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升孩子的AQ

(2007-09-26 10:19:55)
标签:

育儿/亲子

分享

 有效地提升孩子的AQ
 

老师:
您好!
我儿子今年6岁,上大班了。思维敏捷,个性也开朗活泼,很讨人喜欢。我们一家人都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喜悦。可是慢慢我发现他经不起挫折,只要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很容易哭,更不能接受人家的批评。今年暑假为了让他更有男子汉气概,变得更坚强,我给他报了跆拳道班,刚上的时候他很喜欢,每天都吵着去。可没过几天,只要一到时间该去上课了他就开始哭、或者说自己不舒服不想去。我耐心地问他是什么原因?他告诉我说:“前几天老师一直表扬我,说我做的好,还给我糖吃,这几天老师变凶了,还说**做的比我好,也没有糖吃。我不想去了!”我听了很无奈,怎样才能更好的引导他呢?让
他能经的起挫折,不做个瓷娃娃呢?
希望张老师能给我点建议,谢谢!
锐锐妈妈(山西)

 

亲子教练: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这是目前很多家长都有所困惑的焦点,很有代表性。好,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这个话题是关于AQ的。

除了智商、情商外,近年来又流行一个新概念:挫折商。IQ、EQ、AQ并称3Q,成为人们获取成功必备的不二法宝。
有专家甚至断言,100%的成功=20%的IQ+80%的EQ和AQ。

 
AQ来自英文AdversityQuotient,一般被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1997年,加拿大培训咨询专家保罗"斯托茨博士出版《挫折商:将障碍变成机会》一书,第一次正式提出挫折商的概念,用以测试人们将不利局面转化为有利条件的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事业成功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这三个因素。在智商(IQ,IntelligenceQuotient)和情商(EQ,EmotionalQuotient)都跟别人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挫折商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高AQ是可以培养的,并且最好是从小培养,所以现在许多教育机构都在提倡挫折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美国著名聋哑作家海伦"凯勒就是一个因拥有高AQ而成功的例子。

 

美国心理学家威蒙曾对150名有成就的较高智商者作过研究,发现他们的成功与三种性格品质有关:一是坚持力,二是善于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三是自信。由此可见,持之以恒是坚持力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多么重要。
孩子做事缺乏耐心,虎头蛇尾,或者胆怯懦弱,遇事优柔寡断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孩子做事没有耐心、不能坚持下去时,父母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孩子的要求作出让步。如果每次都是孩子一有要求,父母就作出让步,那么孩子就会得到这样的生命经验:“父母总听我的”,这样的想法对孩子的一生来说是很危险的,因为他会渐渐地失去面对挑战的勇气与力量。

 

成为孩子激励大师


为人父母要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精神,要从一些生活细节开始,要善于用语言来作引导与暗示,父母最好要准备一些激励金句,比如:“你要坚持一下,如果这条路走不通,再试试其他办法。当你要想放弃时,你要告诉自己:坚持做下去,我一定会成功的!”
“我知道你会成功的!”
“你做得确实很不错!”
“既然你已经开始了,就坚持到底!”
为人父母是孩子的人生教练,父母一定要成为那个善于激励孩子发挥优势与天赋的教练,要不断地支持他,为他鼓掌,成为激励大师。
在这里,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父母的行为也一定要有很强的坚持力,身教重于言教,如果你是一个意志力非凡,任何事坚持到底的话,你的孩子就会在潜移潜化中模仿,成为他的行为习惯的一部分,渐渐地,也会成为他的生命的一部分。
你的行为是他学习最佳典范。

 

送出积极的信念:没有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


有时候,孩子也会处于沮丧、悲观的情绪中,因此而放弃坚持探索。父母一定要及时给孩子输入这样的信念:没有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成功一定有方法,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让我们一定头脑风暴一下找最好的方法吧!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地走出情绪的低谷,有力量再次出发,向着自己的目标。
父母要经常调节孩子的情绪,让他处于较积极乐观的状态。比如讲一些励志故事或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来引导他。父母是孩子的人生教练,教练要时时帮助孩子提升信心与勇气,这样,孩子就会渐渐地学到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

 

鼓励孩子:超越自己!


我经常跟我的孩子说的一句话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真是太棒了!在我们家有一个表格,是专门用来记录孩子的闪光点的,当我一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就让孩子自己上前画一个星。当表格上出现10颗星的时候,我会给她摸奖品。
你不妨也在家中试试这个方法,当孩子超越自己,比昨天多一点坚持力或忍耐力,就让他自己画一个五角星,那一刻,他的心情一定是愉悦的,因为,他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自己的价值。
不断地超越自己,就是成功!比如原来孩子生一次气,发脾气要花30分钟,现在减少到5分钟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当他的一些良好行为被家长注意到,他就会增强这方面的行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亲子教育策略。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关键是你的注意力要放在他良好的行为,进步的行为,你所期望的行为,一旦出现马上注意,给予肯定与嘉许,他就会自然地增强这一部分的行为。

 

教孩子学会等待,不要轻易满足孩子
从孩子7-8月开始,我们就需要让孩子学会在要求时要“等待”,要让孩子明白,想得到一个东西,必须自已付出。
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设计一些“难关”让他渡过,这样,他就会体会到成果的来之不易。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父母希望女儿能够有坚强的意志承受极限的考验,在刘亦婷10岁的时候,爸爸对她进行了一次残酷的训练,让她来挑战自我———捏冰一刻钟!
以下是刘亦婷记录此事的日记:
      晚上,爸爸从冰箱里取出一块冰,这块冰比一个一号电池还大呢。爸爸说:“婷婷,你能把这块冰捏15分钟吗?你办到了,我就给你一本书。”
我说:“怎么不行,我们来打个赌吧!如果我捏到了15分钟,那你就得给我买书哦。”爸爸满口答应了。
爸爸拿着秒表,喊了一声 “预备,起”,我就把冰往手里一放,开始捏冰了。第1分钟,感觉还可以;第2分钟,就觉得刺骨的疼痛,我急忙拿起一个药瓶看上面的说明,转移我的注意力;到了第3分钟,骨头疼得钻心,像有千万根冰在上面跳舞似的,我就用大声读说明书的方法来克服;到了第4分钟,我感觉骨头都要被冰冻僵、冻裂了,这时我使劲咬住嘴唇,让痛感转移到嘴上去,心里想着“忍住,忍住”;第5分钟,我的手变青了,也不那么痛了;第7分钟,手不痛了,只觉得冰冰的,有些麻木;第8分钟,我的手就完全麻木了……当爸爸跟我说“15分钟了”的时候,我高兴得跳着欢呼起来:“万岁!万岁!我赢了!我赢了!”可我的手,却变成了紫红色,摸什么都觉得很烫。爸爸急忙打来自来水给我冲手。
我一边冲,一边对爸爸说:“爸爸你真倒霉啊!”爸爸却说:“我一点儿也不倒霉,你有这么强的意志力,我们只有高兴的份儿!”
这,就是我赢书的经过。你看,多不容易呀!

 

这是一个仅供参考的案例,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生命成长的过程需要体验,在适当的时候,不妨设计一点“难关”,有意让孩子克服困难咬着牙关渡过,这不就是生活中的挫折教育吗?也许,这将成为他一生的财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