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歼-15与苏-33 有时仿制更难

(2012-12-04 08:44:01)
标签:

歼-15

检测设备

杂谈

    这两天,航母舰载机热议。昨与几个小朋友们聊天,说歼-15是仿制苏-33的,压力不大云云。我给他们的回答是,有时仿制比原创更难。

    都知道中国是仿制大国,但此仿制不同于彼仿制。在中国电子产被称之仿制的居多,依我看那只能称之为组装,与仿制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电子产品如今已经基本上都是集成电路,依电路图买来元器件组装即可。而飞机的仿制太难了,所有的机加工部件、零件没地方买,必须自己做,这些部件和零件的检测设备也需要自己做。但为什么还选择仿制呢?道理很简单,中国的飞机制造产业规模不够大,没有配套产业链,仿制便于一个企业和几个企业就能完成任务。

    如今的北京已经是个大商城,新起来的一代朋友们没有经过大工业的熏陶,以为机工产品的仿制与电子产品的仿制一样容易,这是个很错误的观念。如果都这么容易的话,那波音747原型机中国早就了如指掌,但如今仍然制造不出大客机,哪怕仿制也成嘛。国产喷气发动机也很不行,但国外的好发动机也不知解剖了多少台了,依然仿制不了。这都说明,机工的仿制有时是相当困难的。比如,一个部件仿制出来就是通不过检测,你很难搞明白人家原始设计的思路,但又不能更改,改了按老师傅的话说就“接不上口了”、“说不上话了”,难啊!

    喷气发动机的情况多少年前我还真接触过一些,实际上30年前技术上已经面临突破,主要就是那些管子的材料,但后来许多工厂搞改制,那些生产管子的工厂都解散了,现在再重新搞研发,难度很大。历史教训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