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讲孔子的于丹当年上大学选择分校可能是权宜之计

(2012-06-13 06:33:15)
标签:

于丹

北大

清华

北师大

分校

杂谈

    讲孔子的于丹现在已经很不火了,早就脱离了大众视线,只是常被小朋友们提起,小朋友们喜欢学习孔子?这不,昨天与几个小朋友们聊天又提到于丹,说她本科是在北师大分校读的,就是现在的北京联合大学,脸上和嘴上都透露出一种不屑,说于丹耻于说自己是北师大分校毕业的。这时我才搭话,我说,“于丹当年一定是个考高分的好学生,为了大学毕业分配在北京工作,上世纪80年代北京高考生都争先恐后的上‘分校’,这是真的,怎么刚过去没几年就被大众忘了呢!”小朋友们非常吃惊,“怎么会呢,不愿上北大清华北师大,争着上‘分校’?”我说,“对,争着上分校”。

    北京本地人都知道,在大学毕业国家包分配的年代,北京市属高校毕业生就分配在北京工作。教育部所属的北京高校毕业生即使是北京本地人,80%也会被分配到外地工作,户口迁出北京,要回北京就极其难了。

    北京市属高校原来不多,就是北京经济学院、北京工业大学等.1978年林乎加搞扩招,北京建了30多所“分校”,都归北京市管理,在校生全部走读,户口就放在家里不用迁到学校,毕业后全部分配在北京工作,户口不用动,多安全呀!因此北京本地人宁可上条件不太好的“分校”,也不会上北大、清华,于丹也不例外!

    这样的情况在上海也是一样的,上海人当年上大学都报上海工业大学,谁也不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都怕毕业后分出上海。

    当年为了解决不愿上北大清华的问题,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教育部所属院校的北京毕业生主动去青海甘肃等边远地区工作,8年后可回北京工作,户口迁回北京。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学毕业生国家不包分配工作后,北京本地的高分考生才开始向北大清华冲击。记住呀,有近15年的时间,北大清华等学校北京本地人是不愿意上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