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恶劣的喜好在作祟。在我所接触到的有限的台湾电影里面,青春这个恶俗的名词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
我们的际遇确实是性格宿命般的玩笑。
在那一段成长的岁月中,阳光、单车、校服、暗恋似乎都是必不可少的细节。青春算是什么呢?直到我们失去它。那样的一段时光最好是有目的地挥霍掉。这样,多年以后我们至少有个略带传奇色彩的回忆。每个人都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命中唯一不同的记忆。
关于《蓝色大门》更多的是孟克柔在最后说的那句话,大概的意思是,虽然看不见自己的未来,却可以看见张士豪的未来。其实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是一定会有这样的一个人,他陪伴了你最好的时光,但是其实他和你截然不同并且以后很有可能会离你而去。不过又有什么所谓呢?能陪伴我最好的时光已经足够。
成长与离弃无关,但是我们总要拿东西来交换。爱德华说,这是等价交换。
当然,最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电影里面,那道在体育馆的涂鸦墙。如果,你看过落落的《年华是无效信》,你一定会记得宁遥也在类似的地方来发泄。也想《花样年华》里周慕云对着洞轻轻倾诉自己的秘密。相似的天真和坦然的信念,现实中谁能做到?我们沉醉与倾倒正是因为我们无能为力。
信仰是唯一不可以缺失的。
而《盛夏光年》又是另一种感觉了。成长的过程中,谁没有秘密?
因为深信不疑所以才会觉得压抑吧。我们总是要沉迷于其中的,只是多年以后再回首,当初的苦苦挣扎或者很可笑,但是谁说我们不是每一刻都在付出着我们的真心与所有热情呢?既然不能从其中抽离,那么我们就好好享受吧。
大概关于青春的题材都是这样的,少年们在绿得刺眼的田边骑单车,一季又一季草绿莺飞。那样的时光悠长到以为可以一直持续下去。青春何尝不是一种自我麻醉的幻觉。
虽然所有的细节已经给出,但是谁又能预料到结局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