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叮当心灵花园
叮当心灵花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384
  • 关注人气:7,44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呼和浩特游记(三)

(2006-05-17 22:47:48)
分类: 快乐游记

呼和浩特游记(三)

 写了几篇叮叮当当潜心学习的笔记,得到大家的夸奖不禁飘飘然,同志们的支持让我感动,呵呵~~

还是认真完成作业,把游记写好。今天有Q友批评我创作态度不认真,很多灌水之作,确实如此哦,应该像平时要求学生的那样,认真对待博克的文字书写,反复推敲,争取提高。现奉献今日作品:《呼和浩特游记之三》,请指正。(够郑重吗?)

 在中国历史上,王昭君是一位献身于中华民族友好事业的伟大女性;在民间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数千年来,她的传说、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自唐、宋以来,历代文人咏唱昭君、抒发情感的诗文、歌词、绘画、戏曲更是多不胜数,形成了千古流传的"昭君文化"。虽然多次出差到呼和浩特,但是没有机会去参观昭君墓,这一次终于成行。

 昭君墓是内蒙古自治区一处重要的文物古迹游览区,蒙古语称作“特木儿乌尔虎”,意为铁垒。传诵古今、驰名中外的西汉古墓--昭君墓矗立在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岸的绿野间。墓呈覆斗形高33米,占地二十余亩,是人工夯筑的大土堆,巍峨高耸,远望如山。参观的过程中,我仔细听了导游的讲解,对昭君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传说,每年深秋九月,塞外草衰时,附近草木枯黄,唯独昭君墓上芳草青青,所以古人称之为“青冢”,并且唐代就见之于李、杜诗篇,以后出现于历代文学作品之中。

李白的诗句:王昭君(二首选一)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塞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画图,死留青冢使人嗟。

杜甫的诗句:《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但联系写作背景就可以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珀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王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咏叹的题材,杜甫此诗独以深刻感人而警动千古。诗人把自己去国离乡的愁恨寓于其中,加深了诗歌的内涵,烘托了昭君的形象——人们既赞扬她的美好品质,又同情她的不幸。

“琵琶一曲弹至今,昭君千古墓犹新”。今天的昭君墓,宛如北方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名扬世界的旅游胜地。这里不仅有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还有鸟语花香的自然情趣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其诗情画意,令人流连。现代史学家翦伯赞赞美:“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走在昭君墓旁,心中很多感慨,如轻风吹散薄雾,那一段历史早已远去,王昭君的种种经历和她的美好形象,我们也只能在古书籍中寻觅了……一定把参观的感受好好记录下来,讲课时用得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