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州市灯泡厂(8)几位厂领导

(2022-04-18 12:37:16)

接替张超的是从郑州油脂化学厂调来的孙林海。他的处事带有明显的南方技术干部的作风,工作精细、讲求效率,竭力想改变厂里粗放的管理模式。但郑州灯泡厂这个地方国营企业的环境,使他始终施展不开手脚。不久,他就调回老家,担任常州日光灯厂厂长。他把郑州灯泡厂使用不好的日光灯流水线设备买了去,得心应手地把这个厂搞得很好。灯泡厂的不少人都觉得他离开厂是厂里的一大损失。如果他在,厂里的管理肯定可以有崭新的面貌。在厂里期间,他对工人的生活也很关心。青工吴海平的对象年龄小,厂里一直不给开结婚证明,小吴找到他。他问了小吴的情况,了解到小吴的年龄已经不小了,就让政工组出具了证明。他到常州后,厂里人找他帮忙办事,他还是很热心。灯泡厂破产后,职工下岗无着,有人找到他,打听能否代销常州厂的日光灯。他自己做担保,让先把货拉走,销完再结账。就这样使这位下岗职工掘到了第一桶金子,事业越做越大,到现在已有几千万的资产。这些人提起老领导孙林海的扶持时,总是说不完的感激话。

张家信是厂里老职工,在厂里,尤其在玻璃车间的威信很高。他当厂长后,提拔了一大批有能力的年轻人,使厂里中层领导朝气蓬勃。在他任厂长期间还引进了许多先进设备,使厂里的生产面貌焕然一新。他又亲自筹款跑审批,新盖了几座家属楼,解决了一批青年职工的住房之忧。在家里,他对自己疑心很重的妻子和善、耐心相待,忍辱负重撑起一片天地。可惜他因患上直肠癌,五十多岁就去世在厂长任了。

说到灯泡厂的领导,有一个不能不说的人,就是苏凤英。

苏凤英是1968年进厂的合同工,在三丝车间操作导丝机。和她一起操作导丝机的工人我前面提到有李玉新,是她的师傅。操作绕丝机的除了蔡永祥还有两个男工。一个叫许振江,初中和我同届不同校,他从十八中毕业后就来厂工作了,但我高中同学中许多人认识他;另一个就是军工转业的李传芳。还有一个女的叫庄玉兰。这几个人比较富态,所以在我的印象中三丝车间的胖子多。

苏凤英虽稍稍有点胖,但端庄秀丽,很有气质。她高中毕业于郑州铁路一中,在厂里也是水平较高的文化人,业务娴熟,没得挑剔,待人接物更是有分寸,许多人都注意到她具有当领导的潜质。 厂里保送她到郑州工学院脱产学习了三年课程,学校竟要留她在学校当教师。是去是留,她拿不定主意。时任厂长的赵福璋也正在考虑如何安排苏凤英这件事,去征询王森的意见。王森说,她是不可多得的领导人才,还是要挽留,不能放走!听了王森的建言,赵福璋决定留下她,委以重任。

苏凤英留了下来,后来担任了厂长职务。她在任期间,正赶上国企改制的关口,为此她可谓呕心沥血,使出浑身解数,想使灯泡厂走出困境。为了推销灯泡,她带人跋山涉水,全国中小城市、乡村僻壤都留下她的足迹和汗水。她甚至远赴刚经半个世纪战乱尚待复苏的越南,想打开一条销路。

无奈,国有企业积重难返,不是以一己之力可以扳回的。在企业破产重组的过程中,她配合上级,多方谈判冾谈,力争为职工争取最大利益,少受损失。郑州灯泡厂破产重组的案例,成为郑州市国企改制的样板,进展比较顺利。更为不易的是,在灯泡厂被郑百文整体收购后,郑百文的经营又遭遇严重困难,当时已成为郑百文电光源公司的灯泡厂又面临绝境。一般来说,灯泡厂已是其下属企业,只能跟着一齐再次破产。但苏凤英百折不挠地找上级反映情况、做工作,终于说服有关领导部门和郑百文公司,使灯泡厂能以从郑百文整体退出,又经多方选择谈判,由河南通利房地产有限公司收购,尽力保住了厂里职工的最大权益。这在郑州市的破产企业中是绝无仅有的处理方式。现在灯泡厂的老职工大都安然进入退休年龄,各项社保金按政策都能享受到,每年在中秋和春节两个传统节庆时,通利公司还为灯泡厂这个已经不存在长达二十五年之久的企业退休职工发放福利品进行慰问,这些举措在其他破产企业很难见到。这些都与苏凤英竭忠尽智的努力争取和反复斡旋分不开。当年,我的儿子在她任职期间,来到厂里工作,承蒙她多方照顾、教育,我是永远记在心间的。现在,苏凤英已经七十一岁了,还宝刀不老,在通利公司副总的工作岗位上辛劳,真是令人佩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