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个“人生”的构成和生命的意义(给大家2019年新年的礼物)

(2019-01-27 11:53:13)

“胡耀福进京”“周书记的一记耳光”“伟大的放弃”“《山果》”“杨贵与红旗渠”五个故事。五个“人生”的构成和生命的意义。

 第一个故事的梗概是:原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生病了,哥哥胡耀福进京探亲。自己排队买到站票后,胡耀福忍在火车的过道和厕所门口。当乘务员得知其身份,要安排卧铺时,胡耀福首先想到的是弟弟该生气了。

 第二个故事的梗概是:83岁的伊巧云老人为革命牺牲了一切,生重病时竟吃不上半碗肥中带瘦的肉。时任菏泽地委书记周振兴探访时深感惭愧,在县委汇报会上,狠狠扇了自己一个耳光。

 第三个故事的梗概是:湖南村妇罗瑛的儿子在大连上大学,不幸因出车祸身亡,众人都说不要放过肇事公交司机。罗瑛走访了儿子学校和公交集团后,却只带走了儿子的骨灰,还请求不要处分司机。

 第四个故事《山果》

我常常抱怨日子过得不称心。我知道这么想没有什么可指责之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但是怎么算过得好?应该和谁比?我说不清楚。前些日子我出了一趟远门,对这个问题好像有了一点儿感悟。

我从北京出发到云南元谋县,进入川滇边界,车窗外目之所及都是荒山野岭。火车在沙窝站只停两分钟,窗外一群约十二三岁破衣烂衫的男孩和女孩,都背着背篓拼命朝车上挤,身上那巨大的背篓妨碍着他们。

我所在的车厢里挤上来一个女孩,很瘦,背篓里是满满一篓核桃。她好不容易把背篓放下来,然后用巴掌擦着脸上的汗水,把散乱的头发抹到后面,露出俊俏的脸蛋儿,却带着菜色。半袖的土布小褂,前后都是补丁,破裤子的裤脚一长一短, 也满是补丁,显然是山里的一个穷苦女娃。 车上人很多,女孩不好意思挤着我,一只手扶住椅背,努力支开自己的身子。我想让她坐下,但三个人的座位再挤上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我使劲儿让让身子,想让她站得舒服些,帮她拉了拉背篓,以免影响人们过路。她向我表露着感激的笑容,打开背篓的盖,一把一把抓起核桃朝我的口袋里装。我使劲儿拒绝,可是没用,她很执拗。

 

慢慢的,小姑娘对我已不太拘束了。从她那很难懂的话里,我终于听明白:小姑娘十四岁了,家离刚才的沙窝站还有几十里。家里的核桃树收了很多核桃,但是汽车进不了山,要卖就得背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妈妈病着,要钱治病,爸爸才叫她出来卖核桃。她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赶到这里的,在一个山洞里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篓子走,才赶上了这趟车。卖完核桃赶回来还要走一天一夜才能回到家。“出这么远门,你不害怕吗?”我问。“我有伴儿,一上车都挤散了,下车就见到了。”她很有信心地说。“走出这么远,卖一筐核桃能赚多少钱?”“刨除来回车票钱,能剩下十五六块吧。”小姑娘微微一笑, 显然,这个数字给她以鼓舞。“还不够路上吃一顿饭的呢!”我身边一位乘客插话说。小姑娘马上说:“我们带的干粮。”那位乘客真有点儿多话:“你带的什么干粮?”“我已经吃过一次了,还有一包在核桃底下,爸爸要我卖完核桃再吃那些。”“你带的什么干粮?”那位乘客追问。“红薯面饼子。”周围的旅客闻之一时凄然。 就在这时,车厢广播要晚点半小时,火车停在了半道中间。我赶忙利用这个机会,对车厢里的旅客说:“这个女孩带来的山核桃挺好吃的,希望大家都能一点儿。”有人问:“多少钱一斤?”女孩说:“阿妈告诉我,十个核桃卖两角五分钱,不能再少了。”我跟着说:“真够便宜的,我们那里卖八块钱一斤呢。”旅客纷纷来买了。我帮着小姑娘数着核桃,她收钱。那种核桃是薄皮核桃,拿两个攥在手里一挤就破了,生着吃也很香。一会儿,那一篓核桃就卖去了多半篓。那女孩儿仔细地把收到的零碎钱打理好,一脸的欣喜。很快到了站,姑娘要下车了,我帮她把背篓背在肩上。然后取出一套红豆色的衣裤,放进她的背篓。对她说:“这是我买来要送我侄女的衣服,送你一套,回家穿。”她高兴地侧身看那身衣服,笑容中对我表示着谢意。此时,一直在旁边玩儿扑克的四个农民工也急忙站起来,一人捏着五十元钱,远远伸着手把钱塞给小姑娘:“小妹妹,我们因为实在带不了,没法买你的核桃。这点儿钱拿回去给你妈妈买点儿药。”小姑娘哭了,她很着急自己不会表达心里的感谢,脸憋得通红。小姑娘在拥挤中下车了,却没有走,转回来站到高高的车窗跟前对那几位给他钱的农民工大声喊着:“大爷!大爷们!”感激的泪水纷挂在小脸上,不知道说什么好。

 那几位农民工都很年轻,“大爷”这称呼显然是不合适的。她又走到我的车窗前喊:“阿婆啊,你送我的衣服我先不穿,我要留着嫁人的时候穿。阿婆……”声音是哽咽的,“阿婆,我叫山果,山——果——”

 第五个故事:杨贵与红旗渠;旱魔肆虐、几十万百姓严重缺水的结果,就是一部写满“粮食歉收”的林县县志。因为缺水,这里发生过多少人间惨剧:因为争一担水而相互争斗、打架致死;一次大旱,三个男人与一头狼争抢从石头缝里滴下的水珠,结果所有人都被狼咬死。据资料显示:修渠时,县委手里有300万元经费和3000多万斤储备粮可以动用。1959年至1961年间,全国吃粮普遍困难,在这种背景下,林县怎么会还有余粮呢?原来,这还是得益于杨贵实事求是的作风。1958年秋后,上级命令各县土地都要深翻一米,但是杨贵却顶着天大的压力,让群众只翻十几公分,结果林县秋种都按时完成了,可有的地方甚至还有三成的土地没来得及播种。来年麦收时,有的地方因此歉收断粮,而林县不仅喜获丰收,还拿出了1000万斤粮食支援灾区。杨贵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曾不无感慨地说:“还是实事求是好哇!”

  杨贵为修建红旗渠所作的准备远不止储备钱粮这一桩。1962年,红旗渠第一期工程建成不久后,杨贵主动与引水地山西省平顺县协商,签订了《红旗渠工程使用权协议书》,将红旗渠占有的土地、山坡、毁坏的树木,以及浊漳河引水点到红旗渠渠首拦河大坝的河滩,全部作价买断,“确保林县人民群众对红旗渠永远使用的权利”。当时有人不以为然,对此杨贵的解释是“不给后人留麻烦”。今天全国许多地方因为用水屡起纠纷,杨贵的远见卓识,不禁让人心生敬意。

   一个个普通的林县百姓,推着小推车,赶着牛车、马车,拉着自带口粮和炊具,浩浩荡荡开往太行绝壁之上。面对着坚硬岩层,头上是巨石嶙峋,身下是万丈深涧,他们悬空除险,大力抡锤,如鹰击长空,如蚁啃大象,靠着原始的锹、镐、镢、铁锤、钢钎一点一点劈开太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年新气象
后一篇:2019年03月03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