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代棕师——上

(2015-03-04 22:49:06)
标签:

杂谈

人文

老手艺

蓑衣

生活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代棕师李光铃

蓑衣也称棕衣,“棕衣”这是闽东当地方言的白话直译,全取自棕榈树的棕叶皮制成

一代棕师——上

 

我们纪录团队在与李师傅沟通后,父子二人协力用三天时间专门为拍摄赶制了一顶精美的蓑衣。查过许多地区的蓑衣资料应该还是这里的最为精美,福建、周宁、仕本村。

这里开始讲讲李家的一代棕师-

自李师傅学会打蓑衣已经传了三代,13岁起,随父行走江湖,翻山越岭往来福建沿海一带,享誉盛名。当地人都习惯的请师傅来家里打蓑衣量身定做,管吃住另付工钱,六七日蓑衣打好后交付东家,虽比别家师傅会慢上几日工期但东家还是欢喜,谁让李家的蓑衣结实耐用还好穿呢。无论下地务农还是出海捕鱼,蓑衣都要合身而厚实,一顶蓑衣四五十年下来不坏,李家的蓑衣那是绝对好,在邻里之间是有口皆碑,很多人单从衣领处即可认出这是李家打的蓑衣,所以在赶往山路中总是挨家挨户连的做,按现在的话是说私人订制订单不断,连当时劫道匪徒们都略有耳闻,因此从不劫他们李家的道。

南方,雨季较长,潮湿,大部分的都用棕制品,棕垫,棕蒲团、棕衣,全部是防潮的。好比在南方农村床铺上如用棉絮铺床,掀开以后床板是干燥的,水汽全被人体吸收,如果铺垫的是棕垫,掀开后床板是潮湿的,带着不少的水汽,隔开了水分,避免人体吸收水汽而引起的风湿。现在用的最常见的应该是棕蒲团,打坐时用,避免潮湿。但在南方,农家人必不可少的一定会有一顶蓑衣,而今城市人已经把蓑衣升华到工艺品收藏品,摆设在显著的位置了,记得若干年前,我有一顶老的蓑衣被一美国朋友看上,后被带到美国,镶上镜框放在他美国学校的楼道处,立着禁止触摸的牌子,这样的工艺十足吸引着不少人。当然现在已经很少人在会去穿他干活了,雨衣已经方便的多,可是细看现在更先进的是冲锋衣了,蓑衣已逐一淹没在历史的大河中,据说很多地区还保留了一个传统的习俗,就是在新居落成后要挂一顶蓑衣,为了吉祥辟邪,预防水害,这样是好,可是在难见上“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情美景。

80大寿刚过的李师傅,遇到了我们,给我们展示了他67年来的手艺

 

一、割棕
上山割棕,这是制作原料的开始,路上的李师傅憨态可掬

一代棕师——上

割棕和爬树的器具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岁月不饶人,爬树割棕像这样高空作业的活已经交给了他的孩子
一代棕师——上

一棵棕树每年只能割取7-10片叶子,第二次割就要等到来年
一代棕师——上
而一件蓑衣需要的叶子是在80片以上,如果叶子小可能还会更多

一代棕师——上

每片从树上割下来的叶子,李师傅接到后再把棕剪下收拾好带回来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这就是“棕”,像我们衣服的布料,有着像纳米材料一样的防水透气效果,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财富,智慧的先人就地取材制作了为民服务的生活用品,棕衣、棕垫、蒲团、棕笔、棕扫把等等

一代棕师——上

我们到李师傅家时他手上正在编制一个棕垫,为寺庙定做的,防止出家师父打坐久坐后的风湿
一代棕师——上
二、制线

割棕回来后,制线是第一步,之后所有的工序中都离不开线,而且不同部位要分好几种粗细的线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在选择好做线的棕皮后开始抽取纤维用手搓拧成细线,一代棕师——上

 

坐在板凳的一头,用类似耙子的工具中梳松棕的纹理,把粗硬的给筛检掉
一代棕师——上

 

把棕打松后便于抽丝

一代棕师——上

 

再细心的捋出棕丝,每条线都是这样一点点捋出的
一代棕师——上

用水简单打湿,会让棕更加柔韧便于打绳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再次用耙子捋顺手里的棕丝,这样线里杂质少就不容易断开
一代棕师——上

万缕千丝中抽出一点就开始拧线,所有的棕丝就这样顺着延展开,有了很长的线一代棕师——上

左手两指一搓,丝线就出来了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右手有个收线的竹器转桶,顺时针转着,搓出来的线收纳在上面,这只是第一步的细线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需要粗点的线时,往自家院内的墙上打个勾就开始打粗线,两股细线一拧就打开了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洋洋洒洒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如果需要一根完整的长线时,必须帮到院外头,在树桩上打个钉就拉开了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听李师傅讲,不同的需要线的长短和粗细不等,有时是要一根整线,这样编制过程才结实耐用不易散开,最长的一次一口气打了两百多米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三、开领

蓑衣分成上衣和下裙两个部分,最重要的是领子,虽然李师傅的几个孩子也会打蓑衣,但是一到开领这一步基本还是由李老师傅自己上手,舒服合身是否容易散架全在这一步骤,开领之前的定位也固然总要,没有图纸坐标,仅是凭着经验和自制的土工具。

一代棕师——上

 

用自制的竹签就开始了定位
一代棕师——上

 

传统的民间艺人很是讲究使用的器具,就连压石这类的普通东西也讨个彩头“财”雨水就是带财来的

一代棕师——上

领子里布好最重要的粗绳,上下两层叠放好棕片,中间在夹放粽叶加厚,之后就用竹签定位,再用针锥和棕线加以缝牢,缝合中还打的多个回针,这一步看似简单,但要使很多暗劲,会伤身体家人都心疼老头不让再做蓑衣,为了这次拍摄李师傅还是亲自上马了,李师傅说孩子们这一步还没学精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开领初步定好后,开始加厚棕皮选择合适大小的粽叶开始摆放定位,一层一层全部用竹签固定以防散落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层层叠放,固定好的上衣好像孔雀开屏一代棕师——上

加厚后的上衣有了雏形,在肩膀处还要编花,李师傅说穿蓑衣干活双肩经常挑重担与扁担摩擦是最容易损坏的地方,所以要特别加粗这样耐磨,编上凹凸有序的花纹美观大家还喜欢,这就是有别于其他人的做法了。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领开好之后的编花工序,李师傅的孩子就可以接手了,虽说小李师傅在村里当书记,但闲时还是给父亲搭手帮忙做些事情,自己还是喜欢这些东西也不愿家族的老手艺在自己这一代手里失传。至于开领,他还是认为父亲的技巧一直是整个地区里做的最好的,至于其它的,他都可以胜任。李老师傅又开选棕皮开始下裙的制作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下裙连接着两叶胸称,用大叶完整的棕是最好的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冒然的打扰由原本7-10天的制作时间压缩在三天内完成,太辛苦李师傅了,无奈之下点灯加班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李师傅说,通常的打棕师傅晚上都是在搓线的,要搓很多线,这样白天才有的用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下裙开始定位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老李师傅忙着上衣的同时小李师傅也开始弄着下裙的加厚

一代棕师——上

虽然学了十几载,父亲还是会适时告诉要领和关键的技巧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老李师傅用小锥子一点点的将棕毛捋顺,可以让编制过程中更平滑更美观
一代棕师——上

父子兵,左右开弓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编织好的下裙,很像铠甲,之后上衣还要定型后再联合一起,还有许多的工序
一代棕师——上
 

一代棕师——上

记录里的一个瞬间,下集,敬亲期待

 

一代棕师——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环溪友琴
后一篇:颐和园长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