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典老先生保护文物事迹点滴
(2024-05-29 15:43:41)
标签:
张守典保护文物 |
关于申报张昺墓祠省保单位过程中
二叔父张守典老先生事迹的点滴回忆
从20世纪80年代初直到本世纪初老先生去世的几十年间,二叔父张守典老先生一直担任文物保护员。在他的不懈努力申报下,1982年,北朱村张琏墓被焦作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焦作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25日张昺墓(含祠堂)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叔多年不顾年老体衰,黎杖蹒跚,四处奔波,搜集资料、认真考辨、去伪存真、撰写报告、逐级申递、反复催请、解释补充、自备礼品、托请疏通,呕心沥血,精诚所至,终成大业。
这里仅记我所回忆起的几个片段。
一
张昺的事迹载于正史,明白无疑。后人关于他的传说记载颇多。二叔从不同渠道搜集了大量资料。有《明史》《明史稿》的正式记载,也有《明史通俗演义》的故事,更有许多被后人文学化的事迹。二叔起初找到我时,我看到这么多悉心收集的材料,在感佩之余,给他谈了以史料和文物为依据的申报内容。适逢1984年,张氏裔孙对张昺祠进行维修时,发现大殿的椠杆上尚保留有该祠堂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题记。这一铁证,说明了北朱村张氏后裔的源头和祠墓的文物价值。报告以此为基础撰写,具有了坚强的说服力。
二
二叔从村里到区上、市里、省会、省文物局及各处相关人员处的恳托、报请工作,大多数都是无偿、自费的。当然也是借机省亲看望兄长一家,每次来郑,风尘仆仆,都要来家看望我父亲和我们全家。在我供职的中州古籍出版社也有多次相聚。
三
本村有一同族女士叫张绍英,在河南省文物商店工作,归省文物局所辖。为了便于申报,二叔在村里设法打听到她家住址,拿着纸条来郑,让我陪他一起去寻找她家。她的丈夫在省林业厅上班,一家住在厅家属院。我们乘公交车,一路查询,找到他们家。他们虽不认识二叔,但见到二叔颤颤巍巍、诚恳相求的真情,便慨然答应帮助找文物局相关领导汇报、催问。
二叔表示十分感谢,张绍英说,都是为自己家老爷办事,不用感谢,理当尽力。后来,她对申报成功起了很大作用。
四
1983年,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杨育彬先生被任命为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其间,主持了河南省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1992年至1998年,杨育彬担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领导过焦作府城村商代城址的发掘。张昺墓祠这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审批工作是由杨育彬先生负责的。
杨育彬先生曾参加主持了郑州商城遗址的持续考古发掘工作十余年,我因为在郑州市博物馆和中州古籍出版社工作的原因,与杨先生可谓亦师亦友的相知。他为人谦和,工作秉持科学精神认真负责。二叔知道我与杨先生熟识,就多次让我向杨先生反映情况、询问审批工作的进展。因此,我奉二叔之命曾与杨先生面谈或者电话联系过多次。他说,因为主持过府城商代遗址的发掘,知道近在咫尺的张昺墓祠的情况。他笑着对我说:“这次全省申报省保单位的有四百多处,我把张昺墓祠排在二百来位,怎么往下减也不会减掉它。”
事实证明,由于北朱村申报材料理由充足、证据确凿,毫无争议地被批准列入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列名第199位(陵墓类第18位)。这些都与二叔所做的各方面扎实的基础工作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考古工作者罗火金先生长期在焦作市文博考古部门工作,在他所撰写的《明代张昺史迹调查报告》一文中,说道:“近二十年来,我和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南北朱村张昺后裔一起,对河南、山西两省保存的和张昺有关的遗存多次进行实地调查,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这其中肯定包含了二叔的许多功劳和成果。
张昺墓祠的省保单位申报工作在焦作市文物部门这一关是罗火金负责审查和上报的。二叔和他的来往很多。有一次二叔和两位村干部、罗火金一同来郑州,由我陪同到省文物局谈申报之事。罗找到他在文物局的一个熟人,谈此事,更多的是谈他们两人的与申报不相干的一些事。扯到中午,罗要请文物局那位熟人吃饭,当然是打算由同来的村干部埋单了。罗对二叔说:“你们回家吃饭吧!”
我对罗的此议颇不以为然,但想着他可能要在酒桌上向村里提什么要求,所以我们爷俩就回我家了。由此我感到,二叔作为一个文物保护员,为了完成祖先墓祠申报文保单位的重任,在当今人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下,人微言轻,做这种无利可图的事,不知受了多少白眼,咽下多少委曲,忍辱负重,百折不回,付出多少情感、心血、时光和钱财,几十年来以此事为自己的神圣使命,是豁出老命来完成的。
二叔是一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毛泽东说过:“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他的这种热爱祖上高风亮节,保护家族文物的精神,受到许多人的赞许,声名远播。我们家族在他的精神感染下,蔚然成风。三叔亲到山西泽州考察、联亲,四叔担任张昺墓园守护多年,恪守岗位,尽职尽责,主动宣传,收集许多传说,写成文章。军生近来担任张昺祠堂保管工作,也是全力以赴,做好工作。
二叔虽离我们而去,但他的形象永存我们心中,功劳永不磨灭,精神永远流传。
张弦生恭记于2024/5/20
补充:《焦作日报》报道:他1996年报告北朱村矿区西北发现古战场遗址,1997年报告村北农田发现汉墓三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