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都想象那个女人是如何天仙一般的人物,让这个朋友舍弃了大好前途去开奶茶铺。后来我们终于去了日喀则,见到了这个传说中的女人:矮,胖,温和。失望之余,我悄悄问朋友:你觉得值得吗?朋友说:你不懂,舒服。
有了这个经验之后,我从来不说哪个女人不漂亮不好看,我只能说:她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同样的,我不能说《鸡犬不宁》不好看。我只能说: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我是冲着“第二块石头”的宣传语去看的。电影开始了15分钟后,我觉得这前边的15分钟是多余的,30分钟后,我觉得这30分钟都是多余的,50分钟后,我终于发现电影还是不错的,错的是我:我不该抱着看喜剧的想法来。那一瞬间,我想骂这部电影的企宣:“第二块石头”这句宣传口号会导致这部还不错的电影彻底失去观众。
《鸡犬不宁》是一部温情脉脉的现实主义小品,“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就是一个破落豫剧团那点子家长里短,被导演拍得还有些味道。可是它绝对不是喜剧,更说不上“第二块石头”,相反,这部电影里仅有的两处笑料,都因为导演抖机灵,反而破坏了整体风格——这样的片子,作者应该更冷眼旁观一些。
如果从“温情脉脉的现实主义小品”这个角度来看,《鸡犬不宁》还是不错的,至少它激起了我去开封的欲望:那个曾经的首都真的变成电影里这样了吗?但是制片方和发行方都很清醒地认识到:在我们这个浮躁的发展中国家,现实主义小品是没有市场的。从华谊兄弟将片子的发行权彻底卖断这个行为来看,就是对这部电影的市场没有信心,而发行方为了吸引观众,强行将这部跟《石头》没有任何可比性的电影戴上了“第二块石头”的帽子——以“石头”的名义骗钱,摸着“石头”过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