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妄加评论 |
一个搞美术的朋友,告诉我他所见过的最美丽的美女:他毕业采风的时候,在四川一个很偏僻的小山村,见到一个15岁的女孩。当时他们在这个农家休息,女孩在里屋做作业,出来喝水露了一面,结果就让他刻骨铭心。他没有向我形容这个女孩有多么美丽,只是说,他们去采风的全班同学,包括他们以画美女出名的教授,一致认为这个女孩是他们所见过的最美丽的美女。
现在他已经毕业好几年,我问他,后来有没有再去看过那个女孩。他摇头,想了想说:其实想过,但是没有去,因为害怕失望。很庆幸他没有去,因为他肯定会失望。
美女不是天生的。美人如玉,玉不琢,不成器。
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同学挂了一幅张曼玉的大海报在蚊帐里,然后大声宣布:这是我的梦中情人!结果被同宿舍的其他6个人一致地以鼻嗤之:这么难看!黑皮肤,小眼睛,塌鼻子,简直一无是处。该同学气急坏地辩解:那是因为你们没有看过她的电影。为了证明他的没有品位(我们当时认为把赫本或者至少是波姬小丝作为梦中情人是相对比较有品位的事情),全寝室一起去看张曼玉的电影,《警察故事》,看完回来,没有人再说他没有品位,但是也没有人向他学习在蚊帐里挂张曼玉:当时的张曼玉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差,就是一个不算讨人厌的小明星而已。
但是如果看了《甜蜜蜜》或者《宋家王朝》,就不会有人再说张曼玉是“小明星”了,《甜蜜蜜》结局的时候,橱窗前那一个驻足回眸,只是一个眼神,已经千般风情。如果将当选港姐时的张曼玉和演《甜蜜蜜》的张曼玉摆在一起,就可以看得出,“曼玉是怎么琢成的”。
有一个关于玉的故事:一个名叫卞和的人,看见凤凰落到一块石头上,就知道石中必定有绝顶好玉,于是就把石头拿去献给皇上,却被皇上身边的玉工鉴定为石头,皇上觉得这家伙用石头来糊弄自己,斩了他右脚。过了十几年,皇上死了,新皇上台,卞和又去献宝,结果,又少了一只左脚。又过10年,新皇变先皇,卞和又去献宝给新新皇,新新皇本来又想砍他一只手,看他那么执着,就让玉工打开石头看看,结果,果然是绝顶好玉————这就是后来秦王要用15座城池来换的和氏璧。
这个故事的中心思想是:想要成就一块美玉,首先是本身有美玉的素质,其次,需要玉工的琢磨。
美丽的女人大约有两种,一种是本来就美丽,让人看见第一眼就赞叹:“哇,真美!”下次看见还是“哇,真美”。到了第十次看见,就开始惊叹“哇,怎么还是她!?”另外一种是第一次看见时说“哦,还行”。第二次看见时“哦,还不错”。到了后来,就只剩赞叹词“哇!⋯⋯哇!⋯⋯”一个真正的美女就这样诞生了。就像和氏璧,需要慢慢地雕琢,仔细地研磨,才可以成为传世的精品。
从选美开始(奇怪的是选美时候的张曼玉似乎并不美),然后成为小明星,再成为大明星,这不光是张曼玉的经历,也是大部分香港女明星的星路历程,前面有翁美玲,后面有袁咏仪,每一个女明星的成长,都需要时间和悟性和指导。
神话里,那些女妖想要迷人,首先要修炼,修炼出来的能力,叫做道行,道行高的唯一标准,就是时间,千年的道行,已经足以迷死许仙,有了万年道行,只怕唐三藏也挡不住。
现代科技昌明,不用修炼得那么辛苦,现代的灯光、化装和摄影,就是现在的玉石雕琢工,可以大大地增加道行。明星和普通靓女的区别,在于那种所谓的“星味”,但是当我们在聚光灯下用柔光镜拍出自己化装后的脸蛋时,就会找到一点星味了,因为我们已经经过雕琢。但是,我们依然不是明星,因为我们的言行举止,没有经过千般指导万种锤炼。我们经常说“回眸一笑百媚生”,那是非常精心雕琢的结果,能够做到百媚横生,练习和实践的次数一定远远超过了一百次。
不过有人说,当玉石雕成手镯,玉石已经死了,所以,他宁可看选美时候有些傻傻的张曼玉,而不愿意看《甜蜜蜜》里完美的张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