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观众听众理论上存在,关键是忠实什么。最近我参加了北京文艺广播19年台庆大庆祝活动,之所以参加,当然是电台的组织者得邀请,要不然想去也去不了;也有我自己的选择,我认为
19
是个好数字,取“要长久”的吉利词;如果是10、20、30等整数字,我还真不感兴趣,因为我认为的大庆日、重要日就是19等数字,颇似广东人喜欢8,这其实是类型取向。
在参加活动时,组织者和有些到场的听众都说一个词“锁定87.6”,我很诧异,这样的“锁定”显得有点假。一个人即使是再喜欢听收音机、看电视,也很少只看一个台、听一个台,除非他使用的电视机或收音机只能看一个台或听一个台。之所以说“锁定”,双方都是言不由衷的互相示好,也不排除有些投机者想多拿奖品。
我非常喜欢听评书,一天不听都难受,一个月不看电视没什么,但哪个电台播评书我都听,甚至廊坊电台的评书都听,单田芳的【乱世枭雄】就是听廊坊电台播的。北京文艺台1995年首播单田芳的【童林传】到现在的【大明英烈】我仍在听。其实大多数人都如此,人们通常忠实的是一种类型,最典型的就是年轻人的“哈韩”或“哈”什么。哪个电台电视台有这样的内容他们都会“忠实”的追过去。而这样的忠实类型依年龄的变化也在不断变化,像我这样的多少年都爱听评书的也不多,“哈韩”更是极短时期的类型忠实。
不过,北京文艺台FM87.6有点儿特殊,我在参加活动的现场对一个北京文艺广播的叫楚涵的记者说,“FM87.6”是自然锁定。因为,调频广播的频段是88--108兆赫,87.6在最底端还低一些,是收音机统调的标志点,一台最差的收音机,即使只能听两个电台,其中也有一个准是87.6,如今的数字收音机一开机就是87.6,不想听也得听。
让“忠实”真实一些也是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在参加活动的现场我认识了一位听友,她比较喜欢与电台主持人交往,有时在节目以外也想给主持人送点儿什么东西,绝对的好心,但常得不到主持人的回应。我对她说,主持人在节目状态、或组织的活动状态下是工作,互动时说些联络听众的话完全是工作需要,而听众只是娱乐;主持人下了节目、活动结束后,节目中、活动中说的什么基本不作数,如果听众还以娱乐的心态与他们接触,他们肯定会反感。因此“忠实”不是随时都存在的,是有条件的,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听众应该理性的对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