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集团力挺黔源电力 "华电水投"初现端倪
(2008-11-14 11:51:14)
标签:
证券理财黔源电力华电集团乌江财经 |
分类: 关注个股 |
华电集团对于黔源电力(002039.SZ)的定位越发清晰。
11月11日,黔源电力公告称,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乌江水电)两年内不减持通过二级市场买入的本公司股票,且乌江水电通过增发获得股票不参与2008年度分红。
华电集团正是乌江水电大股东,也是黔源电力实际控制人。
“现在有初步定位,华电集团考虑逐步把水电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火电基本上不会。”贵州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黔源电力已建成和在建的装机容量大概在300万千瓦,华电集团控制的水电总装机容量在700万千瓦以上,长远看,如果水电资产全部装入上市公司,黔源电力的未来很不错。”上述知情人士说,“但这些需要很长时间,目前,公司股本还很小。”
央企小公司
自2005年8月股权划拨给华电集团后,黔源电力作为央企小公司,尴尬地度过了3年。
10月29日,黔源电力公告称,拟以6.7元/股向华电集团控股的三股东乌江水电增发7463万股,募资5亿元归还贷款。方案若能通过,华电集团将直接和间接持有黔源电力已发行股份的51.25%,达到绝对控股地位。
相对常见的资产换股权,5亿元现金的定向增发在市场上非常少见,华电集团力挺黔源电力的决心可见一斑。
“通过旗下的乌江水电参与黔源电力的增发,说明华电集团以黔源电力为运作平台的水电资产整合开始启动。”上海某券商电力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2005年8月,贵州省电力投资公司将持有的黔源电力2475万股国有法人股,占黔源电力总股本的17.65%,以行政划拨方式无偿划转至华电集团。
黔源电力从此变身为央企控股公司,但由于和二股东国投电力公司股权比例接近(当时持股2400万股,仅比大股东少70万股),华电集团缺乏推动上市公司发展的动力。
2005年末股改送股后,华电集团持股比例下降到10%,越加分散。
“长期以来,公司受股权结构分散、定位模糊之困,没有再融资,导致公司负债率始终维持在电力行业上限,影响到后续项目的开发进度和业绩。本次拟向乌江水电定向发行,如能顺利完成,可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同时可解决公司股权分散之痼疾,在华电集团内部定位亦将随之明晰。”国泰君安分析师王威认为。
针对股权分散等问题,国家相关部门经过协调决定,由华电集团主导上市公司发展。华电集团控股子公司乌江水电在二级市场的增持开始实施。
截至目前,乌江电力已累计在二级市场买入16845024股,占总股本的12.01%。华电集团大股东地位得到明确。
“黔源电力未来有望成为西部水电蓝筹。”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华电水投”之路
贵州证券界人士告诉记者,华电集团对黔源电力的定位是:西部水电资源开发运作平台。黔源电力将来可能改名为华电水投。
黔源电力董秘刘明达否认了公司改名的说法,“这是将来的事情,自己并不能未卜先知”,但他表示,华电集团对上市公司的支持是肯定的。
据贵州当地人士介绍,华电集团在西部主要有三家公司从事水电开发,分别是乌江水电(51%)、云南华电怒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51%)和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33%)。
西南地区是我国水电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乌江、怒江、金沙江中游是华电的主要开发流域。
目前,黔源电力的开发流域是,乌江支流三岔河、芙蓉江、北盘江,已投产的装机容量是155万千瓦,另有150万千瓦机组将于2010年先后投产。
但受流域水情影响,丰水与枯水年份,黔源电力业绩会剧烈波动,且2010自建项目完成后,公司发展面临瓶颈。那么,如何打开上市公司发展的空间?
乌江水电资产的注入成为一个可能的期盼。
今年8月,黔源电力停牌称,公司正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但因未能在1个月内完成相关手续,后宣告失败。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是次停牌就是以乌江水电资产参与定向增发。
“上次资产重组虽然失败,但乌江电力资产注入上市公司趋势已明朗,如果考虑到怒江、金沙江等水电资源的可能注入,黔源电力的总装机规模将达到千万以上。”上述贵州人士告诉记者。
“乌江水电资产的注入已基本确定,这一方面可以扩大公司的装机容量,打开上市公司发展的天花板,另一方面,水电资源的多流域分布,有助于应对气候水情对业绩的影响。”上海某证券分析师认为。
如果华电集团持有的乌江水电51%股权能进入上市公司,黔源电力目前的装机容量将上升到300万千瓦,到2010年前后,黔源电力权益装机容量将达650万千瓦左右,总装机容量是现在的4.3倍。
华电集团参与的怒江、金沙江中游的水电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也就是说,华电集团作为实际控制人,有丰富的体外资产,支持上市公司发展后劲很大。
一位电力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火电作为传统能源,从长期看,只能是越来越枯竭,电价上涨是趋势,因此,水电利用率会得到提高,另外,由于建设成本固定,利润率也会有很大提升。
11月11日,黔源电力公告称,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乌江水电)两年内不减持通过二级市场买入的本公司股票,且乌江水电通过增发获得股票不参与2008年度分红。
华电集团正是乌江水电大股东,也是黔源电力实际控制人。
“现在有初步定位,华电集团考虑逐步把水电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火电基本上不会。”贵州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黔源电力已建成和在建的装机容量大概在300万千瓦,华电集团控制的水电总装机容量在700万千瓦以上,长远看,如果水电资产全部装入上市公司,黔源电力的未来很不错。”上述知情人士说,“但这些需要很长时间,目前,公司股本还很小。”
央企小公司
自2005年8月股权划拨给华电集团后,黔源电力作为央企小公司,尴尬地度过了3年。
10月29日,黔源电力公告称,拟以6.7元/股向华电集团控股的三股东乌江水电增发7463万股,募资5亿元归还贷款。方案若能通过,华电集团将直接和间接持有黔源电力已发行股份的51.25%,达到绝对控股地位。
相对常见的资产换股权,5亿元现金的定向增发在市场上非常少见,华电集团力挺黔源电力的决心可见一斑。
“通过旗下的乌江水电参与黔源电力的增发,说明华电集团以黔源电力为运作平台的水电资产整合开始启动。”上海某券商电力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2005年8月,贵州省电力投资公司将持有的黔源电力2475万股国有法人股,占黔源电力总股本的17.65%,以行政划拨方式无偿划转至华电集团。
黔源电力从此变身为央企控股公司,但由于和二股东国投电力公司股权比例接近(当时持股2400万股,仅比大股东少70万股),华电集团缺乏推动上市公司发展的动力。
2005年末股改送股后,华电集团持股比例下降到10%,越加分散。
“长期以来,公司受股权结构分散、定位模糊之困,没有再融资,导致公司负债率始终维持在电力行业上限,影响到后续项目的开发进度和业绩。本次拟向乌江水电定向发行,如能顺利完成,可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同时可解决公司股权分散之痼疾,在华电集团内部定位亦将随之明晰。”国泰君安分析师王威认为。
针对股权分散等问题,国家相关部门经过协调决定,由华电集团主导上市公司发展。华电集团控股子公司乌江水电在二级市场的增持开始实施。
截至目前,乌江电力已累计在二级市场买入16845024股,占总股本的12.01%。华电集团大股东地位得到明确。
“黔源电力未来有望成为西部水电蓝筹。”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华电水投”之路
贵州证券界人士告诉记者,华电集团对黔源电力的定位是:西部水电资源开发运作平台。黔源电力将来可能改名为华电水投。
黔源电力董秘刘明达否认了公司改名的说法,“这是将来的事情,自己并不能未卜先知”,但他表示,华电集团对上市公司的支持是肯定的。
据贵州当地人士介绍,华电集团在西部主要有三家公司从事水电开发,分别是乌江水电(51%)、云南华电怒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51%)和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33%)。
西南地区是我国水电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乌江、怒江、金沙江中游是华电的主要开发流域。
目前,黔源电力的开发流域是,乌江支流三岔河、芙蓉江、北盘江,已投产的装机容量是155万千瓦,另有150万千瓦机组将于2010年先后投产。
但受流域水情影响,丰水与枯水年份,黔源电力业绩会剧烈波动,且2010自建项目完成后,公司发展面临瓶颈。那么,如何打开上市公司发展的空间?
乌江水电资产的注入成为一个可能的期盼。
今年8月,黔源电力停牌称,公司正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但因未能在1个月内完成相关手续,后宣告失败。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是次停牌就是以乌江水电资产参与定向增发。
“上次资产重组虽然失败,但乌江电力资产注入上市公司趋势已明朗,如果考虑到怒江、金沙江等水电资源的可能注入,黔源电力的总装机规模将达到千万以上。”上述贵州人士告诉记者。
“乌江水电资产的注入已基本确定,这一方面可以扩大公司的装机容量,打开上市公司发展的天花板,另一方面,水电资源的多流域分布,有助于应对气候水情对业绩的影响。”上海某证券分析师认为。
如果华电集团持有的乌江水电51%股权能进入上市公司,黔源电力目前的装机容量将上升到300万千瓦,到2010年前后,黔源电力权益装机容量将达650万千瓦左右,总装机容量是现在的4.3倍。
华电集团参与的怒江、金沙江中游的水电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也就是说,华电集团作为实际控制人,有丰富的体外资产,支持上市公司发展后劲很大。
一位电力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火电作为传统能源,从长期看,只能是越来越枯竭,电价上涨是趋势,因此,水电利用率会得到提高,另外,由于建设成本固定,利润率也会有很大提升。
后一篇:大唐电信摘帽有期未来或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