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妄加评论 |
从今天开始,我想要把两年前写作神雕过程中的部分文件给大家看看,也许能帮助大家对这部戏多一些了解。
第一篇,是在开始修改前的基本思路。印象中,应该是写于2003年的夏天,是关于神雕的第一份文件
关于《神雕侠侣》改编的想法
l 忠实原著
金庸小说已经是深入人心的文化典籍,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伴随无数人成长,所以,对其进行任何的更动都是费力不讨好的,唯一的例外是周星驰版本的《鹿鼎记》__但是这不是我们进行修改的方向。
改编金庸,我们主要做的事情,是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对于一些原著中不合理的地方合理化,将原著中的细节丰满,例如小说里描述杨过和小龙女的古墓生涯,除了练功就没有别的,但是事实上这是杨过和小龙女生死不渝的爱情的基础,中间必然有很多心心相印而又相互没有意识到爱情的情节,可以让我们去充分发挥。
l 爱情书
在金庸小说中,《射雕英雄传》是一部侠义书,《天龙八部》是一部禅书,《笑傲江湖》是一部政治书,《鹿鼎记》是一部世情书,而《神雕侠侣》则是一部爱情书。
任何伟大的爱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悲剧。只有悲剧,才能印证爱情的伟大,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到《泰坦尼克》都不外如是,《神雕侠侣》也是这样,从杨过、小龙女的身世,到他们的居住的古墓……这些设计都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
所以,《神雕侠侣》将会是一部凄美到极致的爱情故事,会让每个观众从心底深处流泪的爱情悲剧。一直到最后,经历无数磨难的情侣才会让观众从心底轻松地笑出来……
l 爱情线
杨过与小龙女故事的一大特点,是“聚少别离多”。离开古墓,小龙女被污后就离开杨过,一直到英雄大会才又见面,英雄大会之后又分开,到了绝情谷才重逢,然后又是一别16年……基本上,他们就是古装的“不见不散”,一见面就分开了。
在电视剧中处理这样的情节,需要精心的编织,这将是我们处理的一个重点。因为原著的故事线,一直跟着杨过的行为线去编织,这样的处理如果照搬到电视剧里,有两个不好的地方:故事线单一,缺乏此起彼伏的呼应;人物线也单薄,小龙女的行为和感情都看不见,所以我们必须在结构上进行调整。让小龙女和杨过的感情线相互呼应,真正体现二人的感情深厚和对于爱情的苦苦坚持。
l 结构
全剧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将会以多线发展的结构来进行,主要以杨过、小龙女的故事线来贯穿,两条线时分时合,分则各自发展,合则双剑合壁,另外,同时,有郭芙、郭靖、李莫愁、金轮法王等人的线穿插其中,达到此起彼伏的效果。李莫愁和金轮法王作为主要的阻力线。
另外,在全剧的后半部分(即小龙女失踪之后)郭芙、郭襄姐妹的动作线将作为对杨过行为线的补充。在全局中,郭芙、李莫愁二人的戏份将会增加,分别从感情线和阻力线来丰富全剧剧情。
l 爱情七宗罪
《神雕侠侣》是一部绝美的爱情诗篇,在整个诗篇中,除了“龙杨恋”的主旋律,还有各种爱情旋律的和鸣,比如耶律齐和完颜萍,路无双和杨过……所有的爱情都要经历重重磨难,才会最后得到,我们将在剧中展现各种不同的爱情。
l 杨过
杨过的本身性格,是全剧故事得以推动的重点。
杨过性格敏感、反叛、不羁常人礼节……这些性格,使得他脱离郭靖的家庭、反出全真、不顾世俗偏见与师父相恋、遗世独立,而这些性格的形成,与他童年的悲惨经历、在郭靖家的经历都有紧密关系,所以,幼年杨过的戏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幼年杨过的戏写好了,才能让杨过的性格真实可信。
另外,即使从感情戏的角度来说,幼年杨过的戏也十分重要,因为全剧除了小龙女和杨过的感情线,还有一条重要感情线是郭芙对杨过的感情,原著里虽然没有写明,但是看得出来,郭芙对杨过是因爱生恨,并且推动郭芙的动作线……而这段感情的滥觞,也从郭、杨幼年开始埋下伏笔。
但是与此同时,幼年杨过的戏不能过多,儿童戏不是不好看,但是武侠爱好者并不喜欢,如果过了几集都还没有成年杨过和小龙女的出现,观众就要坐不住了。
既要做得好,给人印象深刻,又要不能太多,这是一对矛盾,解决这对矛盾的办法,就是:1,精心设计两场最能说明幼年杨过生长环境和性格的戏,例如穆念慈之死,书中没有正面描写过,既是很多金迷想要知道的情节,又能集中体现幼年杨过的孤苦和孝顺。甚至全剧可以以此作为开头,带出杨过身世,再从杨过的角度去看陆家被李莫愁灭门的大战,引发后边的故事。2,选择好的儿童演员担当小杨过。
总之,幼年杨过的戏要短而精练、扎实打下全剧的性格基础。
l 小龙女
原著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对小龙女的描写。
作为全书的女一号,小龙女的性格与动作显得十分单薄。似乎她和“父亲死亡真相”一样,只是杨过一生追寻的两大命题之一,要支撑起一部长篇电视剧,原著中小龙女的故事线是不足够的,难以和杨过的动作线匹敌。
小龙女需要极大丰富和补充。
首先,小龙女的情节线需要填补很多空白:在杨过苦苦追寻她时,小龙女在干什么?原著里简单交代“回了古墓又出来”她会不会也在寻找杨过,和剧中其他人有接触,比如陆无双、程英、完颜萍,甚至是郭芙,通过和他们的接触,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杨过对自己的情愫?或者和老顽童一起,这两个人不谙世事的人在一起,肯定有化学作用。而且他们两人的寻找、错失、可以编制出精彩的剧情,当他们终于在一起时,大家会觉得水到渠成,而不会让人感觉突兀“怎么这么巧,这样都遇得上?”
其次,小龙女的心态也值得进一步细化。从她开始摒弃七情六欲,到对杨过的关心动情,到对杨过悉心相爱,再到后边以为和杨过有了肌肤之亲,再到后边知道原来自己失身给尹志平……中间的心路历程,在原著中一步步设计到位,但是都缺乏细致描摹,这方面的情节,我们还要设计,甚至通过郭芙、尹志平等人物的反面作用,令她心情起伏跌宕。
最后,小龙女的性格也需要进一步细化,纯洁、善良也是要分层次的,否则就会让人觉得苍白。
l 郭芙
我们计划将郭芙的戏份和地位提高,作为全剧的女二号。
郭芙对于杨过有一种复杂的感情,既希望他接近自己,又拼命做出讨厌的样子,这是典型的少女初恋心态,小说中虽然没有明言,但是在在处处都透露出这样的信息,而推动郭芙的动作的,正是这种情绪。但是郭芙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是真正爱着杨过呢,还是只不过因为得不到:在她的生命中,从来都没有过这种“得不到”的滋味。
简单说来,郭芙在剧中将会是一个因为得不到杨过的爱情,反生仇恨的“野蛮女友”,后来甚至在小龙女和杨过之间制造障碍,而杨过其实也最终明白郭芙对自己的情愫,但是却不敢领教,唯有避之则吉,杨过越是逃避,就越是激起郭芙的恨意,以至于最后恨之入骨,挥剑斩断了杨过的手臂。
郭芙对杨过的感情,其实也是一场爱情悲剧。
l 李莫愁
李莫愁是原著里,给人印象仅次于杨过的人物,甚至她的口头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已经成为《神雕侠侣》的代表词句。
李莫愁更是爱情悲剧的代言人,在全剧中,她代表爱情的阴暗痛苦一面,而杨过和小龙女的感情,则是爱情的浪漫阳光一面,他们之间的争斗,不光是简单的“玉女心经”之争,其实,更重要的,是爱情的光明面和阴暗面之斗争,她要制造各种障碍,彻底打消杨过和小龙女对于爱情的信念,却从另外一面成就了这个绝美的爱情传奇。
第一篇,是在开始修改前的基本思路。印象中,应该是写于2003年的夏天,是关于神雕的第一份文件
关于《神雕侠侣》改编的想法
l 忠实原著
金庸小说已经是深入人心的文化典籍,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伴随无数人成长,所以,对其进行任何的更动都是费力不讨好的,唯一的例外是周星驰版本的《鹿鼎记》__但是这不是我们进行修改的方向。
改编金庸,我们主要做的事情,是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对于一些原著中不合理的地方合理化,将原著中的细节丰满,例如小说里描述杨过和小龙女的古墓生涯,除了练功就没有别的,但是事实上这是杨过和小龙女生死不渝的爱情的基础,中间必然有很多心心相印而又相互没有意识到爱情的情节,可以让我们去充分发挥。
l 爱情书
在金庸小说中,《射雕英雄传》是一部侠义书,《天龙八部》是一部禅书,《笑傲江湖》是一部政治书,《鹿鼎记》是一部世情书,而《神雕侠侣》则是一部爱情书。
任何伟大的爱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悲剧。只有悲剧,才能印证爱情的伟大,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到《泰坦尼克》都不外如是,《神雕侠侣》也是这样,从杨过、小龙女的身世,到他们的居住的古墓……这些设计都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
所以,《神雕侠侣》将会是一部凄美到极致的爱情故事,会让每个观众从心底深处流泪的爱情悲剧。一直到最后,经历无数磨难的情侣才会让观众从心底轻松地笑出来……
l 爱情线
杨过与小龙女故事的一大特点,是“聚少别离多”。离开古墓,小龙女被污后就离开杨过,一直到英雄大会才又见面,英雄大会之后又分开,到了绝情谷才重逢,然后又是一别16年……基本上,他们就是古装的“不见不散”,一见面就分开了。
在电视剧中处理这样的情节,需要精心的编织,这将是我们处理的一个重点。因为原著的故事线,一直跟着杨过的行为线去编织,这样的处理如果照搬到电视剧里,有两个不好的地方:故事线单一,缺乏此起彼伏的呼应;人物线也单薄,小龙女的行为和感情都看不见,所以我们必须在结构上进行调整。让小龙女和杨过的感情线相互呼应,真正体现二人的感情深厚和对于爱情的苦苦坚持。
l 结构
全剧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将会以多线发展的结构来进行,主要以杨过、小龙女的故事线来贯穿,两条线时分时合,分则各自发展,合则双剑合壁,另外,同时,有郭芙、郭靖、李莫愁、金轮法王等人的线穿插其中,达到此起彼伏的效果。李莫愁和金轮法王作为主要的阻力线。
另外,在全剧的后半部分(即小龙女失踪之后)郭芙、郭襄姐妹的动作线将作为对杨过行为线的补充。在全局中,郭芙、李莫愁二人的戏份将会增加,分别从感情线和阻力线来丰富全剧剧情。
l 爱情七宗罪
《神雕侠侣》是一部绝美的爱情诗篇,在整个诗篇中,除了“龙杨恋”的主旋律,还有各种爱情旋律的和鸣,比如耶律齐和完颜萍,路无双和杨过……所有的爱情都要经历重重磨难,才会最后得到,我们将在剧中展现各种不同的爱情。
l 杨过
杨过的本身性格,是全剧故事得以推动的重点。
杨过性格敏感、反叛、不羁常人礼节……这些性格,使得他脱离郭靖的家庭、反出全真、不顾世俗偏见与师父相恋、遗世独立,而这些性格的形成,与他童年的悲惨经历、在郭靖家的经历都有紧密关系,所以,幼年杨过的戏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幼年杨过的戏写好了,才能让杨过的性格真实可信。
另外,即使从感情戏的角度来说,幼年杨过的戏也十分重要,因为全剧除了小龙女和杨过的感情线,还有一条重要感情线是郭芙对杨过的感情,原著里虽然没有写明,但是看得出来,郭芙对杨过是因爱生恨,并且推动郭芙的动作线……而这段感情的滥觞,也从郭、杨幼年开始埋下伏笔。
但是与此同时,幼年杨过的戏不能过多,儿童戏不是不好看,但是武侠爱好者并不喜欢,如果过了几集都还没有成年杨过和小龙女的出现,观众就要坐不住了。
既要做得好,给人印象深刻,又要不能太多,这是一对矛盾,解决这对矛盾的办法,就是:1,精心设计两场最能说明幼年杨过生长环境和性格的戏,例如穆念慈之死,书中没有正面描写过,既是很多金迷想要知道的情节,又能集中体现幼年杨过的孤苦和孝顺。甚至全剧可以以此作为开头,带出杨过身世,再从杨过的角度去看陆家被李莫愁灭门的大战,引发后边的故事。2,选择好的儿童演员担当小杨过。
总之,幼年杨过的戏要短而精练、扎实打下全剧的性格基础。
l 小龙女
原著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对小龙女的描写。
作为全书的女一号,小龙女的性格与动作显得十分单薄。似乎她和“父亲死亡真相”一样,只是杨过一生追寻的两大命题之一,要支撑起一部长篇电视剧,原著中小龙女的故事线是不足够的,难以和杨过的动作线匹敌。
小龙女需要极大丰富和补充。
首先,小龙女的情节线需要填补很多空白:在杨过苦苦追寻她时,小龙女在干什么?原著里简单交代“回了古墓又出来”她会不会也在寻找杨过,和剧中其他人有接触,比如陆无双、程英、完颜萍,甚至是郭芙,通过和他们的接触,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杨过对自己的情愫?或者和老顽童一起,这两个人不谙世事的人在一起,肯定有化学作用。而且他们两人的寻找、错失、可以编制出精彩的剧情,当他们终于在一起时,大家会觉得水到渠成,而不会让人感觉突兀“怎么这么巧,这样都遇得上?”
其次,小龙女的心态也值得进一步细化。从她开始摒弃七情六欲,到对杨过的关心动情,到对杨过悉心相爱,再到后边以为和杨过有了肌肤之亲,再到后边知道原来自己失身给尹志平……中间的心路历程,在原著中一步步设计到位,但是都缺乏细致描摹,这方面的情节,我们还要设计,甚至通过郭芙、尹志平等人物的反面作用,令她心情起伏跌宕。
最后,小龙女的性格也需要进一步细化,纯洁、善良也是要分层次的,否则就会让人觉得苍白。
l 郭芙
我们计划将郭芙的戏份和地位提高,作为全剧的女二号。
郭芙对于杨过有一种复杂的感情,既希望他接近自己,又拼命做出讨厌的样子,这是典型的少女初恋心态,小说中虽然没有明言,但是在在处处都透露出这样的信息,而推动郭芙的动作的,正是这种情绪。但是郭芙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是真正爱着杨过呢,还是只不过因为得不到:在她的生命中,从来都没有过这种“得不到”的滋味。
简单说来,郭芙在剧中将会是一个因为得不到杨过的爱情,反生仇恨的“野蛮女友”,后来甚至在小龙女和杨过之间制造障碍,而杨过其实也最终明白郭芙对自己的情愫,但是却不敢领教,唯有避之则吉,杨过越是逃避,就越是激起郭芙的恨意,以至于最后恨之入骨,挥剑斩断了杨过的手臂。
郭芙对杨过的感情,其实也是一场爱情悲剧。
l 李莫愁
李莫愁是原著里,给人印象仅次于杨过的人物,甚至她的口头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已经成为《神雕侠侣》的代表词句。
李莫愁更是爱情悲剧的代言人,在全剧中,她代表爱情的阴暗痛苦一面,而杨过和小龙女的感情,则是爱情的浪漫阳光一面,他们之间的争斗,不光是简单的“玉女心经”之争,其实,更重要的,是爱情的光明面和阴暗面之斗争,她要制造各种障碍,彻底打消杨过和小龙女对于爱情的信念,却从另外一面成就了这个绝美的爱情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