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白玉县

标签:
白玉县甘孜藏区 |
分类: 原创诗文 |
下乡的地方有三个县,对于这三个县,自己一无所知。帮扶的内容有农业、牧业、还有医学。说帮扶,其实也是下乡学习的好机会,可以走进藏区,了解藏区的机会。家人同事都说,那里海拔高,高原缺氧环境,你的身体受得了吗?我想我能受得了。按照要求,调整心态,注意事项要牢记,可以规避风险的。当然,我很感谢家人对我的关心,也很感谢同事们的体贴。能有机会参加藏区的帮扶活动,我很珍惜,希望到那里体验生活,希望与那里的同道们一起讨论专业问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我们这次活动参加的专家有22名,被分配在三个县。这三个县是白玉县、巴塘县、得荣县,专家们的专业涉及古文化旅游资源专业、农业花椒、水果专业、农业专家、医学专家等。
还是让我先了解一下白玉县的基本情况吧。
白玉县
白玉县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上游东岸。位于东经98度36分至99度56分与北纬30度22分至31度40分之间。东与新龙县接壤,南与巴塘、理塘两县毗邻,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贡觉、江达县相望,北与甘孜县、德格县交界。
至2011年底,白玉县辖区面积10591平方公里,辖1镇、16乡共156个行政村,2011年末总人口5.36万人,
人口出生率8.64‰,人口自然增长率6.67‰。
2011年,白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9亿元,比2010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1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77亿元。
白玉县具特色的白玉县城。依山傍水,金沙江支流偶曲河水穿中而过,形成面积20万平方米的河东、河西两条主街。集现代建筑风格与民族特色于一体。
白玉县北有海子雪山,日照如白玉,故名。一说系藏语白藏之意,白为护法神,玉为地域,即护法神所在之地,意为平安幸福。白玉县也被解读为护法神所在之地。白玉县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心旷神怡、清丽安心。我有幸被安排去白玉县工作。
同行的专家一共五名。两名是研究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家,指导项目是藏族民俗文化旅游指导,一名是中国少数名族艺术专家,指导项目是古壁画调查,一名是农村经济生态经济研究专家,帮扶项目是文化旅游指导,还有一名是医生,帮扶项目是医疗技术指导。
历史沿革
东汉时期纳西族先民在四川境内建立--白狼国,其属地包括今天四川雅砻江以西的白玉县等地区,与雅砻江东边的牦牛国相邻。据《后汉书·西南夷列传》,白狼国曾是一个兴盛繁荣的国度,并和中原的大汉王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到东汉明帝时,"白狼等百余国,户百三十余万,口六百万以上,举种奉贡。"
隋为附国所属婢药部落,曾慕义内附。
唐时隶属吐蕃;宋属岭国。
元初归附中央王朝,置"亦思马儿甘军民万户府"于沙马,属朵甘行都指挥使司。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后渐为德格土司所辖。
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改土归流,置麻陇设治局,辖白玉一部分,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十一月设武城县,三岩委员,辖白玉盖玉区部分,同年改置白玉州。
民国二年(1913年)改称白玉县,隶属川边特别行政区。民国七年(1918年)被藏军占领后划属西藏,历时14年。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归属西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西康省,1955年10月白玉县并入四川省。
2004年,白玉县辖1个镇、16个乡。
行政区划
至2011年底,白玉县辖1镇、16乡共156个村:建设镇、金沙乡、绒盖乡、章都乡、麻绒乡、河坡乡、热加乡、登龙乡、赠科乡、阿察乡、麻邛乡、辽西乡、纳塔乡、安孜乡、盖玉乡、沙马乡、山岩乡。
人口民族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白玉县总人口42013人。
至2011年底白玉县总人口5.36万人,
人口出生率8.64‰,人口自然增长率6.67‰。藏族是白玉县的主体民族,占该县总人口的94.8%,其它民族有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白玉县位于中国西南,四川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上游东岸。位于东经98°36′至99°56′与北纬30°22′至31°40′之间。
白玉县东与新龙县接壤,南与巴塘县、理塘县毗邻,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贡觉、江达县相望,北与甘孜县,德格县交界。东西跨越128.8公里,南北纵横143.4公里,幅员面积10591平方公里。
气候
白玉县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500米以上,属大陆季风高原性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2.3℃,1月均温-1.6℃,7月均温15.8℃,年降水量600毫米,无霜期156天,年均日照时数2133.6小时。
地形地貌
白玉县地处西北丘状高原山区,全境属沙鲁里山地段。南与巴塘县接壤之麻贡嘎山峰海拔5725米,最低处山岩乡金沙江河谷海拔2640米。县境东部为山原地貌,西部及南端为高山峡谷,东北部为浅切割山原及丘原。多宽谷价地及平坝。
水文
白玉县境西金沙江自北向南流,隔江与西藏相望。东岸纳偶、赠曲、降曲三水注入。金沙江在县境流程181公里,三条一级支流偶曲、昌曲、降曲,一条二级支流登曲,纵横全境,河道总长3608.7公里,流域面积9529平方公里。平均河流密度0.348公里/平方公里。径流总量36.37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08年,白玉县总面积10591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原1233.4万亩,可利用率达94.3%。
矿产资源
至2011年底,白玉县已查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非金属矿床159处,其中超大型2处,大型20处。
生物资源
至2011年底,白玉县的植被以松、杉、柏、桦等树为主。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1种,此外,还蕴藏着松茸、羊肚菌、猴头菌、灵芝菌、白菌、食用香菇、黑木耳等丰富的林产品资源,有贝母、黄芪、秦艽、川乌、黄芩等名优野生动植物药材300种以上。
水能资源
白玉县河流众多,人均占有地表流量10.62万立方米。且水流急、落差大,约为10米\公里,水能蕴藏量124万千瓦。有高山湖泊110多个,水域面积1318公顷,总积水量2.5亿立方米。
政治
阿央邓珠 县长
领导县政府全面工作。负责审计和编制工作
郑科 常务副县长 负责县政府常务工作。负责重大项目、发展改革(含物价、粮食、商务、经信、人口)、监察、财税金融、能源开发、招商引资、电网建设、工业和信息化建设、统计调查、环保、林业、政府采购、目标督查、政务服务和东西协作、对口援助、对口帮扶工作
兰海 副县长 协助县长开展工作,负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就业创业、武侯区对口帮扶工作
崔彩云 副县长 负责教育体育、卫生计生、民政救助、妇女儿童、国防动员、残疾人和慈善工作
马春林 副县长 负责脱贫攻坚、农业、农村、畜牧、科技、水务和产业培育工作
郑宁 副县长 负责城乡规划建设、市政管理、国土管理、矿产开发、民营经济等工作
杨健 副县长 负责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知识产权、档案修订、地方志编纂工作
顾鹏 副县长 协助县长开展工作,负责国资管理、国资经营。分管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国资公司。协助副县长兰海分管武侯区对口帮扶工作
李茂和 副县长 协助县长开展工作,负责工商、食品药品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分管县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协助常务副县长郑科联系农行、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协助副县长马春林分管金融扶贫相关工作
苏林 副县长 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交通运输、民族宗教工作
格让 副县长 负责社会稳定、公共安全、法制建设、人民防空、群众信访、外事侨台和保密工作。
(来源:360百科)
经济
综述
2010年,白玉县地区生产总值6.61亿元,比2009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7亿元。
2011年白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9亿元,比2010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亿元,比2010年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5.13亿元,比2010年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1.55亿元,比2010年增长8%;第一、第二、第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9.6%、73.3%
和17.1%。
第一产业
2011年白玉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02亿元,完成主粮播种面积3529公顷,实现粮食总产量8727吨,比上年增长20.1%。实施畜禽养殖示范村建设6个,"燎原计划"示范村53个,发展农村经纪人15人;牦牛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完成牛羊肉产量6493吨,奶类产量9023吨。年末,各类牲畜存栏35.1万头,牲畜的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为25.7%、21.8%、14.1%。
第二产业
2011年,色达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77亿元,比2010年增长12.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5%。有民营企业40户,注册资金2.19亿元;个体工商户381户,注册资金2034万元;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2亿元,比2010年增长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71万元,比上年增长37.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3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
手工业
白玉县河坡乡相传是格萨尔兵器生产基地,其民族手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在唐朝时藏王就为战争所需铸造刀、矛、弓、箭等兵器,岭·格萨尔兴起之后,更是广集工匠,制造兵器。同时由于嘎拖寺在河波的建成,使该县民族手工艺与宗教有着剪不断的渊源。
第三产业
2010年白玉县共接待游客5.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321.06万元。
2011年白玉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亿元,比2010年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7元,比2010年增长15.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330元,比2010年增长31.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9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161万元。
社会
教育
至2010年底,白玉县全县有学校23所,在校小学生5353
人,在校中学生1722人。为855名寄宿制学生发放生活补助资金85.5万元,45名学生就读"9﹢3"免费职业教育。投入资金2024万元,完成对二完小教学楼续建项目。
2011年白玉县投入资金2458万元,新建校舍面积13567平方米;选送140名学生就读"9+3"
中职免费教育。
2015年10月,由360公益小组合作伙伴--公益故事人实施的"悦读故事--送山区小朋友一本阅读书“,为全县所有小学阶段的学生送上一本收崔栾老师指导编写的小学生大语文《朝朝诵诵》图书和1.5万册课外图书,以提升整个白玉县的汉语文水平。
医疗卫生
2011年白玉县17个乡镇和145个村卫生室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成包虫病普查4100人,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患者337人。至2010年底,白玉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21个,卫生技术人员145人,病床位106张。
文化
2010年白玉县开展送文化到企业、厂矿、社区、乡村和军营15场次;做好送电影下乡工作,全年放映2022场次,观众人数15.52万人。实施70个村420个点5558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工程;为34座寺庙发放电视机506台,电视配套地面卫星接收设施456套。
2011年白玉县新建文化中心站13个,农家书屋30个,农村体育健身场4个,发放太阳能电视500台;开展送文化下乡演出18场次,免费放映电影1872场次,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87.01%、88.39%。
民生
2011年白玉县完成1046户牧民定居住房建任务,发放新型帐篷2887顶和篷内设施49079件;兑现粮食供应直补、农资综合补贴326万元,退耕还林资金1056万元,
草原生态补助补贴资金2484.9万元。年内,新增就业4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788人享受城镇低保,1.02万人享受农村低保,135名"五保"纳入集中供养;17186人参加了城镇和农村养老保险,46015人参加医疗保险,兑现医疗补偿金额338.59万元。
基础建设
2011年白玉县新建水利灌溉工程2处,新增灌面20公顷;新建人口安全饮水工程26处,解决7606人的饮水难题;完成城市供排水管网铺设20公里,新建城区第二水厂,日新增供水3000吨;新建乡村垃圾处理点17个。
交通
2010年白玉县通村公路建设完成54条349.4公里,投入资金20万元,新建河坡乡客运站一个。
2011年,白玉县新建公路671公里,新建永久性桥涵18座、吊桥5座,亚通桥和麻通桥全面竣工,新建农村客运站点4个。
旅游
白玉县境内主要景点有白玉寺、亚青寺、嘎拖寺、滴水岩等。
嘎拖寺
嘎拖寺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六大寺院之一,是中国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六大寺院之一。其中敏珠林寺与嘎拖寺最为著名。"嘎拖"为藏语译音,意为嘎字上面。传说建寺挖到一巨石,石上有天然生成的藏文"嘎"字,寺庙建于此上,故名嘎拖寺。
察青松多白唇鹿自然保护区
位于四川省白玉县境内,是以保护白唇鹿、金钱豹、金雕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自然生态系统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甘孜州白玉县阳麻绒乡境内。1995年建立。面积502平方公里。区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3种、省重点保护动物4种。
滴水岩
位于四川省白玉县建设镇扎盘村境内,颇具神姿仙态,举目仰望,绝壁凌云,一道瀑布从悬崖上挂下,宛如一条白龙抖动着浑身水珠,飞坠入潭。
民族风情
风俗
树葬
走入盖玉乡,可以看到三河交汇处岸边的树上悬挂着各式各样的小木箱。木箱顺着树干捆绑着,长短在50至80厘米,形状各异,却都封了口。有的一棵树上挂着四五个木箱,有的只有一二个,形似养蜂人搭建的蜂巢。不可思议的是,这竟是此处独有的习俗--树葬。
原始部落
白玉县至今仍存在若干以男性血缘为纽带的大小团体--"山岩原始父系部落"。山岩,藏语意为"地势险恶"。
饮食
白玉县以川菜、面食和藏餐为主,藏餐多为酥油茶、清茶、糌粑、青稞酒、酸奶子等等。
相关传说
白玉的传说
白玉,系藏语的译音,白--吉祥盛德,玉--地域或地方。相传该地是如来佛和观世音菩萨传授无上密咒大法之圣地;其四周地形组成吉祥的图案,系吉祥盛德之处所,故以"吉祥盛德之地"为其命名"白玉"。
安章寺的传说
县麻邛乡境内有座佛教寺院叫安章寺,意为"齐全寺"。
扎盘的传说
白玉县建设有个名叫"扎盘"的村庄,意为"撒头发之地"。
说唐代文成公主入藏与藏王松赞干布合婚时,路经此地。公主见当地气候温和,风景秀丽,引人入胜,决定在此安营扎寨,休息几日,以恢复长途旅行之疲劳。公主在小溪边梳洗完毕,梳子上落下不少头发,她捡起梳落的头发沉思良久后,让侍女将头发撒在山谷草坝之中。自此这一地区便得名"扎盘",即文成公主撒头发之。
名优特产
1.
牦牛
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草食性反刍家畜。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适应高寒生态条件,牦牛全身都是宝,白玉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等。
2.
大黄
蓼科多年年生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之统称,白玉县大黄的根茎肥大粗状,有苦味。以根入药,为常用泻下药。
3. 松茸
松茸是一种珍贵的真菌,学名叫松口蘑,别名有大花菌、松菌、剥皮菌等多种。松茸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维生素B1、B2、维生素C、维生素PP等元素,味道鲜美可口,具有药用价值。
找了白玉县的图片,放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