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上清凉。此夏

(2010-07-07 11:26:07)
标签:

扇面

蒲扇

扇骨

扇子

骨针

清凉寺

非物质文化

传统工艺

分类: 瀚贤足迹

北京40°

地表65°

此夏,何处寻一丝清凉?

那只能来我家了,哈哈,福建一个极具喜庆味道的地方——福安。

老家的朋友应该都有见过这样的纳凉工具——蒲扇。(按方言翻译的,不知有没有错)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89a6930100k6od.html) - 无上清凉。此夏_育贤的blog_新浪博客

好久暑假没有回家了,前几天和老哥逛街路过一个老宅门,看到里面有制作蒲扇的,门口挂着的半成品,阳光透过扇面将它的骨骼丝丝分明的映射出来,两面贴的一层很薄的纸(有点像拷贝纸)白色的,在阳光下竟也觉得耀眼。回来看照片时居然还有点小念头;要是我们,也单纯如此,多好。

之前看过的蒲扇都是带画的,写意的牡丹或是兰花,许是画多了吧,有些扇面居然颇具大家风范,但形式几乎都限定在这两个主题里,所以看到这白色扇面上不施粉黛写着“无上清凉”,心里居然也顿时宽敞起来,可惜的只是这扇面的字是印刷的。

 

门口高挂未做好的 扇子,有叫油扇,也有叫洋扇,小孩就叫纸扇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仔细看了看,扇面里的印章上写着“官埔油扇”,当地人又叫油扇是因为扇面做好后要上一层光油,像油纸伞一样的效果,至于官埔则是个地名,像是出了很多当官的人的样子,才叫官埔(猜的)
无上清凉。此夏
一个和气的大妈,说这年头做手艺活的人少了,自己家就忙不过来了。一把扇子有“块把”(方言,形容一块多)利润,从竹子的开骨,到最后的画花基本都是自己家完成的。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梳理骨针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自制的刷子,用棕树皮做的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调整扇骨,竹制的扇骨有一定的变形,加工后需要靠眼睛观察走样的情况 ,来调整形状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纸张与扇骨裱糊的瞬间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用这样一根东西是为了在贴纸的时候能两边同时贴 这样就不会皱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无上清凉。此夏
古老的纳凉工具,和背后古老的屋檐一样,陪伴许许多多的我们的长辈度过了他们的时光,而我们,就是在这段时光里成长起来的。那时候,没有空调,饭后大家坐在门槛上,摇着手里的蒲扇,唠唠家常,平淡并且幸福。
无上清凉。此夏
贴好后就是这样挂在门外通风处晾干的,路过的人望上一眼,就像是望梅止渴般效果显著啊!
无上清凉。此夏

喜欢这种,一切那么朴质,让人怀念起一段时光,有外婆的味道....

此工艺应也列入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