品种资源的科学保护及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湖南各地目前栽培的牡丹品种,分观赏和药用两大类。材料来源及数量见表1。湖南及国內有关牡丹产区地理气候概况见表2

1 湖南牡丹品种研究材料来源及数量

品种类别

株龄(a

生长地点

花型

花色

株数

备注

杨山牡丹

观赏牡丹

观赏牡丹

观赏牡丹

观赏牡丹

观赏牡丹

观赏牡丹

观赏牡丹

观赏牡丹

观赏牡丹

药用牡丹

药用牡丹

药用牡丹

药用牡丹

药用牡丹

药用牡丹

30-1000

30-500

30-300

30-300

30-200

30-100

30-100

5-30

5-30

20-30

8-10

8-10

8-10

8-10

8-10

8-10

永顺县松柏镇湖平、龙头村

永顺县松柏镇大桥、龙头村

永顺县松柏镇西元、湖平村

永顺县松柏镇西元、湖平村

永顺县松柏镇大桥、龙头村

永顺县松柏镇湖平、龙头村

永顺县松柏镇大桥、湖平村

长沙县朗梨镇陶公庙

长沙县跳马乡石桥村

长沙县跳马乡石桥村

邵阳县郦家坪镇蔡田村

邵阳县郦家坪镇蔡田村

邵阳县郦家坪镇蔡田村

邵阳县郦家坪镇蔡田村

邵阳县郦家坪镇蔡田村

邵阳县郦家坪镇蔡田村

单瓣型

绣球型

皇冠型

托桂型

菊花型

金蕊型

蔷薇型

单瓣型

单瓣型

金蕊型

单瓣型

单瓣型

单瓣型

单瓣型

单瓣型

单瓣型

白、粉

紫红

粉红

粉红

粉红

粉红

粉红

白色

玫红

红色

玫红

白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5

7

4

4

4

4

2

2

21

2 100

300

300

300

300

300

己移长沙

己移长沙

己移长沙

己移长沙

己移长沙

己移长沙

己移长沙

未移

未移

未移

己移长沙

己移长沙

己移长沙

己移长沙

己移长沙

己移长沙

 

 

 

 

 

 

 

 

 

 

 

 

 

 

 

 

 

1.2 方法

经过 5a多的外业调查,基本掌握了全省牡丹品种资源的分布概况,收集了一批数量较多、栽植时间较长、生长良好及品种性状稳定的植株,于200711月在长沙王陵公园建立了牡丹专类园;参考郁书君等《牡丹品种的性状特征表》的內容[4],自2006年至2009年,对品种的株型、分枝性、叶形、叶色及花的颜色、形状、大小、花期、物候期等55个性状分类特征,经过3a的连续观测,建立了品种性状特征数据库;考察了牡丹中心产地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安徽铜陵、江苏扬州、浙江杭州、四川彭州等地观赏及药用牡丹品种;查阅了大量湖南地方志和国內古今有关牡丹品种的文献;与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上海植物园、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浙江林学院及洛阳国家牡丹园等单位的牡丹专家进行了学术交流。在此基础上,对湖南现有牡丹品种进行比较系统的分类研究。新品种拟名参考了王莲英、李嘉珏、成仿云教授等关于《牡丹品种形态记载标准和新品种登录表》的相关要求[56]。

2 湖南及国内有关牡丹产区地理气候概况

品种群

栽培地

北纬

E

东经

N

年均温

(℃)

最高温

(℃)

最低温

(℃)

降水量

mm

无霜期

d

日照时数

h

中原

中原

西北

西南

西南

江南

江南

江南

江南

江南

江南

江南

洛阳

菏泽

临夏

彭州

昆明

上海

杭州

铜陵

宁国

长沙

永顺

邵阳

34o70/

35o20/

35o62/

30o99/

25o00/

31o14/

30o26/

30o93/

30o62/

28o12/

29o00/

27o06/

112o44/

115o43/

103o22/

103o94/

102o73/

121o29/

120o19/

117o82/

118o95/

112o59/

109o84/

111o40/

14.5

13.1

6.8

15.6

14.7

15.7

16.4

16.2

15.2

17.2

14.0

16.2

42.5

40.2

36.2

36.9

31.5

38.9

39.9

40.0

40.0

43.0

38.2

40.1

-18.0

-19.8

-27.8

-6.2

-5.4

-10.0

-9.0

-11.9

-11.0

-11.3

-6.1

-10.1

610.2

706.6

501.7

1225.7

1012.0

1120.0

1601.7

1350.0

1660.0

1361.6

1360.0

1255.3

220

212

162

277

341

230

245

237

226

275

250

288

2250

2579

2568

1239

2481

2020

1903

2000

2503

1677

1301

1533

2 结果与分析

2.1 野生牡丹

1992年,洪涛等发表杨山牡丹(Paeonia ostii)新种,记述湖南龙山海拔1400m灌丛中有分布[7]。1992年,黃宏全等报道桑植县八大公山有野生牡丹零星分布,该研究外业调查在1990年,当时杨山牡丹新种尚未发表,黃宏全等用Paeonia suffuticosa记述该野生种[8]。侯伯鑫疑此种为杨山牡丹,并于1997年至2004年期间三次去八大公山及龙山考察,但未发现该野生种。经调查,由于当地药农採挖根皮,至使龙山和桑植两县的杨山牡丹野生种在1996年前后可能己消失。侯伯鑫等人于2006年在永顺县松柏镇羊峰山海拔1030m常绿落叶原始次生灌木林内发现该野生种零星分布,当年,又在松柏镇湖平村向家坳组向明福家院内发现21000a前从羊峰山移植的野生杨山牡丹。20083月底,长沙王陵公园采集这2株牡丹的枝、叶、花新鲜标本送洪涛教授鉴定,确定为杨山牡丹。调查发现,目前松柏镇尚存移植的杨山牡丹野生植株约40余株。

2.2 观赏牡丹品种

上世纪80年代初,在湖南省林业厅和湖南省园艺学会组织的全省林木和园艺植物种源普查工作中发现了一批观赏牡丹品种[910]。由刘家德主编的《怀化地区树种资源谱》(1983年)提供的资料较详,记载当时怀化地区所属的新晃、黔阳、洪江、沅陵、溆浦、芷江等县有牡丹(Paeonia suffuticosa)(紅、白花色两种)、黄牡丹(Paeonia litea)(花金黄色)、紫牡丹(Paeonia delavayi)(花紫紅色)栽培,其中新晃县资源较多。侯伯鑫于1984年至2006年期间曾四次去新晃县等地考察,发现当时新晃、溆浦等地庭园栽植的有紫紅、白色两种牡丹,紫紅色花为原产四川彭州的‘紫绣球’品种,白色花为杨山牡丹,溆浦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谢明初家曾栽有这两种牡丹,据他介绍,分别由四川彭州与本省湘西引进;黄牡丹是原产于云南昆明、呈贡、景东、丽江、中甸、德钦、大理苍山,四川西南部的野生种[11],据怀化地区林科所高级工程师刘家德调查,是从昆明引进,在怀化地区有近80a栽培历史;紫牡丹是原产于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西藏东南部的野生种[11],新晃县有栽培,据刘家德调查,从四川引进,有近150a栽培历史。目前,怀化市分布的上述牡丹栽培品种除‘紫绣球’及杨山牡丹零星保存之外,其它品种已不存。

目前长沙王陵公园收集的观赏牡丹品种有13种,其中除源于引进的‘紫绣球’品种之外,其它12个品种尚无文献记载,很大可能是本土培育的品种。粉红系列花色拟名品种有‘湘女多情’(皇冠型)、‘土家粉’(蔷薇型)、‘湘西粉’(托桂型)、‘湘绣球’(绣球型)、‘粉菊花’(菊花型)、‘湘金蕊’(金蕊型)、‘湘女舞’(单瓣型)、‘湘紫斑’(单瓣型)8种;紫红系列花色拟名品种有‘土家妹’(皇冠型)、‘土家紫’(金蕊型)、‘跳马紫’(单瓣型)种;红色系列花色拟名品种有‘潭州红’(单瓣型)1种。上述13个品种中,除了‘湘女舞’及‘湘紫斑’能结果并能用种子育苗繁殖之外,其它品种很少结果,且所结的种子因种胚发育不良而发芽率极低,当地人均采用分根法繁殖苗木。由于无性繁殖能保存母本的优良遗传性状,为品种的鉴别创造了条件。

2.3 药用牡丹品种

目前湖南大面积栽培的药用牡丹有10个品种,主要是玫红、粉红、白色三个系列,均为单瓣型品种。其中白色、粉红及紫红系列有8个品种,其分类性状与安徽铜陵凤丹系列的品种极为相似,鉴于植物品种命名先后权的原则,有关专家建议以凤丹系列品种名称命名湖南该品系的药用牡丹比较科学,我们采纳了此建议。经过对铜陵凤丹中心产区凤凰山的实地考察,并参考陈让廉《铜陵牡丹》一书的内容[12],对该类品种初步进行了命名。分别为‘凤丹白’、‘凤丹玉’、‘凤丹绫’、‘凤丹紫’、‘凤丹星’、‘凤丹韵’、‘凤丹粉’、‘凤白荷’。由于这8个品种丹皮香味淡,当地药农俗称“凡丹”, 其结实性能强,种子发芽率高,当地人均采用种子繁殖苗木。据《铜陵牡丹》记载,1966-1971年,铜陵曾向包括湖南在內的全国20个省区调出凤丹苗317.18万株,种子60kg。据湖南省药材公司张志和同志介绍,在上个世纪60年代,省药材公司曾组织药农从安徽铜陵引种药用牡丹到湖南。据此,湖南药用牡丹有一部分品种可能是从铜陵等地引入。但考虑到凤丹是杨山牡丹驯化栽培的后裔[11,13],湖南亦有杨山牡丹自然分布,并且衡阳、邵阳市一带药用牡丹栽培历史与安徽铜陵一样悠久,均有600a以上的历史,上述的引种记载距今不到50a,因此也不能排除有一部分凤丹品种是由湖南本土选育,有文献报道,宁远县药材场1956年曾从邵阳县引进一批药用牡丹品种用于丹皮生产[14]。

湖南大面积栽培的玫红系列药用牡丹有2个品种,均为邵阳市特产,其中心产地在邵阳县郦家坪镇及邵东县廉桥镇。一种花为玫红带紫紅色,花瓣10-13片,2-3轮排列,二回三出复叶,小叶宽卵形,顶生小叶3裂,侧生小叶2-3裂,邵阳花期4月中下旬,长沙花期4月上中旬;另一种花为玫红色,花瓣12-16片,2-3轮排列,二回羽状复叶,小叶长卵形,顶生小叶2-3裂,侧生小叶不裂或2浅裂,邵阳花期4月上中旬,长沙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由于这2个品种丹皮香味浓,当地药农俗称“香丹”,其结实性能差,种子发芽率低,当地人采用分根法繁殖苗木。前一个品种拟命名为‘宝庆红’,后一个品种拟命名为‘郦家香’。

3 结论与讨论

1)湖南牡丹属江南品种群,观赏栽培有1000多历史,明清时期,形成湘西北以观赏牡丹为主和湘西南以药用牡丹为主的两个栽培中心。目前,全省有23个牡丹品种,其中观赏品种13个,药用品种10个。从药用牡丹的地理分布及品种数量上看,湘西南是我国江南药用牡丹品种群分布纬度最南及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从年均温度及年最高温度上看,长沙王陵牡丹园是目前国内已建牡丹园中年均温度及年最高温度最高的一个专类园(参看表2)。

2)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对湖南牡丹品种的性状分类特征未作详述(拟另文发表)。在药用牡丹品种中,由于凤丹系列品种圴采用种子实生繁殖,其后代群体遗传变异较大。近年来,我们在邵阳县郦家坪镇较大面积的药用牡丹栽植田内,发现一批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粉自然杂交而产生的实生苗变异材料,如上文中的‘郦家香’品种,是由‘宝庆红’(父本)与‘凤丹粉’(母本)自然杂交而产生的。文献记载,目前南方大多数凤丹系列的品种靠此途径而来[11,14]。

3)湖南观赏牡丹品种与其他产区观赏牡丹品种比较,在花色、花型及数量等方面均十分贫乏。但值得重视的是,湘西北的永顺县保存下来一批十分珍贵的古牡丹,据来湘考察古牡丹的上海植物园王佳博士评价,湖南现存的古牡丹数量及品种类型,在目前我国江南牡丹品种群分布区内罕见[15]。长沙首个本土牡丹品种专类园的建成,不仅填补了湖南没有牡丹专类园的历史,亦有效保护了本土牡丹品种资源。近年来,为丰富湖南牡丹品种资源,湖南农业大学和长沙县黃兴镇豫湘园分别从山东菏泽引进一批中原观赏牡丹品种,开展了适生性选择试验[1617],已初步选择出几个适宜长沙高温高湿生长环境的品种。

参考文献

[1] 中国牡丹全书编纂委员会. 中国牡丹全书[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2] 李嘉珏. 中国牡丹品种图志(西北、西南、江南卷)[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3] 侯伯鑫. 我省建成首个本土牡丹园[N].湖南科技报, 2008-05-15.

[4]郁书君, 杨玉勇, 余树勋. 芍药与牡丹[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5] 王莲英.中国牡丹品种图志[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

[6] 成仿云, 李嘉珏, 陈德忠. 中国紫斑牡丹[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

[7] , 张家勋, 李嘉珏.中国野生牡丹研究()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J].植物研究,1992,12(3):223-234.

[8] 黄宏全, 寥博儒, 覃汉初, .大庸林区木本植物资源利用价值与途径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1992,专辑.

[9] 祁承经, 喻勋林. 湖南种子植物总览[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10] 刘克明.湖南植物志·第二卷[M].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11] 中国树木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树木志, 第四卷[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12] 陈让廉.铜陵牡丹.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13] , 王莲英.中国栽培牡丹起源的形态分析[J].山东林业科技, 2004, (6):1-3.

[14] 宁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宁远县志[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

[15] .胡永红.江南地区古牡丹赏析[J].园林,2006(11):38-39.

[16] 吕长平, 敖小平, , . 菏泽牡丹引种栽培研究 .生物学特性及物候期[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0(4): 344-347.

[17] , 王华玉. 洛阳牡丹星城生根[N]. 长沙晚报, 2006-04 -06.

(原载《林业科技通讯》200912月。)

 

 作者联系人:侯伯鑫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长沙市韶山南路658 邮编410004

 电话:0731-5588397 13017190536 E-mailh5578725@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