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美国金融海啸接踵而至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开始广泛蔓延,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里危机的余波尽显。即使我们未曾加入求职大军和它亲密接触,或者没有体会到职业竞争的压力,但多半也感受到了它的侵人肌肤的寒气。
与过去一场接着一场的红火的大学生就业招聘会相比,09年的春天似乎冷淡了许多,09届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让我们忧心忡忡。
从现在的情形看,全球都在努力救市,但似乎没人知道经济复苏的确切时间,更不知道市场回暖后何时才能把热力传导到就业和失业大军的身上。“节后找工,十个面试九个淘汰”似乎已是就业市场的主流。经济萧条,现实冷酷,特别在这失业潮中就业忙的尖峰时刻,完善自我,从容面对,放下身段,立足基层,应该成为当前大学生们最好的择业心态。
也许这样的想法看起来有些灰色,有些消极悲观,但的确很实际。面对就业,心态成最大顽疾!因为在现实面前个人总是无奈与无力,迄今为止,还没发现人能开出一剂见效的灵丹妙药,让大家明早起来就神清气爽,满屋阳光。我们大家都不是救世的神仙,也不是浪潮中的中流砥柱,职业生涯的设计不是幻梦,摆正自己的就业心态,要够实际,就够乐观而且够积极。

大学生找工作难,除了结构性问题存在之外,是否可从自身找些原因。找工作“唯城”(只愿在大城市就业),只愿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不愿从基层做起,一份工作做不了三个月就辞职另谋高就,简历不是附加自己的写真就是没有最基本的文书规范,有的找不到工作干脆自暴自弃,当“啃老族”,或者一声叹息,“我家没有关系,好工作总也轮不到我”,丧失了年轻人拼搏进取的朝气……难怪人力资源专家纷纷强调,大学生就业,虽然难但有一颗平常心态更为重要。
在大学教育中,重学识培养轻职业规划的现象一直存在,缺乏规划引导的大学生往往一毕业面对求职便举足无措。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这样才是正确的职业观念乃至人生观念。而面对职场的考验,很多大学生同样显示出社会化不足的心态。“毕业生从开始找工作踏上社会开始,就应该自觉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身份转变,而不是一味索取。”
说到从基层做起,相信很多大学生都听到过现在很多企业家都是从打工做起的,可换成自己,却不愿受那份“委屈”,觉得自己学了专业,应该尽快发挥自己的特长。不少大学生对“蓝领”工作不屑一顾,一毕业就想进入用人单位的管理层、研究层、甚至决策层工作。有关职场专业人士也指出,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社会基层需要更多的高学历人士。毕业后开头几年的工作仅仅是职业生涯的开始,在普通的岗位上工作,相当于为今后的薪资量变、岗位提升做投资、打基础,因此,毕业生理应抛弃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不实心态,积极应聘,尽早实现就业。
总之,大学生就业关键在于要摆正心态,富有创新精神,善于发现和换位思考,做到不怕专业不对口,不怕吃苦受累待遇低,不怕不被重用,不怕艰苦创业,
不断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寻找机会增加自己的就业培训机会。
希望09届毕业生们从容面对经济危机,找准职业定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