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2007年9月14日
观影:同上
第一次看见《太阳照常升起》的剧本,想来已经有两三年了。第一个感觉是:这真的是姜文想要拍的片子吗?不像啊。
觉得不像的原因,是因为《太阳》实在是标准的自说自话小众文艺片,让娄晔什么的拍拍还行,姜文怎么可能沉迷于这样的故事?
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我对姜文实在是太不了解:他不光憋着满腔心气弄出了这部电影,还满腔心气地送了戛纳送威尼斯,还前所未有地满面笑容配合宣传——他实在很想《太阳再次升起》(这是《太阳》原来打算用的片名)。
故事并不复杂,诚如姜文所说:看不懂的都是自己想太多。画面一如既往地饱满张扬,情绪一如既往地恣肆汪洋,可是问题在于,并不能像姜文所说的:让人high起来。
姜文的电影一向能让人high,此前仅有的两部作品在我心目中都能进入“中国影史十大电影”。但是这一次的《太阳》,却失去了由头到尾让人兴奋的魔力:第一段《疯》,疯妈的行为虽然出人意表,但是对于一个疯子来说,却实在是循规蹈矩得像列火车:不断重复挖石头和上树。最要命的是,周韵的演技,让这半疯不疯之间的微妙变成了做戏。当她爬在树上大叫“阿辽沙不要怕”的时候,我听见自己鸡皮疙瘩掉落的声音。
第二段无疑是整部电影中最令人high的段落,陈冲和黄秋生两大高手的演技过招,实在过瘾,而姜文骨子里的幽默和风骚,在这一段里发挥了个淋漓尽致,到了“病房表白”一段,简直到了失控的地步:接二连三的爆笑,让这一段彻底沦为《天下无贼》里边范伟打劫一样的小品,让全场观众笑得集体出汗——虽然有些跳戏,但是至少完成了姜文要的high。
第三段是整部电影的出发点:小说《天鹅绒》的精髓所在,也是给我感觉最像小众文艺片的地方,而第四段孔维骑骆驼进大漠成亲的段落,更是充满了文艺男青年的白日梦——这不该是姜文这样的老爷们干的事。只有最后“戈壁滩上的婚礼”和“火车放风筝”,充满了库斯图里卡似的狂欢,让人能够high起来。但是当周韵爬在火车顶大叫“阿辽沙,别害怕”的时候,我再次听见了自己鸡皮落地的声音。我仿佛听见姜文在鼓励自己:别害怕,笑一笑,太阳就出来了。
太阳早就出来了,而且第一部电影就阳光灿烂了。现在的问题是,太阳有点中年危机了。作为创作者,想要表达的肯定是自我,成功的关键是能不能找到自我表达和大众心理的契合。“人人意中有,人人语中无”的句子才是佳句。而《太阳》呈现出来的姜文,走到了只顾自我的危险边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