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种论调谓当代中国无大师,自从几个老人家去世后。如,巴金、季羡林老先生在世时,一遇到过年过节和特殊的日子,电视上就会展现领导们到病床前看望的场景,老人家们走后,这些场景少了,媒体代言感慨:当代无大师了。
人们可能忽视了一个问题,巴金和季羡林等大师们,在他们整个的学术研究生涯中是有断层的,他们或多或少都担任过实际的领导职务,领导工作的需要使他们放弃过一段自己的专业时间,学术思维是片段式的,他们的学术时间是不等身的。由于他们担任过领导职务,他们不得不高调,不得不在众人面前亮相,使得人们认为这些老先生是大师,他们走了,大师也就没有了。
两天前,周汝昌老先生仙逝,引起许多人的唏嘘:这人真有本事,真大师,学术成就等身,诶,怎么没宣传过他老人家呢?真是,还真没在电视上看见过领导们探望周汝昌大师,可能没认为他是大师,当代早无大师了。要我说,周汝昌是低调的大师,一生致力于自己选择的研究之路,从未担任过什么职务,没中断过研究、且成就非凡,这样的大师是真大师,真值得尊敬。像周汝昌一样的大师还有吴冠中,情况差不多,也未见领导们过年过节提着点心匣子去病床前探望,可那也是真大师啊!
仔细一想,其实很搞笑,敢情是不是大师还真得在研究活动之外再当一阵子不大不小的领导,要不然,最大的头儿都不会承认你是“大师”,也不会到病床前探望你,无论你有多大的成就。
敢情、敢情(北京土话)那么多有些成就、或虽没成就但读了点大书的人们争先恐后的当领导呢!敢情、敢情都从这来的。这都什么事儿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