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放假的几天,欣欣大部分时间在外婆家渡过,妈妈则在商场渡过:)有哥哥姐姐陪着玩,小欣欣对妈妈也没那么粘了。每天都嚷着“我要到外婆家,我要到外婆家”,除了哥哥姐姐,外婆家的零食估计也是吸引小妞的重大原因。几乎天天都听见舅妈“告状”,说欣欣吃了多少饼干,不能再吃了,平时在家,小妞吃零食都是被限制的,到了外婆家,跟着哥哥姐姐一起吃零食,一起看动画片,一起玩玩具。。。。。。写着写着,我都感觉小欣欣太幸福了,哈哈。
欣欣最喜欢和康康哥哥一起,而康康平时都是最小的,只有在欣欣面前才有当哥哥的感觉,所以两个人要好的不得了,康康一到外婆家,就喊着“小欣欣呢,小欣欣呢”,而欣欣则当仁不让,康康哥哥的玩具全部据为己有,嘴里还说:“这是我的,这是我的”,总是把小哥哥惹急。欣欣还有个“毛病”,心情好的时候,总是这里“打”一下哥哥,那里碰一下,看上去就是在“欺负”哥哥,弄得康康老告状:“妈妈,小欣欣打我”。
桐桐姐姐买了面具,几个小孩子一起玩。大舅舅说面具上有粉,要给欣欣洗洗脸,小妞在旁边听见了,抽了一张纸跑到另外一个房间,垫着脚尖给康康哥哥擦脸,呵呵。
年三十,看完春节联欢晚会夜里12点多了,大人们都有点累了的感觉,这时候,欣欣的精神是所有人里面最好的,蹦啊跳啊,和外公外婆一起玩“维吾尔族的小姑娘来了”的游戏,一会冲到外婆怀里,一会扑进外公怀里,那个兴奋劲让我自叹不如,全家都坐着看她的表演,呵呵。
小妞的“叶公好龙”也让我印象颇深,大家要去放花炮,小妞嚷着让去,说:“我要放炮,我要放炮”,鉴于她平时听见鞭炮声就吓的要命,
我让她不要去,在家里玩,小家伙不依,一定要去,于是抱着她跟在一群人后面,我问她:“你放不放鞭炮?”,回答斩钉截铁:“放!”。第一个鞭炮一响,小妞就吓坏了,头钻在我怀里,嘴里哭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再怎么跟她说“不怕,很好看的”都不行,只好抱着“鸵鸟”回家。事后,小妞说:“康康哥哥放鞭炮,桐桐姐姐放鞭炮”,妈妈问:“你放了没?”,小妞说:“放了”,晕,我又问:“那钻到妈妈怀里,大哭的是谁啊?”,回答说:“我”,够诚实的:)我又继续:“那你还说你放了,羞不羞?”,小妞伸出食指刮着自己的脸,说:“羞,羞”,呵呵,可爱的欣欣。
小妞的“掩耳盗铃”也是越演越烈,每当我教育她,说了她不满意的话,问她“听见没”,总是回答“没有听见”,似乎这样就可以不听妈妈的话。一次吃饼干,妈妈告诉她:“这一块吃好了不能再吃,听见没有”,回答是:“没有听见”;七天长假过去了,妈妈跟她说:“明天妈妈就上班了,你在家要乖,听见没有?”,回答依然是:“没有听见”:)
有一天晚上,小妞和妈妈躺在床上,妈妈已经昏昏欲睡,小妞说:“我最喜欢妈妈了。”,一下子把妈妈的瞌睡赶走,问:“你刚才说什么?”,小妞又重复“我最喜欢妈妈了”,妈妈幸福的晕了:)同时奇怪她怎么会用“最”这个词,后来告诉爸爸,爸爸说是他的功劳,他教的,呵呵。
小妞在似懂非懂的年纪,大家喜欢逗她:“欣欣的坏脾气像爸爸,还是像妈妈”,小妞回答:“象爷爷”,看来人家不仅不随着你的问题答,还有创新;问:“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小妞紧闭着嘴,不予回答;问:“欣欣聪明还是雯雯姐姐聪明?”,答曰:“欣欣聪明”,呵呵,难道姐姐懂得比你少吗?
欣欣在外婆家,想妈妈了,嘴里就叫“妈,妈”,小家伙不会说“想”,叫“妈”表示她想妈妈了。提起欣欣叫“妈”,她发“妈”的音是第四声,有点“姆妈”的音,爸爸说怎么这么土,叫“姆妈”,让她叫“妈妈”,小妞故意作对,一连叫了十几声第四声的“妈”,然后来了一声标准的“妈妈”,呵呵,表明她不是不会叫,是不愿意叫。有时候小妞叫第四声的“妈”是在撒娇,会不停的叫,妈妈就不停的应,成了母女俩的一个小游戏。欣欣有事没事的叫“妈”,爸爸很吃醋,说:“一天要叫一百次妈妈,叫声爸爸”,呵呵。
阳光下的小妞








我像个女兵吗?欣欣穿着康康哥哥的马甲。




帅气的康康哥哥

漂亮的桐桐姐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