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与PTA的套利对冲

标签:
期货 |
分类: 【投资理论】 |
跨品种套利主要是指在买入或卖出某种商品(合约)的同时,卖出或买入相关的另一种商品(合约),当两者的差价收缩或扩大至一定程度时,平仓了结 的交易方式。从套利机制上讲,商品期货套 利划分为两种套利类型:内因套利和关联套利。
本文主要针对关联套利进行研究分析,此时我们通常会考虑两个品种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品种之间的相关性越强,出现跨品种套利 机会时的投资风险相对就越小。除了直属的联系外(如大豆和豆粕、豆油等),另一种较为常见的,就是替代性套利,棉花和PTA期货之间的关系则属于后者。
涤纶的学名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经过喷丝形成极细的纤维,简称为聚酯纤维,于1953年 才开始工业化生产,由于其性能好、用途广,所以发展很快,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一种化学纤维。涤纶短纤维主要用来与棉、毛、粘胶、麻以及其它化纤混纺制造各 种衣用纺织品。
PTA(精对苯二甲酸)是涤纶短纤的主要生产原料,用量占到涤纶短纤生产成本的80%以上,同时PTA和涤短之间价格波动的R方为0.934, 这使得PTA成为纺织企业规避涤纶价格风险的一个主要渠道。
PTA的下游产品—涤纶短纤可以用来与棉花按照一定的配比混纺制造成各种衣用纺织品。产业链上的交叉就使得PTA和棉花存在一个间接替代关系,这也是PTA和棉花对冲交易的重要基础。
棉花和涤纶短纤是国内的两个主要棉纺原料,二者之间存在相互替代关系。一般情形下,纺织企业按照订单生产产品,而配棉比是由订单规定的,纺织企 业可选择的余地不大,但也不排除在出现特定价差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地调整纺纱原料中涤短和棉花比例。通过对2010年的棉花和涤短 现货价格的之间的统计和相关性分析,两者之间的R方为0.724,成为两大棉纺原料之间能相互替代的基础条件。
基于棉花与化纤的替代作用,PTA与棉花价格呈负相关,如2007年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63。从历史数据来看,二者的相关度总体不高,原因 在于棉花价格对涤纶短纤的影响要在价差达到一定幅度后才会发生作用,同时生产调整和市场反应存在滞后性。但是PTA和棉花的价差走势与棉花价格走势相关性很强,R方达到0.86,为PTA和棉花套利提供了机会。
棉花价格对涤纶短纤的影响通常要在价差达到一定幅度后才会发生作用,这实际上和企业的经营实践是相符合的。企业更换原材料需要付出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成本,所以企业对于棉花和涤纶价差变动有一定容忍度,在价差变动不大的情况下,通常企业会安于现状。只有当价差扩大到采用替代性材料所增加的收益远远大于所增加的成本时,企业才会考虑采用替代性材料,会增加对价格偏低材料的需求并对其价格产生向上推动,降低对价格偏高材料的需求也就会对其价格产生向下拉动,从而促使两者价差趋于缩小。
所以说买TA卖棉花的套利最终何时取得效果,决定权在下游纺织企业手中,最终要靠原材料消费的替代性促使二者价差回归正常区间,这一过程必然是漫长而反复的,这也是为什么以前发生过,棉花上涨开始多次有人提出该套利模式,但是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价差越卖越大的被动局面,究其根源,就是纺织企业的采购替代性还没有发挥作用。
最后提醒投资者,跨品种套利与同品种期现套利最大区别是,期现套利在交割之日就是价差归零之时,而跨品种套利的价差回归通常与实业经营调整周期相关,需要靠基本面变化才能催生回归,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较大不确定性,所以跨品种套利者应熟悉相关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