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鬼故事

(2006-05-06 16:17:04)

 

    哥们最近迷上了一美丽的昆曲女演员,顺便也就迷上了昆曲,以往的聚众吃喝这种粗鄙的行为就改成了聚众看昆曲这样的阳春白雪,《桃花扇》、《牡丹亭》……在此之前我都没有发现北京居然有这么多昆曲可以看。

我在写前一个电影剧本的时候,已经被各种版本的昆曲《牡丹亭》折磨得欲仙欲死了:那部戏的创作根源就是来源于《牡丹亭》,在戏剧的时空和现实的时空中交错发展爱情,于是,写剧本期间,我不得不把那接近十小时长的咿咿呀呀的昆曲看了N遍,所以,聚众看昆曲这么高雅的事情,我就不参与了。等他们高雅完了,我再去聚众吃喝。

受了《牡丹亭》的影响,那天吃喝的主要话题,都是在讲鬼故事:先是从杜丽娘死后还魂讲起,开始探讨灵魂的问题,杂七杂八谈了一堆诸如生死轮回或者灵魂重量21克之类的老生常谈,然后进入最精彩的部分:每个人都讲述自己经历或者身边朋友经历的鬼故事――或者,按照台湾说法叫做“灵异事件”。这才发现,原来每个人的心底深处,都是相信这些“灵异事件”存在的。

我们国家的广电政策,是不允许有任何的“鬼”在影视作品中存在的。小说可以写,比如莫言的《生死疲劳》,写一个被镇压地主的六道轮回,但是电影或者电视剧就不准“有鬼”,当年的《花都大战》,原本是大战僵尸,但是“僵尸”的概念,是通不过广电这一关的,于是国内正式播出的影院版,就成了“外星人”――长得像僵尸,行动像僵尸,符合僵尸的一切特征的外星人,亏他们想得出。还有《倩女幽魂》的电视剧版本,原本的女鬼成了狐妖:这也是广电行业的不成文规矩,可以是其他动物或者植物变成了妖精,但是就不能说人死了变成鬼――前者是民间传说,后者是封建迷信。不太好分吧?呵呵。

所以我们的电影,不会有《人鬼情未了》,不会有《胭脂扣》,不会看见穿越生死的爱恋,因为我们的荧屏没有鬼。

那天晚上最好的鬼故事是:一报社的记者遇见了女鬼,女鬼要她帮忙,找到原本约好一起徇情却并没有死的男友。记者不干:不要缠着我!女鬼说:我可以帮你!记者还不干:你有什么可以帮我的?

女鬼说:你是写书的,我可以帮你的书红,让你的书大卖!

记者答应了,帮她找到了那个男友……

后来,记者把这段亲身经历写成了小说,于是,她红了,成为了最红的华人作家之一――你当然应该已经想到,这本小说就是《胭脂扣》,这个记者叫做李碧华。

 http://www.ce.cn/ent/ylpdzlk/200510/12/W020051012351370639126.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终于下决心了
后一篇:疯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