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传统做法的“柴火锅边”


标签:
美食锅边糊柴火锅边虾酥芋头 |
分类: 美食 |

自从福州禁止市区通行摩托车后,寻找小吃变得不那么容易了。
在没有网络的年代,发现小吃店一靠闻,二靠看,三靠运气。
早些年无论是骑自行车或者摩托车,只要闻到香气扑鼻,立刻紧捏刹车,四处张望,发现热闹小店,将车路边一放,进去尝个鲜再走,这就是个随性的事。
如今开车,目不转睛,别说看不到那些小店,就是看到小店,也不能随心停下,还得找到停车位。
有时脑中飘过猪油的芳香,吃拌面的欲望被点起。可想想要开车半小时,找到车位再走去,猪油或许已经结冻。
小吃店通常开在人多的市井中,只要念头一起,拔腿立即吃到,原来幸福就是张口即来的快感。
我从郎官巷搬到省立医院宿舍,再搬到湖前,渐渐远离闹市,也远离了人群,有一种莫名的孤寂。
每当我在尼泊尔,在印度,在中美那些小国看到市井中小吃摊,我心中顿时流淌着一股温情,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弥漫眼前,我舌喉生津,两眼放光,我是多么羡慕那些在拥挤中抢占座椅,在满是油垢的小桌前狼吞虎咽的人们。
这是一个周末的清晨,像十多年前一样,我准备吃碗锅边当早点

福州传统的锅边做法很简单,用料一目了然,小时候街头巷尾四处都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高楼大厦的地方再也难见,要有,也都是海鲜锅边,海鲜锅边其实就是海鲜杂烩。用柴火做锅边的店目前我就去过洋中路这家,不懂是不是独此一家了,一碗三元,天亮就开门,不到中午关门,自然醒的同学们可以去。一碗三元。
拍这家店对于我这个老福州人,是一种回忆,也是一种纪念,上下杭要拆迁了,不懂洋中路是否波及。
前一篇:摇响心中的转经轮-探秘干尸洞
后一篇:清凉一夏--永泰莒溪和青龙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