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水湖村,我在这里找到了妈妈67年前留下的青春足迹(下)
标签:
南水湖村费县解放战争情感 |
分类: 怀念亲人 |
经过反复掂量,决定还是去费县水湖村走一趟,说不定水湖村就是当年妈妈呆过的南水湖村呢。
到达费县后,才发现一直以来想象中姐姐寄养的沂蒙山区其实是平原。
而水湖村交通也非常方便,长途汽车站就有公共汽车路过。
1
从费县县城到水湖村4元钱车票。
村碑
从村碑上看不出这个村子和南水湖村有何关系
从下车的站牌走到这个村碑,路上已经问了不少村民,都说只知道这个村子叫水湖村,没听说叫南水湖村。

4
看着推碾子的村民白发苍苍,于是问她村名是否以前叫南水湖村。
她说自己是六几年嫁到这个村子的,不清楚以前的事。
既然来了,在村里随意拍拍吧。
她们的工作是把山楂核挖去,估计是给罐头厂初加工山楂。

13

14

15

16
边走边拍
看到棉花拍棉花
就在我漫无目的的对着这块绿油油的菜地随意摁快门,心里泛起了失望沮丧之时,转机出现了---哈哈,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南水湖村找到啦!!
2个男村民好奇地与我搭讪。
于是我问他们,过去这个村子有没有叫过南水湖村?

我问他们,解放战争时期这个村子收养过一个解放军的孩子吗?
他们说知道这个事。我说男孩女孩?他们说是个女孩。
我喜上心头,67年过去了,村子里还有人知道这件事,而且两位都是当年还没有出生的不算太老的人耶!
其中一个村民是个老师,说带我去找一个老人和收养姐姐那家的儿媳妇,他们知道的更详细。
哈哈,农村问事得问男人


左边第一个人就是我最早遇到的知情人,一位老师。
这位老师告诉我,1947年收养姐姐的大妈时年37岁,丈夫被国民党杀害了,自己有一个儿子。大妈早些年已经过世,她的儿子也已经过世,家里现在还有儿媳妇,收养姐姐的时候还没过门。
中间的老人今年八十岁了,姓孙。他记忆力好,思路清晰,对当年的事讲述的非常准确。
左边第三位是姐姐寄养人家的儿媳妇。当年她还没有过门。

孙大叔先告诉我这个村子原先的确叫过南水湖村。
当我试探性地问他关于解放战争时期一个孩子的事时,孙大叔告诉我,当时是解放军的一个医院,1946年底就到这个村子了。在村里住了一个多月。
孙大叔当年15岁,医院当时住在谁家谁家他都一清二楚。说不定妈妈和他还见过面呢。
妈妈在世时我没听妈妈说过在村子里住了一个多月,当时听孙大叔说的时候我还有点疑惑,因为我记得姐姐是1947年3月的生日。这样的话,医院在村子里驻扎的时间就不止一个多月了。
回到家之后我问了一下姐姐,姐姐说她是1947年正月十五出生的。我查了一下老日历:1947年正月十五是2月5日,妈妈给姐姐报户口时把姐姐的生日延后了一个月,所以姐姐的身份证出生日期是1947年3月5日。(不知道妈妈为什么把姐姐满月的日子作为她的生日?可惜妈妈不在了,这成了永远没有答案的谜了)。姐姐出生后7天也就是1947年2月11日妈妈就跟随部队离开南水湖村开拔了,所以从日子上推断,妈妈的部队医院在村里住了一个多月是正确的。可惜妈妈不在了,再也不从核实这些历史日期了。

孙大叔说1947年生了一个女孩留在村里的。正确

姐姐的大嫂说,姐姐生下才7天就留给了她的婆婆带。她的婆婆让姐姐吸吮自己的乳头,后来都吸出乳汁了。了不起的沂蒙红嫂!!

后来她婆婆把孩子送到曲阜还给孩子的解放军妈妈的。
67年前妈妈和姐姐的故事村里还有人能说的这么清楚,尤其是得知妈妈在1946年年底就在村里住下了,怀孕即将临盆的妈妈在临产前总算停下了行军的步伐,稍稍有了些许安宁的日子过。我心宽慰。
23
孙大叔后来于1951年也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在部队服役5年之后退伍。
或许妈妈她们医院在村里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当时15岁的少年孙大叔后来的人生起了很大的引导作用。

祝好人一生平安!!
这是大嫂的家
快70年了,房子已经翻新不是当年的房子了
当年姐姐是不是住在这儿我也搞不清。

大嫂家比较乱,和我有一拼

很遗憾,要是在妈妈还在世时来到南水湖村,回家和妈妈聊天多好啊。

谨以此文纪念妈妈与我们分开一周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