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的住处在哪里?

标签:
文化 |
贾赦的住处在哪里?
一、请看《程甲本红楼梦》和〈脂评本〉中的文本:
邢夫人携了黛玉,坐在上面,众婆娘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方驾上驯骡,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入一黑油大门内,至仪门前方下来。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邢夫人携了黛玉,坐在上面,众婆娘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方驾上驯骡,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至仪门前方下来。
——这里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便”字。在百度百科“便”中有如下解释:
2
基本字义
●
便
biànㄅㄧㄢˋ
1.①方便;便利:轻~/近~/旅客称~。
②方便的时候或顺便的机会:~中请来信/得~/便~。
③非正式的;简单平常的:~宴/~衣/~函(形式比较简便的信件)/~饭/~条儿。
④屎或尿:粪~。
⑤排泄屎、尿:大~/小~/~桶/~血。
2.①(副)就:说了~做/这几天不是刮风,~是下雨/没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任务~无法顺利完成。
②(连)表示假设的让步(后面多带“是”字):只要依靠群众,~是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P.S.注意:“便”是保留在书面语中的近代汉语,它的意义和用法基本上跟“就”相同。
显然,在这里的“便入一黑油大门中”的“便”应该是做最后的一个解释:“便”是保留在书面语中的近代汉语,它的意义和用法基本上跟“就”相同。就是说“往东过荣府正门”和“入一黑油大门”在时间上是接连发生的,因此现有红学家们就认为贾赦院的黑油大门是紧靠荣府大门的东边,这样贾赦院也就在荣府的东南角了。周汝昌先生画的荣府平面图可以说是一个代表。
http://s12/mw690/001Bhit2gy6JIIjG7wLeb&690
二、分析:
(一)贾赦院在荣府东南角的疑问:
1、“黑油大门”能够走骡车,说明这个大门还是很大的。但是文本中却没有交代黛玉坐轿从东边来时看到过这个大门。
2、如果说这个“黑油大门”紧靠“荣府正门”在其东边,还用得着坐上骡车吗?坐上顶轿子不是更方便吗?
3、如果说贾赦院是在荣府的东南角上是荣府的一部分,那么在朝向荣府的某处开个角门不是更方便吗?但是文本中却没有交代。
4、再看以下文本:
邢夫人搀着黛玉的手,进入院中。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甲侧:黛玉之心机眼力。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有。甲侧:为大观园伏脉。试思荣府园今在西,后之大观园偏写在东,何不畏难之若此?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邢夫人让黛玉坐了,一面命人到外面书房去请贾赦。甲侧:这一句都是写贾赦,妙在全是指东击西打草惊蛇之笔。若看其写一人即作此一人看,先生便呆了。一时人来回话说:“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甲侧:追魂摄魄。甲眉:余久不作此语矣,见此语未免一醒。暂且不忍相见。甲侧:若一见时,不独死板,且亦大失情理,亦不能有此等妙文矣。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甲侧:赦老亦能作此语,叹叹!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再坐一刻,便告辞。
以上文本中也有几个问题:
(1)、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甲侧:黛玉之心机眼力。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有。甲侧:为大观园伏脉。试思荣府园今在西,后之大观园偏写在东,何不畏难之若此?
——这里的“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说明贾赦院是在“荣府花园”中。如果贾赦院在荣府的东南角上,那么“荣府花园”也就在荣府的东边一带了。荣府和宁府又是紧靠着的,两者只有“一个小巷介断不通”的,因而“荣府花园”就只好在贾赦院的北边,荣府的东北角上了,否则荣国府就不方正了。
——甲侧:为大观园伏脉。试思荣府园今在西,后之大观园偏写在东,何不畏难之若此?这句脂批
“荣府”、“荣府园”和“大观园”是指的什么时候的什么地方,也是不能理解的。
脂批中的“荣府”是指北京故宫, “荣府园”是指清东陵,在沈阳故宫之“西”。正文中的“荣国府”是指的沈阳故宫;“大观园”也是清东陵,只不过作者把它搬到了北京皇宫“东边”的沈阳故宫成为了“荣国府”的“大观园”。
所以说,“贾府”是由沈阳故宫(荣国府)、清东陵、昭陵中的秀芳园(大观园)、宁国府(昭陵)为中心的“大清国”。知道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书中大量的奇珍异宝、成堆的“贡品”、天南海北的奇特景象,因为“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所以说,“贾府”既不是北京的什么王府也不是南京的“曹府”;“金陵”不是南京而是指“后金之陵”——清东陵、昭陵、昭西陵——喻意清朝皇族。
(2)邢夫人让黛玉坐了,一面命人到外面书房去请贾赦。甲侧:这一句都是写贾赦,妙在全是指东击西打草惊蛇之笔。若看其写一人即作此一人看,先生便呆了。一时人来回话说:“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甲侧:追魂摄魄。甲眉:余久不作此语矣,见此语未免一醒。暂且不忍相见。甲侧:若一见时,不独死板,且亦大失情理,亦不能有此等妙文矣。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甲侧:赦老亦能作此语,叹叹!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这一段中的脂批是提示贾赦是谁、“生死存亡”最好的证据,也是说明“贾赦院”在哪里最好的佐证。“甲侧:追魂摄魄。甲眉:余久不作此语矣,见此语未免一醒。甲侧:若一见时,不独死板,且亦大失情理,亦不能有此等妙文矣。甲侧:赦老亦能作此语,叹叹!”——这些脂批说明贾赦早已死去。前面推断“贾赦贾政贾琏”意为“赦、政、王三个连起来”即为摄政王多尔衮。因为雍正皇帝是康熙十七年出生的,而多尔衮是在顺治六年死的,所以“林黛玉”不可能见到他。
“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这句话也是违反常理的。清朝时是以男性为主的社会,在家里的家长是贾赦,有“舅舅”是绝不会把“舅母”推到前台的。现在看来,“舅舅”是没有了只好跟着“舅母”。
甲侧:若看其写一人即作此一人看,先生便呆了。——这是说明林黛玉见两位舅舅的情景由见贾赦一场而代表了,贾赦贾政二人合起来代表了摄政王多尔衮;所以才有“王夫人”。从下嫁多尔衮的角度看,“王夫人”也是指的孝庄文皇后;所以焦大口中骂的“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爬灰的爬灰”就是指的孝庄文皇后(下嫁小叔子多尔衮)和多尔衮(娶侄子豪格媳妇为妻)。
这充分说明《红楼梦》写的就是清初百年的清庭的历史,当然这些历史是不会选入〈清史〉也不会选入〈四库全书〉;因此,作者把它写在“石头上”并把“石头”变成“美玉”时刻带在身上,这块“石头上的字”就是〈石头记〉就是〈红楼梦〉;“宝玉”把“石头”视作命根子,是说作者和〈红楼梦〉是合而为一的,“贾宝玉”不是“贾府”的子孙,更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他是为〈红楼梦〉而生的。他周围的袭人(珍珠——真主人)、(晴雯——真实的明清之历史)、蒋玉函(将玉归还)、培茗(陪伴明朝)、怡红院(追忆明朝)所表达的“真事隐”也是“贾宝玉”的真情流露。
(二)、结论
贾赦院肯定不在“荣国府”的东边,那个“黑油大门”也不会靠在荣国府的东边。贾赦代表的是死去的多尔衮,贾赦院就是多尔衮之墓。所以作者才会让林黛玉坐骡车去到“贾赦院”去见舅舅,结果是贾赦没有接见。
百度中有如下关于多尔衮的介绍:
爱新觉罗•多尔衮,明万历四十年农历十月廿五日(公元
1612年11月17日)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老城)。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母大妃乌喇那拉氏,皇太极之弟。清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完成大清一统基业的关键人物,清朝入关初期的实际统治者。1626年封贝勒;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1643年辅政,称摄政王;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问鼎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1650年去世后,先追尊为成宗义皇帝,后被顺治帝追论谋逆罪削爵;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多尔衮当年被掘墓戳尸,到乾隆四十三年时被平反(这期间《四库全书》和〈红楼梦〉都在不断地编纂修订中;至乾隆四十八年沈阳故宫中为存放〈四库全书〉建了文溯阁后再没有增加建筑,现在的沈阳故宫中的主要建筑保持了当年的样子。),他的墓地如果被恢复也只会在清东陵红墙之外了。想来刚死亡时的墓地应该还是有一定规模的,所以是“荣府旧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有的”;到后来的掘坟戳尸,也由作者将“摄政王”而分裂为“贾赦、贾政”而形象地表达出来。书中的贾瑞的人物原型也是指多尔衮这个当年的“和硕睿亲王”( 睿为瑞的谐音字),贾瑞想王熙凤的好事,喻多尔衮想当年也有争夺皇位之意,他以38岁的年纪英年早逝就是被“皇父”二字害死的。他的突然死亡也被史学家列为清初悬案,死亡的原因不排除被谋杀。——书中的“正面为美女反面为骷髅”的表述也形象地描述了争夺皇位的凶险和清庭皇族对待异己的凶残本性。
顺便一提,王熙凤设计害死贾瑞(杀死多尔衮)和害死尤二姐(擒杀南明隆武皇帝)的描写手法如出一辙,文本正面意思看起来都是“老婆舌头”,但其“反面之喻”都是写的清初历史。
所以说《程甲本红楼梦》中的梨香院在荣府的东南角是正确的文本表述,是合理的,那么贾赦院只能是在很远的“荒郊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