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汉森中国京剧意象脸谱十一种分类
(2017-12-21 22:39:12)
标签:
京剧脸谱设计创意 |
梁汉森中国京剧意象脸谱十一种分类
(2017.12.19稿)(待审核文稿)
红色——关羽
脸谱象征创意:(注释:加“创意”二字的表述是因为作者梁汉森在此基础上有了突破的创造的意思,下同。此意系告知作者。此意理解后,可删除这个“注释”)
红色脸谱是以关羽的人物性格为根据设计。红色象征关羽事主忠烈,为人正义。
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描述关羽:“面如重枣”。所以确定了中国京剧舞台上关羽的脸谱是以红色为底。“卧蚕眉,丹凤眼”为眉毛、眼睛的形象特征。我所画的关羽意象京剧脸谱,是在传统京剧工笔绘画的基础上,用水墨画法将红色向外延伸、夸张,而成为整个脸谱布满红色,使其红色更加强烈,无域无边,充满能量,视觉冲击力更加强烈。
人物设定:
京剧舞台上关羽代表剧目共有约二十七出戏:
《刮骨疗毒》,源于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事。(前)夫子盔、淡黪三髯、绿蟒、玉带、彩裤、虎头靴(后)绿龙箭衣、绿软靠、红斗篷、青龙偃月刀。
《千里走单骑》剧中人物,人物装扮:夫子巾、黑三髯、绿缎箭衣、靠牌子、花扣带、红彩裤、绿绣花虎头靴、青龙偃月刀、宝剑、马鞭。”
《古城会》剧中人物,源于《三国演义》。人物装扮:绿夫子巾、黑三髯、绿软靠、红斗篷、绿蟒、玉带、宝剑、马鞭、青龙偃月刀。(其它剧目人物扮相大同小异)。(见梁汉森主编《中国京剧脸谱荟萃》)
历史记载:
关羽(161-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早期和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曹营,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后曹操派徐晃增援,东吴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
关羽是京剧舞台上忠、义、信、智、仁、勇的代表人物形象。他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敬称“关帝”、“武圣”,尤其是世界的华人地区视为忠勇、道义的偶像而被万世崇尚。关羽的舞台形象已名扬海外,外国朋友认为,这就是“道义”和“义气”的解释。孔子被称为“圣人”,民间则奉关羽为“武圣人”。关羽的“武”,指武艺高强;“圣”,指忠诚、正义的高尚人格。所以演员出演关羽之前要斋戒、沐浴更衣,拜祭关公,并在出场前禁言、静坐候场,以示敬重。
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对关羽至情、至义、至忠的描述感人至深。在京剧的创作中,有关塑造关羽“武圣”形象的戏,如《关云长忠义千秋》共约十五个折子戏,其中有描写关羽不受曹操的高官厚禄引诱,专心保护两位嫂夫人,甚至不惜三弟张飞误会他降曹的冤屈,忍辱负重,最终保护两位嫂夫人和大哥刘备相会的故事最为世人称道。
正直、仁义、忠诚是中国优秀传统品质的核心。所以京剧舞台上的关羽形象成为中国人心目中传统的英雄形象:故民间尊称关羽为“武圣”。
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梁汉森中国京剧意象脸谱十一种分类
(待审核文稿)
红色——赵匡胤
脸谱象征创意:
红色脸谱象征是赵匡胤忠烈正义的人物性格表现。
赵匡胤的脸谱特点,是在全红的整脸上,突出了两条白眉和黑眉,在左黑眉上留白点,内填红点,象征日角;在右白眉上画有弯曲的红纹象征火龙之形,以此展示赵是真龙天子王子之尊。右眉朝上卷笔形成盘头向上扬的图案。从传统的脸谱中延伸出了满脸的红色布满整幅画面。
历史记载: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
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涿郡,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后从征南唐,多有功绩。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宋朝的历史包括“北宋、辽”和“南宋、金”)。
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永昌陵。
剧目代表:赵匡胤的京剧代表剧目有《送京娘》、《斩黄袍》、《三打陶三春》等。演派戏《斩黄袍》是塑造赵匡胤人物性格的典型作品,是京庆奎生先生舞台的代表作。
梁汉森中国京剧意象脸谱十一种分类
(待审核文稿)
粉红色(六分脸)——杨林
脸谱象征创意:
粉红色脸谱是以杨林的年龄和性格特征为根据设计的。表现角色暮年忠勇的特征。
京剧杨林的脸谱颜色设定,是根据《说唐全传》“面如博粉”,“两道黄眉”的叙述而勾画的。他的服装设定是根据“身长九尺,腰大十圈”;武器是“善使两根囚龙棒,每根重一百五十”而设计。这个人物是京剧有关隋唐演义,瓦岗寨,打登州,四平山等一系列故事紧密相关的人物。
《打登州》剧中人物,源于《响马传》。人物装扮:(前、后)八面威(或侯帽)、翎子、狐尾、白满髯、黄硬靠、红彩裤、厚底靴、虬龙棒、(中)白蟒、玉带。(见梁汉森主编的《中国京剧脸谱荟萃》)
历史记载:
杨林,字虎臣,《说唐全传》《兴唐传》中的虚构人物,天下第八条好汉。他是隋文帝杨坚的弟弟,隋朝开国九老之一,为隋王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过汗马功劳,被封为靠山王。他事败最后殊死一搏,被第七好汉罗成的绝技回马枪刺死,其人物的历史原型是杨爽。
杨林,隋朝靠山王,与伍建章、韩擒虎等并称“兴隋九老”,面如傅粉,两道黄眉,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善使两根囚龙棒,每根重一百五十斤,有万夫不当之勇,在大隋称第八条好汉。出场时为周国为行军都总管,率军攻打北齐,秦琼的爷爷秦旭当时在晋阳护驾,杨林攻破晋阳,秦旭战死。杨林率军攻打济南,济南守将是秦琼的父亲秦彝,因北齐丞相高阿古开门投降,济南城迅速失守,秦彝战死,杨林将秦彝盔甲收藏。
杨坚仰仗杨林之力,夺了周国江山,建立隋朝,封杨林为靠山王。幽州罗艺引兵攻打冀州,杨坚就派杨林前往救援。杨林到冀州后,罗艺提出的三个条件,杨林上表朝廷后获准,罗艺得以永镇燕山,听调不听宣。平定罗艺后,杨林班师回朝。杨林是京剧武戏中重要的人物之一。
梁汉森中国京剧意象脸谱十一种分类
(待审核文稿)
粉红色(六分脸)——廉颇
脸谱象征创意:粉色象征人物暮年忠勇,是以廉颇这个年迈角色而设计。……
(注,补充梁汉森的脸谱创意)
人物设定:
廉颇是赵国大将。“廉颇是京剧《将相和》对戏剧中人物。人物装扮:(前)八面威、白满髯、黑软靠、红彩裤、厚底靴、大刀、挂剑、(中)将巾、蓝花开氅、(后)白发髻、黄绸条、茨菇叶、蝙蝠箭衣、大带、背荆杖。”(见梁汉森主编的《中国京剧脸谱荟萃》。
剧情简介:
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非常有意义。1949年后,根据这个人物的故事改编成京剧,常演不衰。
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赵国得到和氏璧,秦国提出愿以十五城换之,赵国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璧归赵,取得了对秦外交的胜利。
之前,在绳池会盟中廉颇的大将风度与周密安排,最终使得赵王平安归来。而立下汗马功劳。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请求辞职,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廉颇听说了这些话深感内疚,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共同为了保家卫国而并肩前行。
历史记载:
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国苦陉(今保定定州市邢邑)人,嬴姓,廉氏,名颇,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唐德宗时将廉颇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廉颇为临城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梁汉森中国京剧意象脸谱十一种分类
(待审核文稿)
紫色(紫老脸)——徐延昭
脸谱象征创意:
紫色脸谱是以徐延昭这个人物性格所设计,象征刚正稳练,
“徐延昭这个脸谱属‘六分脸’,是由‘整脸’形式变化发展的,保留了左右两个脸颊的主色,把脑门顶的主色缩为一条色条,它以主色命名,是‘紫六分脸谱’。”(见《翁偶虹文集》论文卷)
“六分脸”是整个主色占有脸谱十分之六的意思。在我的京剧意象脸谱绘画上,依托传统的六分脸的基础,在画法上吸取了水墨技法,尤其在脑门顶上的这条主色用笔泼棘,水墨相溶,使之更有强烈的视觉感受。
人物设定:
徐延昭这个人物是京剧中花脸、老生、旦角的基础戏。剧中徐延昭、杨波、李艳妃三人以唱功为重要表现手段。尤其是在三人对口唱时,咬住上一句的最末一个字的叠加唱法,使得情绪越加紧凑,人物个性更加强烈。此剧徐延昭手持铜锤,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具有典型意义。后来花脸分为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二花脸四个不同分类型的人物性格。徐延昭手持铜锤的道具,成为了这个行当的代名词,说明这个人物的重要,也说明京剧历史发展中道具的重要性,并作为一个行当的代称。说明京剧的综合性艺术的历练融汇,成就了京剧发展的传奇。
《探皇陵》取材于鼓词《香莲帕》,是《大保国》的续篇,常与《大保国》《二进宫》连演,全名《龙凤阁》,即《叹皇陵》《大保国》《二进宫》连演,全名《龙凤阁》俗称“大探二”。徐延昭是剧中主要角色之一。“人物装扮:侯帽、白满髯、紫蟒、(《大保国》穿蓝蟒、《探皇陵》穿白蟒)、玉带、厚底靴、铜锤。”(见梁汉森主编的《中国京剧脸谱荟萃》)
《大保国》剧情简介:
徐延昭、杨波为李良篡位、李后昏惑不悟,在殿前与之争执之后,退回朝房,无计可展。徐延昭至深夜,乃独至先帝灵前,哭祷乞灵,徐延昭正伏地痛诉时,忽闻有人马声自远而至,及近,见系杨波,率同子侄众将等偕来,徐延昭乃大喜,遂向诸将抚慰奖励,以忠贞相勉。
《探皇陵》主要讲述李艳妃昏庸,欲将皇位交与李良,进谏不果,徐延昭深夜去皇陵,乞求先帝显灵庇护。当夜遇杨波赶来护陵,遂再度相勉,继续苦谏。
《二进宫》剧情简介:
明穆宗死后,太子年幼,李艳妃垂帘听政。其父李良,蒙蔽李妃,企图篡位,定国王徐延昭、兵部侍郎杨波,于龙凤阁严词谏阻,李妃执迷不听,君臣争辩甚剧,不欢而散。徐延昭进谏被斥,深夜去皇陵,乞求先帝显灵庇护。当夜遇杨波赶来护陵,遂再度相勉,继续苦谏。不久李良封锁昭阳院,使内外隔绝,篡位之迹已明。徐、杨二人再次进宫进谏。此时李妃已悔悟,遂以国事相拖,将幼主托付徐、杨,以固明室社稷。后杨波发动人马,卒斩李良。
梁汉森中国京剧意象脸谱十一种分类
(待审核文稿)
紫脸——公孙胜
脸谱象征创意:
紫色象征刚正稳练。公孙胜这个人物属于紫色脸谱类型。
公孙胜脸谱属 “三块瓦脸”的类型,是在脑门和左右两个脸蛋上呈现出三块明显的主色,平整的像三块砖瓦一样,所以叫“三块瓦”。这种脸谱是在“整脸”的基础上,明显地突出,眉、眼、鼻、口的部位;同时又利用眉、眼、鼻、口的界画而突出面部的骨骼,和“三块瓦”不同的是,公孙胜的脑门正中心,增加了一个“太极”的图案,以此强调他是道家子弟。
人物设定:
《黄泥岗》剧中人物。人物装扮:道巾、草帽圈、黑满髯、宝蓝褶子、道坎肩、绦子、登云履、宝剑、云帚。(见梁汉森主编的《中国京剧脸谱荟萃》)
剧情简介:
公孙胜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入云龙,道号一清,蓟州人氏。他与晁盖、吴用等七人结义,一同劫取生辰纲,后上梁山入伙。后离开梁山,回乡探母,直到大破高唐州时方被戴宗请回。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四位,上应天闲星,担任掌管机密军师。征方腊前返回蓟州,潜心修道。
公孙胜是蓟州九宫县人氏,自幼好习枪棒,拜二仙山紫虚观罗真人为师,道号一清先生,学得一身道术,小说《水浒传》中,还有他利用天势地理,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的描写,人称入云龙。他家中虽有老母在堂,但常年云游在外。
梁汉森中国京剧意象脸谱十一种分类
(待审核文稿)
黄色(黄花碎三块瓦脸)——典韦
脸谱象征创意:
典韦的脸谱是以其人物性格设计,黄色花碎三块瓦,以象征枭勇凶暴的性格特征。
脸谱典韦是京剧《战宛城》中的主要人物,他是曹操的得力战将,性格刚烈、骁勇善战。
《战宛城》的故事源于小说《三国演义》。故事是描写典韦和刘绣两个主要人物。典韦在这一段戏中手持尸体大战,描写得淋漓尽致。在京剧舞台上则是一出程式美和功架美的一场戏。典韦是由花脸和武生来饰演,我曾在舞台上看过裘世戎先生饰演的典韦,他的表演极具个性,尤其在脸谱勾画上有独到之处。我画的京剧意象脸谱是侧脸,这是花三块瓦脸,在眼高、鼻高和头眉尖图案上。用了国画的晕染方式,同时,借鉴水墨枯笔方法勾勒,使之更生动,更有威风煞气。黄色为整个脸谱的基本色,展示典韦性格暴躁,红眉毛和嘴岔鼻沟纹均红色描述,均是加强典韦这个人物的个性。在他看骨上以灰色垫底,上面又画了一个他的戟形武器,以说明他能征善战。
人物设定:
“《战宛城》剧中人物,源于《三国演义》。人物装扮:(前)虎头壳、大额子、翎子、狐尾、红耳毛子、红扎髯、黄硬靠、厚底靴、(中)黄蟒、玉带、(后)红龙箭衣、大带、红发髻、马鞭、双戟。”(见梁汉森主编的《中国京剧脸谱荟萃》)
剧情简介:
汉末, 曹操征宛城, 传令禁止马踏青苗, 违令者斩, 不料自乘坐骑受惊而踏麦田。曹假意自刎, 从将劝阻, 乃割发代首以申军令。宛城郡守张绣迎战曹操不敌而降。张绣之寡婶邹氏貌美, 被曹操掳占。张绣知而大怒, 但惧曹营大将典韦之勇, 便用贾诩之计, 遣胡车盗去典韦盔甲、双戟, 夜袭曹营。典韦战死, 曹操大败逃走, 张绣刺死邹氏。宛城之战以曹军失败告终。
历史记载:
典韦,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相貌魁梧,膂力过人。本属张邈,后归曹操。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阵,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梁汉森中国京剧意象脸谱十一种分类
(待审核文稿)
黄色(黄三块瓦脸)——萧天佐
脸谱象征创意:(注,补充梁汉森绘制的脸谱特点)
黄色象征枭勇凶暴;也包括萧天佐这一类人物。……
人物设定:(前)大鞑帽、翎子、狐尾、牵巾、大耳环、黑蟒、玉带、大云肩、红彩裤、厚底靴、(后)箭靠、大云肩、大小枪。(见梁汉森主编的《中国京剧脸谱荟萃》)
剧情简介:
萧天佐,是小说《杨家将演义》中的人物,北辽国承天太后萧太后的长弟,萧天佑的大哥,和萧天佑同为萧太后的左膀右臂。
萧天佐和杨家父子三代为敌,是杨家将的老对手。
萧天佐的形象是粗犷、凶恶。他有一身硬功夫,胯下马,掌中一口五金折铁刀,有万夫不当之勇。传说他是上天神龙转世,刀枪不入,另有宝甲护身,故寻常兵器不能伤身。
北宋时,辽邦肖天佐领兵犯界,北宋元帅杨延景和十家总兵围困在洪州城。杨宗保单骑突围,回朝搬兵。朝中无人挂帅出征,八贤王赵德芳和天官寇准奉旨到天波杨府调兵遣将,佘太君以杨府无有兵将可调推辞。寇准带八贤王溜入后花园演武厅鸣金击鼓,穆桂英全身披挂率领杨家男女兵将威风凛凛而出。寇准采用激将法使其接了帅印,又以赏赐手法将先锋官金印推给宗保。桂英不知夫为先锋,宗保不知妻为元帅。校场点兵,先锋误卯,遇到妻子责夫的尴尬。桂英领兵来到洪洲,宗保未予父亲、桂英道明,两方相见闹出翁媳碰面、翁参儿媳的笑话。宗保正在暗自发笑,却遇帐内帐外、妻子父亲两处传唤,两方责备。肖天佐前来讨战,宗保不谙桂英之策,私自出战,大败而回。桂英责问,反斥桂英惧敌不战。桂英下令军法处置,责打宗保四十军棍。桂英晓以军法大义,宗保领悟妻子情意。肖天佐再来讨战,宗保献计设伏,自己领兵迎战,将敌诱入埋伏。桂英领兵厮杀,致使胎动腹痛。军阵生产,背子再战。刀劈肖天佐,解去洪洲危。
该剧曾有戏曲电影《穆桂英大破洪州》由刘秀荣主演。后来,由关肃霜主演的《战洪州》首次将“靠旗打出手,运到这个戏中,令全国观众叹为观止,惊呼神人”,京剧界两位“神人”男的为李少春,女的为关肃霜,他们两位艺术家文武昆乱不挡,亦文亦武,成为京剧界的一面旗帜。
梁汉森中国京剧意象脸谱十一种分类
(待审核文稿)
蓝色(三块瓦脸)——窦尔敦
脸谱象征创意:
蓝色象征刚强骁勇;是以窦尔敦的人物性格根据设计。
窦尔敦这个人物脸谱来自京剧《盗御马》。“几千年来,没听说过人生得有脸似蓝靛的。窦尔敦的脸谱是由小说描写他的神武亚赛凶猛的天神,所以在脸谱创造上就模仿了神话剧里红胡蓝脸的脸谱,就把他也神话了。窦尔敦的武器是善使虎头双钩,在脸谱的眉间白纹上勾出双钩形象的象征性眉纹。窦尔敦敢于夜入狱营盗御马,就把他印堂纹上勾出一个通到脑门顶头的“胆形”寓意他胆量过人,(裘派谱式画为戟钩形,)由于他的相貌凶猛,就把鼻子鼻窝勾成一个翻鼻孔形象的花鼻窝。”(见《郝寿臣脸谱集》)
“蓝色的“三块瓦”,象征窦尔敦刚强骁猛的基本性格,但是他还有枭勇凶暴的一面,所以在红色的眉瓦上附画一个黄色的犄角形,表现他那争强斗胜的枭勇凶暴。窦尔敦的脸谱可以说是红、黄、蓝、白、黑五色俱全,就可以了解了窦尔敦形成的意义。水蓝色:脑门、脸蛋。黄色底套勾红色:花眉窝、翻鼻孔的花鼻窝和胆形花印堂纹。黑色:眼窝、眉间纹和嘴窝。白色:眉间纹和法令纹。”(见《翁偶虹文集》论文卷)
人物设定:
“人物装扮:扎巾、额子、翎子、狐尾、茨菇叶、红耳毛子、红扎髯、蓝花箭衣、三尖、大内衬大红褶子、红衣褶子、外罩黄蟒、玉带、彩红裤、厚底靴、(下山时脱蟒、背扦大扑刀)”(见梁汉森主编的《中国京剧脸谱荟萃》)
剧情简介:京剧《盗御马》是全本《连环套》中之一折。故事取自清代小说《施公案全集》和《彭公案》。这个人物是裘盛戎派和郝派其它流派常演的一个剧目,裘世戎先生和他的弟子们演的这出戏,我看了不下三十多场,是花脸行当,文武兼备,功架功底最好的展示。以窦尔敦的江湖豪爽,勇猛刚强,骁勇善战而著名的一出京剧好戏。窦尔敦是江湖英雄寨主,私闯御马监,盗取了御马,将官场人物黄天霸羞辱于世,后来又为了黄天霸朱光祖的的一番话又将御马交还黄天霸,展示了这个人物的江湖义气,为朋友承担一切的豪侠性格,因此被中国老百姓崇拜为民间英雄。京歌传唱的歌词“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就是流传在坊间的一个传说。
历史记载:
窦尔敦,河北省献县人,原名窦开山,乳名二东。他上有长兄,排行第二,长得虎背熊腰,故又叫窦二敦。他出身贫苦,其父窦志忠系明朝(公元1368-1644)末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下的将领。
关于窦尔敦这个人物,在清代正史中两大基本史书《清史稿》和《清实录》中都没有记载,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清史料》及《古城瑷珲》和《献县志》等地方志中有文字涉及。
梁汉森中国京剧意象脸谱十一种分类
(待审核文稿)
蓝色(三块瓦脸)——谢虎
脸谱象征创意:
蓝色象征顽强骁勇。谢虎全脸以深蓝色为基础,以窦尔敦、谢虎为代表,江湖侠义、胆量过人。显示了他的人物个性,谢虎脸谱在眉心中间出现了桃形,与剧中故事相关。在他的脸顶上,有一枚桃子和两眉和他的桃叶,以此展示剧情,而蓝色和黑色则展示其人物性格,既凶勇狡猾。
人物设定:
《一枝桃》剧中人物,源于刘奎官藏本,不同于《施公案》情节。人物装扮:大罗帽、黑满髯、蓝抱衣裤、绦子、大带、花褶子、厚底靴、双刀、镖。(见梁汉森主编的《中国京剧脸谱荟萃》)
剧情简介:
谢虎是京剧《鄚州庙》中的主角。李煜之徒谢虎在任丘县,因采花杀死周荣之女、蒋旺之妻,留一枝桃花于壁而去。施世纶至,黄天霸自请访拿,遇旧友神眼计全,计全告系谢虎所为。王殿臣、郭起凤助黄追踪,至鄚州庙恰遇谢虎,黄欲与格斗,谢虎知黄善金镖,约言不得用暗器,黄中计,被谢用毒镖打伤,朱光祖等至,谢虎逃走。
《郑州庙》也叫《拿谢虎》描写采花大盗谢虎杀死周荣之女,又在与黄天霸的对打中,食言不诚信,欺骗天霸,暗器伤人,就是一个采花大盗和失信的坏人,这和京剧《合手高登》一样,也是一出以反面人物为主角的戏,目前已多年未见上演。
梁汉森中国京剧意象脸谱十一种分类
(待审核文稿)
绿色(碎花脸)——徐世英
脸谱象征创意:
绿色象征顽强暴躁,是以徐世英为根据而设计,以绿色为底红色黑色相间。
徐世英的绿花碎脸显示出人物的英武个性,显示了人物的江湖个性,好斗,好友。
徐世英是传统剧目。《通天犀》剧中人物,源于刘奎官整理本。人物装扮:(前)大罗帽、红耳毛子、红扎髯、绿花褶子、(中)黄抱衣库、绦子、大带、手铐、双刀、(后)草王盔、翎子、狐尾、黄蟒、厚底靴、(酒楼至终场,仍“白水滩”装扮)。(见梁汉森主编的《中国京剧脸谱荟萃》)
剧情简介:
徐世英是京剧《通天犀》又名《虎救郎》中主要人物,这是传统的花脸戏。由《白水滩》、《通天犀》前后两部分组成,均可单独演出。豹儿山寨主徐世英人称“青面虎”,醉卧青石板,被官兵拿获。总兵刘子明,派子刘仁杰押赴都城。徐妹佩珠率众劫救,大败官兵。程老学家奴十一郎(莫遇奇)回家为母祝寿,路遇此事,抱打不平,在白水滩一时粗心,误助官兵杀退青面虎徐世英,救了刘仁杰。刘仁杰逃回,刘子明恐朝廷见罪,救子之恩不报,反陷十一郎入狱;并将知情人程老学问罪发配。起解途中,恰遇徐氏兄妹下山,劫程至山寨。许在询问程的犯罪情由时,得知十一郎已被问成死罪即将处决,义愤填胸,当即改扮下山,劫法场,救十一郎回山。
梁汉森中国京剧意象脸谱十一种分类
(待审核文稿)
绿色(碎花脸)——蚩尤
脸谱象征创意:
绿色象征顽强暴躁。蚩尤脸谱在京剧常演的剧目中,并不经常出现,或者说只有这一出戏才出现,说明了京剧脸谱设计的严谨和严肃性。虽然就在这一出戏里出现,但也要专门为此而设计脸谱。人物设定的基础,就来源於传奇演义中的描述而来。
京剧意象脸谱选择这谱式就是因为想说明京剧脸谱的意义。这个脸谱在传统绘制的基础上,将蚩尤面部重点强调,以浓淡干湿的笔法分别不同的将“牛首”类似的部位进行夸张和描述,使之更深刻,更对观者有吸引力。整个面部的基本色以绿色为主,同时,加有红色、黄色,更加突出人物的个性,更有着上古时期的原始造型成分。
代表剧目:
历史记载:
蚩尤是上古黄河下游东夷部落的杰出首领。相传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
蚩尤,中国神话传说上古时代九黎氏族部落的首领,骁勇善战,是兵器的发明者,始祖。相传蚩尤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和炎帝同属一个部落。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铜头铁额,十指脚趾,个个本领非凡。
上古时期,蚩尤带领九黎氏族部落在这中原一带兴农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明天道、理教化,为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贡献。河南、山东、河北交界处地区被称为“九黎之都”。
河北省涿鹿县境内现存有蚩尤坟、黄帝泉(阪泉)、蚩尤三寨、蚩尤泉、八卦村、定车台、蚩尤血染山、土塔、上下七旗、桥山等遗址遗存。
梁汉森中国京剧意象脸谱十一种分类
(待审核文稿)
黑色(十字门蝴蝶脸)——张飞
脸谱象征创意:
黑色象征鲁莽直爽;是以张飞为根据设计的。
张飞脸谱是黑十字门蝴蝶脸,它从脑门经印堂至鼻梁上一条黑线直贯而下,加大眼圈又稍弯曲,以示性格刚强但粗中有细,向上飞扬的半弧圆眉毛又真像豹子的竖眉;鼻窝的画法不同于项羽的“怒脸鼻窝”,而设计“笑脸鼻窝”表现张飞刚中有柔,幽默的性格。
张飞脸谱一出场就能让观众对他都感觉到愉快喜乐。任何人只要勾上这个脸谱,出场无须通名报姓,观众就知道是“张三爷”,就会被逗引得喜笑颜开。人们在大笑的时候是眼梢低垂,嘴角频频往上翘动,把颧骨耸起很高,把脸蛋耸起很窄。张飞脸谱的勾法正是抓住了这一形象特点,而且巧妙的把这特点夸大的勾在脸上。就是把眼窝的眼梢部分勾的特别低垂。把鼻窝的嘴角部分勾的特别高耸。把颧骨脸蛋部分衬的特别高窄。勾出的是一个十足的乐像。
张飞的眼窝勾法是大笑形象,不但眼梢低的特别下垂一块,而且把整个眼窝勾的大笑时:作出波浪式有起有伏的形象。张飞脸谱的蝴蝶姿式勾出来要有张翅要飞的神气。(见《郝寿臣脸谱集》)
人物设定:大额子、黑耳毛子、黑扎髯、黑硬靠、厚底靴、丈八蛇矛,《训弟》一场、忠纱、茨菇叶、蓝官衣、玉带、折扇。
代表剧目:
《三结义》、《借赵云》、《打曹豹》、《夺小沛》、《古城会》、《金锁阵》、《三顾茅庐》、《唱坂坡》、《回荆州》、《芦花荡》、《黄鹤楼》、《夺阿斗》、《瓦口关》、《造白袍》等。
历史记载:
张飞,字益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刘备长坂坡败退,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没人敢逼近;于江州义释严颜;汉中之战时又于宕渠击败张郃,对蜀汉贡献极大,后被范强、张达刺杀。后主时代追谥为“桓侯”。
梁汉森中国京剧意象脸谱十一种分类
(待审核文稿)
黑色(十字脸)——项羽
脸谱象征创意:
黑色象征鲁莽直爽;也包含项羽这一类人物。
项羽(西楚霸王):(黑色十字脸谱式)京剧《霸王别姬》中主要人物,项羽以其八面威风、能攻善战而称霸于世,然而缺少智谋令其被困垓下,美女虞姬为断他之念自刎于军帐,演绎了一曲英雄美女的悲歌。
项羽的脸谱和张飞的脸谱是两个极端象征:张飞的脸谱是个仅有的大笑形象,项羽的脸谱是个大哭形象。京剧的项羽脸谱是来源昆区《千金记》里的《十面》和《别姬》等出的勾法。后来机会观摩杨小楼先生的《别姬》,看到他一边舞蹈一边唱《垓下歌》的那一场,他兼用声音的悲哀和脸谱的特点感动观众。我这才从脸谱结合表演中,体会出来这个脸谱处处是大哭的形象。寿字眉勾得笔画七歪八斜,就是大哭时揉搓的眉毛一片散乱的样子。眼窝勾的眼梢低落,鼻窝在鼻尖上勾上一个白点。有特别高起一块突出的样子。如果我们对镜子作出嚎啕大哭的样子,就会在哭像中领会出来:你咧开大嘴一哭,下巴往下一落,牵动脸上肌肉一拉紧,眼梢自然连带低垂下来。鼻翅随着一拉长,鼻尖自然突起高出一块。
项羽是个悲剧人物。由于他刚愎自用,骄傲自负,气量狭小,不用范增,不容韩信,终于有垓下的失败。他的经历是一个历史教训。所以项羽脸谱勾出一副哭容是有意义的。(见《郝寿臣脸谱集》)
人物设定:
《霸王别姬》剧中人物,源于《西汉演义》。人物装扮:黒夫子盔、黑满髯、黑软靠、厚底靴、佩宝剑、。(别姬后加)大枪、马鞭。尾长:卸盔戴甩发。(见梁汉森主编的《中国京剧脸谱荟萃》)
代表剧目:
《鸿门宴》、《陵母伏剑》、《取荥阳》、《霸王别姬》等剧。
历史记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芈姓,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军事家,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刘邦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而死。
梁汉森中国京剧意象脸谱十一种分类
(待审核文稿)
油白色(三块瓦脸)——马谡
脸谱象征创意:
油白色象征飞扬肃杀;是以马谡为根据设计的。
人物设定:
“马谡在京剧《失街亭》人物装扮:绿扎巾、大额子、黑满髯、绿硬靠、厚底靴、枪。(带斩谡时:甩发、面牌、箭衣、绿靠牌子、大带、手铐)。”(见梁汉森主编《中国京剧脸谱荟萃》)
历史记载: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
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
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立下军令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
梁汉森中国京剧意象脸谱十一种分类
(待审核文稿)
太监脸(油白色)——伊立
脸谱象征创意:
油白色象征飞扬肃杀,还有伊利这一类人物;
伊利的脸谱,就是 “油白太监脸”,用油白象征他肃杀跋扈。眉子用犀利的笔锋,画成枣核行;眼形式用犀利的笔锋,画出见棱见角的宽厚眼瓦;尤其是鼻子旁边的法令纹,配合白色套红的嘴岔,必须勾画出撇嘴剌嘴的狂傲神态,突出太监的乖僻个性。同时,脑门上也要画个红色或紫色的圆点,表示他们是太监,因为太监也以“出家人”自居,所以袭用和尚脸上的标志。
“《黄金台》的伊利是一个阴险凶狠的太监,给他勾上油白色脸谱来表现他的凶暴形象和阴险性格,在这个脸谱里勾的大枣核眉形、切菜刀形眼窝、菱角形嘴、脑满肠肥样子的脑门纹和一脸横肉形象的两腮纹,都和刘瑾、王振的脸谱相同。”(见《郝寿臣脸谱集》)
人物设定:
“《黄金台》剧中人物。人物装扮:荷叶盔、白龙箭衣、大带、黑马褂、三尖、厚底靴、宝剑、马鞭。”(见梁汉森主编的《中国京剧脸谱荟萃》)
剧情简介:战国,齐湣王宠邹妃,用太监伊立,沉于酒色,不理朝政。邹妃、伊立,欲害太子田法章,诬以戏妃,齐王大怒,即命伊立搜斩太子。太子闻信,乘夜逃出宫。适遇田单巡街,获之,藏于田府中。伊立大索太子不得,将至田府。田单闻信,急将太子改妆,伪为田单妹。未几伊立来搜府,竟被混过。伊立去后,田单与太子又扮做兄妹进香,连夜出关。关吏再四查问,行贿得脱,逃至即墨。后燕昭王使乐毅伐齐,一朝下七十余城。赖田单出奇计,用火牛阵大破燕军,齐地尽复。太子返国即位,田单亦至上卿,齐都失守,齐湣王被弑,邹妃、伊立死于乱军之中。
梁汉森中国京剧意象脸谱十一种分类
(待审核文稿)
整脸(水白色)——曹操
脸谱象征创意:
水白色象征阴险疑诈;是以曹操为根据设计的。
“曹操的脸谱,整个面部用白粉涂抹。在整个的大白脸上,用水墨的线条只画出眉、眼纹理,没有其他的花纹图案,看来是生活的写实,其实不然。曹操的本来面目可能不是这样毫无血色的煞白,创造脸谱者,为了突出曹操这个人物的多疑多诈、残忍阴险,在象征性的指导思想下,才把他的面部整个涂白,一方面是用评书艺人所讲述的“阴狠毒辣、面无血色”来形容他,一方面是用白色的涂抹来形容他奸诈多疑,常常用一副假面孔待人处世。”(见《翁偶虹文集》论文卷)
水白脸多半是勾在权贵卿相的脸上,如曹操、司马懿、潘洪、严嵩等一流人物。把这一流人物勾上水白脸,主要的是表现他们生活优越、心宽体胖和性格深邃,居心叵测;表面上笑容满面,实际是笑里藏刀,不以真面目示人。
在表情纹上,求其在表演效果上能够“眉头一耸,计上心来”。眉心一皱有诈意顿萌,眉心一拧有杀机顿起的表情作用。
曹操脸谱勾三角眼,体现三角眼是一般人在一边看人、一边转动脑筋琢磨人的时候,眼珠往上一翻,眉心稍微一皱,往上一耸,眼梢自然低落,成为三角眼样儿。这是工于心计,善算计人的形象,又是半睁眼在打主意,不正视人的神气。
一般脸谱在夸大形象上都是展宽脑门,把脸面上部的颜色深深勾入脑门以上进入发际三四指的地位,唯独曹操脸谱勾窄脑门,只勾在发际以下。这种在脸谱上创造的形象,用“扬头老婆低头汉——难斗”这句歇后语来概括,意思就是曹操是个难斗的人。
人物设定:
《阳平关》文阳、黑满,老年时:黪满髯、红蟒、玉带、彩裤、厚底靴、有时挎宝剑。(见梁汉森主编的《中国京剧脸谱荟萃》)
代表剧目:
《捉放曹》、《斩华雄》、《战宛城》、《白门楼》、《许田射鹿》、《血带诏》、《青梅煮酒论英雄》、《斩车胄》、《击鼓骂曹》、《白马坡》、《灞桥挑袍》、《徐母骂曹》《长坂坡》、《汉阳院》、《汉津口》、群英会》、《华容道》、《战渭南》、《冀州城》等。
历史记载: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梁汉森中国京剧意象脸谱十一种分类
(待审核文稿)
整脸(水白色)——董卓
脸谱象征创意:
水白色象征阴险疑诈,代表董卓这一类人物。
董卓的脸谱与京剧脸谱中的水白谱式大致相同,董卓的惨灰色居多,显示董卓年纪大了,眉、眼、嘴角色的线条,都参照曹操的脸谱画法。京剧意象脸谱将水墨渲染加大,灰色加大,无脸庞边际,使之富贵之态更为显明,更典型,更写意。
人物设定:
《吕布与貂蝉》剧中人物,源于《三国演义》。人物装扮:(前)文阳、黪满髯、黪鬓发、红蟒、玉带、厚底靴、宝剑、(后)相巾、黑花褶子。(见梁汉森主编的《中国京剧脸谱荟萃》)
历史记载: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生于颍川。东汉末年献帝时军阀、权臣,官至太师,封郿侯。于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
董卓作战粗猛有谋,力建战功。又先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战役,颇著威名。中平六年(189年),受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所召,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不久令其弟董旻联合吴匡杀掉上司何苗,又招揽吕布杀掉丁原,很快就吞并了附近两大军阀兵力。随后董卓废少帝,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且不久就弑害了少帝及何太后,专断朝政。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袁绍联合关东各地刺史、太守,爆发董卓讨伐战。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孙坚击败,退守长安。
董卓在朝野内外都广布亲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饰及车驾,呼召三台。司徒王允设反间计,挑拨董卓大将吕布杀死董卓,结果成功。初平三年(192年),董卓为其亲信吕布所杀。
梁汉森中国京剧意象脸谱十一种分类
(待审核文稿)
灰蓝色脸——敖闰龙王
脸谱象征创意:
灰蓝色象征老年残暴,是以敖闰龙王这一类人物为根据设计的。
敖闰这个颜色为瓦灰色脸,是京剧脸谱象征色彩中的十一种色彩之一。神仙脸也由“三块瓦脸”和“碎脸”变化而来。主要是表现神佛的面貌,多用金、银色,格局取法塑像,代替过去演戏用面具的传统。
泾河龙王,是在《西游记》的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中首次登场的虚拟人物。
因为袁守诚能够算出泾河水族的位置,泾河龙王深感愤怒,化作白衣秀士,去长安城寻袁守诚的麻烦,让他推算明日降雨的时间点数,并留言如若算错,便要赶他出城。结果天庭突降圣旨,要求泾河龙王明日降雨时间点数与袁守诚的推算完全一致。泾河龙王不愿服输,私改了下雨的时辰点数,触犯了天条,结果被天庭知晓。袁守城让他寻唐皇李世民求助,李世民承诺救他,但最终仍被人界天官魏征于梦中所斩。其魂魄死后一直纠绕李世民,最后拉着李世民的魂魄去了阴司对质。阴司偏袒李世民,放其还阳,泾河龙王的魂魄被阴司强入轮回。
梁汉森中国京剧意象脸谱十一种分类
(待审核文稿)
灰蓝色脸(花元宝脸)——杨林
脸谱象征创意:
灰蓝色象征老年残暴,适于杨林此类戏剧人物;
京剧杨林的脸谱颜色设定,是根据《说唐全传》“面如博粉”、“两道黄眉”的叙述而勾画的。 “杨林脸谱是由“整脸”形式发展形成的。保留了左右两颊的主色,把脑门的主色缩为一条色条,勾出幅度,突出眉形,表现老年人的面貌形态和丰韵隆鼻的峥嵘骨骼。”(见《翁偶虹文集》论文卷)
人物设定:
杨林的服装设定是根据“身长九尺,腰大十圈”等武器是“善使两根囚龙棒,每根重一百五十”而设计的。这个人物是京剧有关隋唐演义,瓦岗寨,打登州,四平山等一系列故事紧密相连的人物。
《打登州》剧中人物,源于《响马传》。人物装扮:(前、后)八面威(或侯帽)、翎子、狐尾、白满髯、黄硬靠、红彩裤、厚底靴、虬龙棒、(中)白蟒、玉带。(见梁汉森主编的《中国京剧脸谱荟萃》)
历史记载:
杨林,字虎臣,《说唐全传》《兴唐传》中的虚构人物,天下第八条好汉,隋文帝杨坚的弟弟,隋朝开国九老之一,为隋王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过汗马功劳,被封为靠山王。他武艺高强,手持一对虬龙棒,后在隋朝统治濒临瓦解之际,设计做最后殊死一搏,事败,被第七好汉罗成的绝技回马枪刺死,其历史原型是杨爽。
杨林,隋朝靠山王,与伍建章、韩擒虎等并称“兴隋九老”,面如傅粉,两道黄眉,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善使两根囚龙棒,每根重一百五十斤,有万夫不当之勇,在大隋称第八条好汉。出场时为周国为行军都总管,率军攻打北齐,秦琼的爷爷秦旭当时在晋阳护驾,杨林攻破晋阳,秦旭战死。杨林率军攻打济南,济南守将是秦琼的父亲秦彝,因北齐丞相高阿古开门投降,济南城迅速失守,秦彝战死,杨林将秦彝盔甲收藏。
杨坚仰仗杨林之力,夺了周国江山,建立隋朝,封杨林为靠山王。幽州罗艺引兵攻打冀州,杨坚就派杨林前往救援。杨林到冀州后,罗艺提出的三个条件,杨林上表朝廷后获准,罗艺得以永镇燕山,听调不听宣。平定罗艺后,杨林班师回朝。杨林是京剧戏中重要的人物之一。
梁汉森中国京剧意象脸谱十一种分类
(待审核文稿)
金银色——赵天君武财神
脸谱象征创意:
金银色象征神佛精灵。武财神赵天君也是一个代表。
人物设定:金大蹬、红彩绸条、黑满髯、黑软靠、厚底靴、链。
剧目简介:(注释:剧目简介和剧情简介不同。前者包括介绍剧目的前因后果;后者仅限于故事介绍)在中国京剧传统剧目中,原名《安天会》,又名《大闹天宫》,杨小楼代表作。现在演出删去悟空被擒情节,并在国外演出。取材于小说《西游记》第五-六回,《孤本元明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升平宝筏》。
《闹天宫》一剧的前身是《安天会》,后由李少春、翁偶虹等将此剧改编为《闹天宫》,是京剧中的传统经典剧目。《安天会》是以孙猴子为主角的,故提起《安天会》就不能不提猴戏,猴戏即孙悟空戏,广受戏迷追捧,民国时期戏曲舞台上的猴戏尤其欢迎。
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杨小楼、盖叫天、李万春和李少春等都很擅长《安天会》(《闹天宫》)这出猴戏,在齐天大圣形象的把握中,也各有各的特点。
1953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在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闹天宫》后获奖。
剧情简介:
孙悟空到龙宫借用兵器,龙王对他十分藐视,骗他去搬动定海神针铁。不料孙悟空神通广大,把定海神针铁变为称手的兵器——金箍棒。
龙王悔恨,到天宫恳求玉帝捉拿孙悟空。李长庚献策招抚。把孙悟空骗到御马监养马。孙悟空识破秘密,大闹御马监,返回花果山,树立起“齐天大圣”的旗号。
李长庚再上花果山假意请他赴会蟠桃宴,悟空来到天宫,从仙女口中得知蟠桃宴并未邀请于他,悟空一怒之下,大闹瑶池,饱吃金丹。
玉帝派二郎神来捉拿孙悟空,因他食用金丹,已变成钢筋铁骨,刀枪不能伤身。玉帝又把他送到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用火烧炼。孙悟空仍然活跃地跳出炉来。
天宫集中兵力,在李天王率领之下,和孙悟空大战。最后被机智而又勇敢的孙悟空打得大败。
孙悟空在众小猴欢呼簇拥之中,高唱凯歌,胜利回山。
梁汉森中国京剧意象脸谱十一种分类
(待审核文稿)
神仙脸(红色)——汉钟离
脸谱象征创意:
京剧意象脸谱汉钟离,是我创造的时尚京剧意象脸谱的典型谱式之一。这个脸谱取材於京剧传统脸谱,但已经随着时代审美特征而进行了新的创造,正中脑门上的桃形画法,采用齐白石画桃方法而用了枯笔结合,桃叶湿润向上飘扬,颇具喜庆,两条金色眉,显示了人物是八仙之一。整个构图飞扬,飘逸,喜气洋洋。这个脸谱在我为台湾百岁老艺人戴绮霞登台演出纪念献礼时,更是将桃子放大为整个头顶部,更有长寿合美,百岁寿诞之意。
人物设定:
“《八仙过海》剧中神仙人物,源于民间传说。人物装扮:双髻黑头套、月牙箍、八仙衣、老布袜、登云履、象板。”(见梁汉森主编《中国京剧脸谱荟萃》)
剧目简介:汉钟离的记载是唐朝的一个有传奇色彩的道士;在宋朝被道教全真教奉为祖师。因而在民间传说的八仙中,成为资格最老的一位神仙,因此在民间就有了许多具有神秘色彩的故事,也就成为戏剧创作的题材,早在元杂剧《钟汉离度蓝采和》中就创作了汉钟离的故事;京剧剧目的代表作品就是取材民间传说的《八仙过海》(又名《蟠桃会》)。
在《八仙过海》的剧目中塑造了汉钟离和其余七仙共八仙,演绎了以汉钟离为首的八仙蟠桃会酒醉而归,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
历史传奇:
钟离权姓钟离,生卒年约(公元168.农历7月27日-256)东汉、魏晋时期人物,中国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权,字云房,一字寂道,号正阳子,又号和谷子,汉咸阳人。
因为原型为东汉大将,故又被称做汉钟离。少工文学,尤喜草圣,身长八尺,官至大将军。后因兵败入,乃隐于晋州羊角山。道成后,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全真道尊他为“正阳祖师”。后列为全真北宗第二祖。亦为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元世祖尊其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元武宗又尊为正阳开悟传道重教帝君,相传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列入八仙。二郎坝成极阴绝地,居住者后人渐衰而绝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