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鱼头”——《绣像红楼梦》第一回文本解读(三)

“拆鱼头”——《绣像红楼梦》第一回文本解读(三)
从“《绣像红楼梦》写的是清初百年野史”的观点、从“〈石头记〉就是‘史偷记’”的观点来对以下文本进行解读:
一、文本摘录
按那石上书云: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性情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物。只是一件不足:年过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年方三岁。
二、解读
1、文字正面的意思,就是介绍了“姑苏城”很普通的一户人家,日子过的富贵悠闲。妻子贤惠,有一3岁小女孩。
2、反面之喻的解读
要理解这段话的反面之喻,必须了解天启元年时的后金和明朝的国土版图:
http://s11/mw690/001Bhit2zy76lUl75vI1a&690
(1)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人皆呼作“葫芦庙”。
①“当日地陷东南”
就是指的崇德3年时的后金和明朝版图。这是借用屈原《天问》“八柱何当,东南何亏?”来说明地点是整个明朝属地。其实,直到现在我国的地理特点,仍然是西北高东南低,再算上领海东南方更是象“地陷”一样。所以书中地点是囊括了整个中国的地方,既包括北京、南京也包括了当时的盛京。书中的景物忽南忽北,就不奇怪了。这也正是我国封建王朝统治下的一大特征:“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也!
②“姑苏城”
正面意思就是指的现在的苏州城。
③“阊门”
反面之喻是指山海关; “街”、“巷”是指从山海关到盛京之间那段狭长的地带。
④“葫芦庙”
一是“葫芦”的谐音为“胡虏”,指清朝满族;“葫芦庙”指当时清朝的国都盛京,其中有后来被乾隆迁走的明朝时的三官庙,即书中的“梨香院”——谐音为“离乡院”)。二是说由“十里街仁清巷”及其连接的明朝属地和清朝属地的整体形状很象一个葫芦;非常形象地告诉了读者《绣像红楼梦》所写的“真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性情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物。
①、“甄士隐”
读者都知道“甄士隐”就是“真事隐”的谐音。那么“甄士隐”身上又有哪些真事(历史)呢?
“甄士隐”是“神仙一流人物”,只有皇帝(天子)才称的上。并且其妻是“封氏”,是册封的意思,那么只有皇帝的后宫才能接受册封;封氏父亲的名字是“封肃”,借“雍雍在宫,肃肃在庙”(《诗。大雅。思齐》)里的
“肃”,暗喻他是因女儿嫁给皇上而对皇帝恭敬恭顺的娘家人。说明“甄士隐”就是“朕”,是明末清初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皇权的代表。
什么是“望族”?望,朢,wàng。新华字典的解释:【动】(象形兼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侧身之人立于土堆之上,竖目,瞳子突出,有登高远看之意。隶定字形从亡从月从王,“亡”指朔日无月;“月”指朔日之外的所有月相,从娥眉月、上下弦月到圆月;“王”意为“最大者”、“王者”。“亡”、“月”、“王”联合起来表示“从初一到月底之间的所有月相的最大者”、“月相之王”。本义:最大月相(月圆)。引申义:期盼月圆。转义:远看。说明:《康熙字典》引《释名》:“望,月满之名也。”又引《左传•桓三年疏》:“望,月体无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卽为弦,全照乃成望。”案:所引可从。)同转义〖gaze
into the
distance〗望,远视也。——《玉篇》;豕望视而交睫腥。——《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庄子•天运》。
“望族”的谐音是“王族”。所以说,“甄士隐家族”就是指当时的朝庭:崇祯朝和皇太极清朝。
②、自1636年皇太极建立了“清”后,在这个“葫芦”里就有两个皇帝:
一个是明朝的崇祯,一个是清朝的皇太极。从历史的结局看,前者就是“真是仁”——崇祯“杀身成仁”以身殉国;后者就是“真是阴”——皇太极“趁火打劫”入主中原。
这样就有:
“甄士隐”为崇祯皇帝时,“甄英莲”就是“真应怜”,是说崇祯帝这皇帝当的“有命无运”最后被逼的上吊而死,真是可怜。“英莲”的年龄是从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金(俗称后金)”为“清”算起的,也是明朝灭亡的倒计时的开始;她的年龄为3岁,即是指1639年。
(一)(二)(三)略去
(四)
时间:崇德3年(崇祯11年,1638年)
兵力:10万
统帅:和硕睿亲王 多尔衮(太宗弟)
范围:河北 山东两省
战果:
“甄士隐”是皇太极时,对应的“贾雨村”(谐音为“真愚蠢”)就是洪承畴,丫环就是孝庄。这时候的“甄英莲”就是指以汉人为皇权的崇祯朝命运“真是应该可怜!”作者“扬明抑清”,由此可见一斑。
③“十里街”、“仁清巷”也就有了两种解释:
从明朝的角度看:就是“识理”、“人情”,也就是指明朝对清朝是讲人情的讲礼法的。明朝早就对清的先人们进行华夏文明的传播,派出官员、教授稼穑知识等。
从清朝的角度看:就是“失礼”、“仁义清理干净”(另一种意思,是指清朝时规定男子剃头——将脑仁儿上头发剃掉,“露出碧清的头皮来”;也是对清初针对汉人“留发不留头”野蛮惨暴统治的嘲弄),是指清朝“趁火打劫”、忘恩负义——明朝末年,关内北方地区连年大旱,致使粮食欠收。明朝内部矛盾空前激烈,对各地尤其是边境地区统治力下降。“清”不但不支援,反而趁此机会进攻明朝属地,杀人放火抢人抢粮抢物。到最后,更是借吴三桂“一怒为红颜”之机入主中原。这也是后面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以泪还债”故事的真正含义。
(3)从这段话中,读者应很好地体会一下作者“一击两鸣“的写作技巧。
后一篇:谐音是汉字汉语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