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放多少股份
可能有不少律师会告诉你是20%。其实大可不必受限于这个数据。通常,这个比例可以根据行业、未来预期的雇员人数,以及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等因素进行判断。目前,从10%到25%的案例都出现过。
举例来说,如果你并不期待未来有大量雇员,你大可以考虑把比例缩小到10%或者15%。毕竟这是你的公司,你不想无缘无故地给出自己一部分成果。
给每个员工多少股份
首先,当然是越早进公司的员工,可能拿到的股份越大,因为池子里的股份较大。我听说过这种做法:前10个员工一共获得10%股份,之后的20个员工一共获得5%股份,再之后的50个员工一共拿5%股份。当然前期加入的员工风险更多,而且一般薪水也比较低。后进来的员工工作会相对稳定。
当然同批进公司的员工,根据职位和作用,获得的股份也会不一样。作为雇主,你要衡量的是员工在未来能给你带来多大的价值。一般情况下,受聘的CEO,可以获得的股份能达到5-10%,COO达到2%-5%,但普通工程师可能只有0.2-0.3%。另外一种算法是根据收入,测算市场酬金和你给的酬金差别,或者是根据股票估值进行测算,或者是按收入百分比来划分股份比例。
但要记住股份比例虽然是你说了算,但员工有权利离开,或者不接受你开的条件。这些都需要你衡量清楚。还有一点就是,员工的持股,会因为未来一轮轮的投资稀释,同样1%的股份在A轮前后可能差十万八千里。(怎么稀释?以后再跟你细说。)
股份怎么给员工
可能有创业者会问了:我给了员工股份,他3个月以后就跳槽了,我不就亏了。当然不会,首先记住这是股权池,不是股份池。给的是股权,不是直接送股份。所谓股权,就是一定时候,可以以行使价格买入股票,这个行使价格由董事会决定,一般特别低。这个股权也不是一次性给,有授予期限,一般为4年,就是干了多少活,给多少奖励。而且一般这样的合同还有一个最短生效期,常见的是一年起,就是没干满一年,员工不能获得股权,满了一年,就马上拿到25%,之后一般按月,也有按年计算,拿到后员工可以随时行使权利,获得股份。所以新老板们不要担心员工跑了,自己没有保障。而且这个股权也不是无期限给员工,如果员工离开公司,一般有90天到180天去使用股权。不然过期作废。
有股权的员工和创始人的区别
你最早的员工可能和你一起度过了创业的全过程,而且还通过股权池获得股权,那你可能会问,那他们算创始人么?答案是,他们与创始人还是有很大不同的。首先,如果他们不行使权利,他们甚至都不算是股东,话语权当然不一样。另外创始人开始都是、没有工资,甚至自己就是投资人,承担了所有的风险。员工就很不一样,依然是雇佣关系,除了失业风险较大,同时劳资可能相对低,但这些都是个人风险,而不是企业风险。所以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里只是和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期权池的大概概念和操作。其中还涉及到一些其他操作和概念,以后和大家慢慢说。欢迎大家积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