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 |
刘青云演的神探陈桂彬对警察何家安“破案子,不能用左脑,要用右脑”。这话用来说《神探》这部电影,正好合适。
科学家说,人的脑子有分工,左脑负责语言、逻辑,是理性的,而右脑负责音乐、画面、幻想,是感性的。自从福尔摩斯之后,所有的侦探都是依靠严密的逻辑在办案,即使是有金田一一这样的“灵感型”侦探,那也是建立在丝丝入扣的分析之上的灵感,所以陈桂彬这句话,简直是对侦探片类型的颠覆,也就是从这句话开始,注定《神探》不会是一部推理侦探片——当然,韦家辉和杜琪峰时隔几年后再度联手,怎么可能是普通的推理片。
所以,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如果打算看一部曲折精彩的推理片,体验脑力激荡的智力快感,那你一定失望,因为神探破案的方法只有一个:“我能看见人心里的鬼。”韦家辉根本没打算讲一个推理故事,他讲的是心魔,其触发动因,多半是来自当年“警魔徐步高”的心路历程。
所以,看神探,就像片中的神探破案一样,要用右脑去感受电影的神奇,不要用左脑去分析破案的逻辑。
这部电影摆明是拍给影迷看的,故事讲得很玄妙,当那些“心魔”出现的时候,估计普通观众不一定能明白过来——反正我家老爹就一直没有看明白。而这手法正是全片最大的特点:神探的主观视角看到的“幻象”和普通人的客观视角看到的“真相”不断交叉,不加任何提示地交替进行,最后让你终于明白,其实我们看到客观真相,不过是表面的幻象,而神探看到的幻象,才是潜藏的真相。
有了这个剑走偏锋的故事,加上韦家辉剧力千钧的剧本能力,杜琪峰锐利的导演手法,还有刘青云半疯魔的精准表演,《神探》毫无悬念地成为去年最好的香港片之一,精良的小制作,浓郁的银河风格,是给真正影迷准备的礼物。
前一篇:编剧不是弱势群体
后一篇:111#观影日记:性工作者十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