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书破解》——孙武家79代世代珍藏之奇书!!

(2010-02-21 21:42:01)
标签:

物象

陈完

无字天书

孙武

杂谈

分类: 上古文化

http://s9/middle/575ad4b3g801ced5d9758&690

《天书》的命运

与《周易》相比而言,《天书》的命运就没有那么好了,孔子没有动为它做广告的丝毫念头,因为他在有生之年可能压根就没有见过这本书,即使在别的国家不经意间有缘翻阅,也会当作一本“怪力乱神”的兵书而弃置一旁。

 

《天书》又被称作《无字天书》。美国动画大片《功夫熊猫》里,正邪双方为了一本武功秘笈斗了个不亦乐乎,熊猫阿波费尽千辛万苦拿到手,一看傻眼了:咋一个字也没有。可是,阿波凭借他对中国佛、道两家深厚文化底蕴的独特领悟,终于无中生有般地神功天成,最终击败了对手黑豹,和平谷从此再获和平。英国007号特工邦德先生,他费尽心机深入虎穴摆脱顽敌,拿到了一封记载着重要情报的密信,展开一读,竟也是白纸一张。邦先生一筹莫展之际,神秘女郎反水相助,密藏的神奇药水所撒之处,英联邦标准字体写就的字迹自行显现,英雄美女联手出击为拯救世界和平再立新功。虽说《无字天书》最初传世的初衷也是为了帮助古代的仁者用武力去为百姓谋取和平,但它的“无字”指的不是以上的两种情形。

《无字天书》原先是有字的。传说黄帝幻影神游九天御库,后将神游所见转告当时操理国政内务的姬氏,姬氏作《甲经》三卷:《千阵图》、《天书》和《玄九天太无极》。其中第二卷“天书”又名《大小周天》,最初以文字记载,只至春秋时代才有人据此配以图示,图示部分单独留存,即后世所说的《无字天书》。

 

据陈宇先生初步考证,《天书》图示物象的作者至少生活在公元前七世纪下半叶,也即春秋时代的早期——齐桓公称霸武林的时代。作者以及他的爸爸、他爸爸的爸爸究竟是谁?因为年代实在太远,已经说不清楚。还是据《天书》传人——今辽宁丹东人孙耀君先生引用祖辈的传说提供了一种说法:公元前672年,陈国的陈完避宫廷内乱,从中原远走齐国,或是他,开始了《天书》文本的绘图工作;或是他的爸爸的爸爸就已经开始绘图,而陈完只是一个传承者,他和他的后代继续绘图。这个陈完在有记载的历史上默默无闻,但是他的下八代中有一个人却是现在人所尽知的,他就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且论文集排在数千年畅销书排行榜前列的军事家——孙武。

 

孙武的论文集就是现在流传千古的《孙子兵法》,被世界公认是人类兵学之祖。说到这儿,大家可能有个小小的疑问,陈完的下八代不是姓陈吗?怎么又姓孙了呢?其实孙武原本就叫陈武,改姓孙这是查有实据的,他的曾祖父陈无宇、祖父陈书都是齐王麾下能征惯战的领军之人,陈武12岁时,他的祖父因功被齐王赐姓“孙”。孙武后世还有一个著名的军事家,他就是与同门师弟庞涓斗法最终赢了的那一位,他也写了一部传世的论文集——《孙膑兵法》。

 

有人就奇怪了,孙家这一家人真是行啊!整天鼓捣撺掇着人家打仗,打赢了打输了就总结一下出一本军事名作,一出还就是一个系列,精到之处让后人难以望其项背。那么,孙武和孙膑,他们的本事跟谁学的,怎么天生他们就能吃这碗饭呢?而那本一直在他们手里搁着的《天书》,在为一个家族不断制造军事天才的时候,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一种作用呢?

 

《天书》传人孙耀君先生,他自称是孙武的第79代孙,他祖辈相传和守护的这部奇书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经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力量予以破解,这种破解的结果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震惊和感叹呢?《无字天书》难道仅仅就是一本古代军事图谱吗,它最终的使命又将会是怎样的呢?

 

《天书》非兵书

《无字天书》现存图示物象428个。有人认为所谓“天书”,是道家的画符,道士用来发布敕令捉鬼降妖的,我的看法是,道家沦落到装神弄鬼骗人钱财的地步是比较后来的事情,在他们的祖师爷老聃和庄周更早的时候,这些图示物象就已存在,道家无人能辨的画符可能还都是从“天书”上获得的灵感;又有人认为“天书”纯粹是古人没事画着玩的,可是当他自己尝试着去创作一番的时候,他就会发现难度其实很大,不但428个图示物象毫无重复,而且个个构图优美、精巧绝伦,如果真的能碰巧创造出一两幅来,完全可以籍此免试入读中央美院,毕业后靠装饰这个行当谋取一生衣食无忧。

 

那么“天书”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

今天拥有“天书”版权的孙氏族人认为,它和《射雕英雄传》里虚构的“武穆遗书”一样,都是一部在手、赢遍神州的古代“核武器”——绝世兵书。前面曾经提到的孙武和孙膑,他们都是从这本传家镇宅之宝里获得滋养浸润,加之自身领兵作战的实际经验,最终才各自先后写出传世兵法著作的。

 

几千年没人能看懂用活的《无字天书》终于被今人破解了。这个人是谁?一位军人。200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七十周年在即,“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活动的总顾问和策划、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史著名专家——陈宇大校走进了我的视线,并专程来到合肥接受了安徽电视台的采访。当我在为专访的主持人准备采访文案的时候,发现这位新时代的军人,时值中年,却已是著述颇丰,40多部专著详论古代兵法、军事历史、战争战略、国家安全研究等诸多方面,甚至还在科普作品、故事创作、文学理论等方面也有独特建树。殊不知,当陈宇先生接受我们的采访之际,他一直躬身实践、勤于著述,怀揣破解“无字天书”这个宏大计划与使命已然六年之久。

 

既然身为军人,那么他在破解“无字天书”之时,自然而然地就会为这种创造性的复原工作打上军事学的烙印。

 

《天书破解》如同传世的《周易》一样,用简单的一句话解释一个图符。《周易》中先是并出卦符,然后卦名卦辞随之;《天书破解》也是这样,先是一副陈宇先生毛笔精心绘制的天书图示物象,其下以四字或五字的一句命名,右侧文字述其要旨。

 

为方便读者正确读出一些非常用字和查阅书后附录的天象云图,“天书”破解者特意为428个已破解的图示物象标上汉语拼音和数字代码。比如随机抽取一例,077矢相矢破shi xiang shi po,图示物象:两个箭头表示来自两个方向上的强力对峙,两边各自的两条横线示意双方力量相当,势均力敌。陈宇在解读中运用《孙子兵法·军争篇》和《孙膑兵法·积疏篇》予以引证——“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法之争也。”“毋以众当众”、“ 毋以疾当疾”,认为他们说的都是“应该以迂为直,不能以硬碰硬”的辨证思想。

 

比如,157师老必疲shi lao bi pi,图示物象是:象征道路的平行双线与两侧“Ⅱ”形,示意军队多次出征;倒下的旗帜,表示兵疲将乏。陈宇的解读是:军队打仗太频繁,时间过久,战斗力必然会降低。

 

再比如一个值得玩味的破解,274彼此舌枪bi ci she qiang,图示物象中,上部的两个短横表示“彼此”,下部图形很形象地画出了口中伸出的长舌和由此生出战斗状态的矛枪。陈宇解释为因为口舌之争而引起的战争,战斗双方都已筋疲力尽,最终还要回到谈判桌前,以舌代剑,互相讨价还价,失败的一方也要尽量要求适合己方的投降条件。

 

还比如,338抽筋挖肚chou jin wa du,图示物象上部左右的两条螺旋线,代表“抽拉”;中间的一长竖,代表“筋骨”;下部左右分别有两把长刀,代表“挖取”;下部中间圆圈及其上的弧形,代表“肚”,人的腹腔结构,意指敌国的核心内部。本句解读为:作为谍报人员,不要浮于表面,要深入到敌国内部,翻箱倒柜,挖地三尺,搜集重要的核心情报。

 

从以上几个随机抽取的“天书” 图示物象的解读来看,《天书破解》似乎真的是一部兵书。但是陈宇先生却在《天书破解》这本书的封面写道:“治国统军,安身处世,人生点破。看图识事,识事辨物,看文识理,识理辨人,万物归于道,万事归于律。”他认为这些看起来神秘难测的图符,论说的都是统军、治国、用人、国际和人际关系交往等大事,不完全是关于军事学这一个专项的道理。

 

即以上面几个图示物象为例,077矢相矢破可以运用到心理学上,当一个人盛怒之下,千万不要用激烈的话去激惹他,否则你的忠告再正确有理,也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157师老必疲完全可以理解为管理学的基本道理:一个机构老化臃肿了,就不可能有很好的工作管理效率;274彼此舌枪可以引申为社会学上的解释:人们互相之间的口舌之争这样的小矛盾,如不及时解决,可以激化成较为严重的大事件;338抽筋挖肚不仅可以讲军事谍报学的道理,还可以说成医学上的治病要求“本”,物理学上的寻找最基本粒子单位,生物学上的探明“基因组成结构”;词汇学上的查寻“词语全息规律”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无字天书》是否是兵书这个问题在今天也很容易理解。我们现在的人读《孙子兵法》,经常谈论《三十六计》,甚至有一首流行歌曲在街头巷尾传唱:“爱情三十六计,要随时保持魅力才能得分不被判出局”,难道都是为了打仗吗?但是话说回来了,古代有不少著名将领精研《周易》,将其中的道理运用于排兵布阵,进攻防守,难道说《周易》也是一本兵书吗?

 

《天书破解》所做的破解,也是对宇宙人生最普遍的道理进行一番“看图说话”,在蕴涵古人智慧的图示物象面前,众人都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因此,陈宇先生认为:如同《周易》一样,“天书”实乃“人书”。

 

那么,《无字天书》和《周易》,这两本出现于几乎同一个历史时期,且都以其富含的古人智慧启人遐思的“人书”,它们又有着怎样的亲近血缘关系和面貌迥异之处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