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试考官心得体会

(2009-04-04 21:24:53)
标签:

求职

招聘

面试考官

考生

教育

分类: 精彩绽放

          面试考官心得体会

 

    根据工作安排,前两天叮当老师担任了进编考试的面试考官,全封闭在某宾馆。面试可是责任重大的一项工作,我们的评判直接影响着考生的未来,所以感觉压力很大。这一次采取的是结构化面试方式,是根据职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的分析,确定结构化面试的侧重要素,确定这个职位最需要的是哪几种能力,对应聘者的表现进行量化的分析,就是打分,不是优良中差,而是具体的评分。对于不同的应聘者用相同的应聘尺度,所有的应聘者对同一个职位使用同一的评分表,提问都有念题员提问,提问的问题也一样,评分标准也一样,这样才能实现公平合理。工作很严谨有序,我们这些评委们也都很尽职尽责。

 

    想想自己毕业后被面试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但是看看候考室里一张张青春、朝气的脸庞,忽的觉得,原来我已老了。除了这种不爽的感觉外,参加这种工作,还有最让我心痛的事情就是残酷,贴切地说,是一场不见血的战争,而且伤亡惨重,125选43。每每看到风尘仆仆地来面试的考生,为了发展的希望,为了遥远的梦想,日夜奔波,用心准备,紧张应试,我就心生同情,很担心他们的作答情况差强人意,但是原则就是原则,我也只能手持利剑了,没招儿。其实,作为面试考官,撇开这些不谈,面试的最大乐趣是对考生的观察,考生因不同风格展现不同的风采,简单分析如下:

 

               面试考官心得体会

 

    朴实青涩型  这类考生长得就很朴实,或许因为平时没有穿过正装,所以虽然他们也西装、套裙,但是一眼看去,总是觉得拘谨,衣服、鞋子、发型的搭配中总会有些问题,有些像王宝强,怎样时尚的造型也摆脱不了满脸的憨厚与朴实。进入考场,他们的拘谨更加明显,与评委对视的眼神中,似乎透露着一点点的不自信。回答问题声音一般较为低沉,对问题的回答不会很突出,但也不会很差,似乎中庸的居多。

 

    叮当老师建议:把面试时的衣服提前穿上,至少适应两周。去找自己的老师、领导或者其他上级平等地谈话练习,去星级酒店消费一次,找人聊天拓展自己。

 

    粉面圆滑型  这类考生一般是帅哥美女型,平时应该就算是自信心较高,社会交往阅历丰富,可谓见多识广,在他们身上很少拘谨,穿着打扮无可挑剔,把他们撒到写字楼里,就是一成熟的职业白领。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表情永远是微笑,眼神会不停地与评委交流,有个别太过放松的,有时会说句玩笑。但是,此类会有两个极端,一种是得体的,较有内涵,得分较高;一种是自作聪明的,有点腹中草莽,得分极低。

 

    叮当老师建议:内在与外在两者完美的结合,才会是所向无敌。

 

    孤芳自傲型  这类考生或许是对职位的需求并不是很强烈,又或许个性中的满不在乎已渗透到骨子里,回答问题、交流的眼神中透着强势,有些人还会不时地反问,给人的感觉是的确是一牛人,但是交流的方式不太容易让人接受。  

 

    叮当老师建议:学会委婉、不露声色地表现自己,多学学如何在群体中得到大家的认可;即使感觉到自己很胜任面试的岗位,还是要低调处理为妥。

 

    强化培训型  这类考生很有特色,有些可能是一个培训班出来了,回答问题的模式都一样。从开始到结束都明显带有程式化的东西,比如问题中并没有必然涉及到哪个部门,可是有的考生还是生拉硬拽地往自己报考部门的业务上说,比如补充说明,不少考生都对自己回答不满意的问题以工作经验不足来弥补。

 

    叮当老师建议:培训无可非议,但是要自己彻底内化,千万别被程式所累,真实的自己才是最好的。

 

 面试考官心得体会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的归类。随着面试技术的进步,面试已经越来越能够让大家真实的展示自己,我想大家能够做的就是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那么,如何能在面试中取得高分?我想,一方面要靠平时的积累;一方面也要靠临场的发挥。回答问题时,考生切忌用平时死记硬背的东西作答,因为那样的回答让考官感觉硬邦邦的,没有活力;应该灵活地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做到自圆其说,即使不是很准确,也能够得高分。另外,面试最忌讳的是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东拉西扯,没有逻辑,没有章法,不知所云,一定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再有就是考生的仪态仪表、声音语调等辅助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