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花腔李洱小说评论文化读书 |
分类: 我读 |

小说的体例本身就是一部书,是小说中的“我”——主人公葛任活在世上的唯一亲人,为葛任之生死写的一部书。书分为正文和副本两部分。书的正文部分,围绕葛任之生死,由医生白圣韬、人犯赵耀庆以及著名法学家范继槐三人以故事接龙的方式讲述而成。三人与葛任都有或亲或疏的关系,既是葛任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其历史创造的参与者和讲述着。副本部分大体可看作对正文的考订。所引文章既有真实的历史资料,也有正文所涉及与葛任有直接间接关系的人物的文章和言谈,并且这些人物既涉及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文献又不乏小说家塑造之人物和杜撰之资料,同时副本还包括了小说中的“我”对相关人物及文献的考订和品评。
小说中不同人的讲述既独立成章,又互相勾连,互为表里,互相印证。每个人既是自己故事中的讲述者和评判者,又在别人的故事里被讲述和被评判。个人因其身份、地位、立场、认识水平、性格不同,同时又因与主角葛任、听众的关系、讲述的时间、讲述者讲述时所面临的特殊境遇及个人在事件中本身所扮演的角色也大有差异,因而在讲述中其对各色人等或褒或贬,对事件或隐或显,对葛任的认识与感情都有差别,甚至于相互矛盾。同时讲述内容口语化,呈现浓重的个人风格,讲述者又常常脱离葛任之生死的事件主线,论及看似不相关的事情,而这看似不相关又常常是了解讲述者本人性格与葛任性格的关节点所在。小说中大量历史资料、历史人物穿插其中,副本又以考订之形式写出,一时使读者几欲认为实有其事,但书中却有时时点出此乃小说家言,如葛任的出生地为青埂峰下,主要事件发生之地又叫大荒山,以至乌龙泉等地名也不时出现,一时真假莫辨,颇有曹雪芹“假作真来真亦假,无为有是有还无”之意。而故事结尾处,戛然而止,又留下无限的想象和可开拓的意境,引人思考。以上之种种使小说一波三折,跌宕生姿,对葛任生死一事,读者像座了魔毯,一时在九天之上,下一时却也有可能跌入深谷,扑朔迷离,又柳暗花明,开云见月却又突然云遮雾罩。因此,有人说,葛任的生与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生与死;还有人说,葛任身后长着一条尾巴,一条臧否各异、毁誉参半的尾巴,一不小心就会抽打你的神经末梢。
小说就像一个舞台,各色人等轮番粉墨登场,或唱或念、或舞或歌,极尽表演之能事,而对主角葛任不着一丝笔墨,全由个人讲述而得。随着小说演进,个人的讲述越真假莫辨,事件本身也更加扑朔迷离,而葛任及相关人物的形象性格却更加清晰鲜明,最终有血有肉,立体生动起来,形成了一张以葛任为中心,以相关人物为节点的立体大网,其中既有葛任的生死命运,也指示出相关人物的性格结果,从而使小说获得了历史的纵深和宏大的社会背景。从这个意义上说,葛任之生死既是个人命运的悲剧,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