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宽大的落地玻璃窗前,懒洋洋地晒着太阳,谈着后边的制作计划,实在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人舒服的时候,效率就比较高,原定一下午谈的东西,两个小时搞定,很快进入最后一个问题:这部戏到哪里去拍?
据说当年007系列电影的创作,都是先定下外景地,然后再根据外景地的情况构思情节。先看看有什么什么著名的地方没有拍过,哦,埃及还没有拍,好,这一集的故事就发生在埃及吧,埃及有什么?金字塔,好,就让007在金字塔里跟人干一架,完了再到尼罗河上追逐一圈??
我们构思的影视剧,当然不能按照这个路子去做,但是“在哪里拍”的问题,也是创作上必须考虑的问题,从创作上说,一部剧作的外景,是这部戏的包装,必须要和这部戏的气质吻合,比如说,要是在宁夏拍一部现代商战戏,那就怎么看都不合适,同样的,要拍市井小人物的生活,在深圳的高楼下也很难:不是深圳就没有市井,但是整体的氛围就是不到位,怎么也没有北京小胡同给人的感觉醇厚。同样是浪漫爱情故事,《冬日恋曲》和《夏日的么么茶》,一个纯洁如雪,一个热烈似海滩,都是由外景定出了基调。
对于外景地的另外一个考虑,还有拍摄时间的问题,同样拍海滨城市,大连和珠海在电视上看来都差不多,但是如果你在冬天拍,那就只能选择珠海了——除非你就想拍冰天雪地,不过,那就要去哈尔滨了。去年冬天,在哈尔滨拍《我的兄弟姐妹》,夜间温度零下30度,白天也是零下十几度,所有的演员都躲在车里,等着其他工作人员把灯光、收音、机位弄好,导演下令:演员到位!演员才从车里飞奔出来,站在预先定好的位置,开始演戏,一声叫“停”,赶紧躲回车里去——用一个演员的话来说:我觉得自己像飞虎队。
关于外景地的考虑,还有一个重要指标:生活。要去的地方,能不能在剧组的预算范围内提供生活条件,一个剧组,一两百号人的衣食住行,可不是小事,就像这次的《神雕侠侣》,工作人员住帐篷,就是因为外景地附近没有合适的酒店:要么太远,要么太贵。不光是住宿,交通、用电都得考虑,如果不能通车,没有足够的电(拍摄的灯光需要的功率不是普通生活用电就够用的),那么拍摄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从这一点来说,《可可西里》真是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