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2岁宝宝发火全攻略(图)

标签:
育儿教育脾气预见性发火 |
分类: 宝宝的成长日记(济南篇07年10) |
快两岁的儿子最近脾气大了好多,如果有什么事情没有及时满足他,他就会就地跪下,哭得一塌糊涂,那个伤心的小样真是让人难过。
其实呢,可能只是他想要玩爸爸的眼镜而爸爸拒绝给他,或者他想拉着姥姥跟他玩,可是姥姥正困得要命想睡一觉。尤其是晚上睡觉之前,睡觉之前的保留节目是看卡片,讲故事。可是我有时候特别累,一想到又要和他玩半个多小时,我的眼皮就一个劲的打架,于是想偷懒直接哄他睡觉,可是他居然会坐在床上两腿狂蹬,活像是遭受了天大的委屈。
宝宝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据我观察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1,也许是遭遇了“叛逆的两岁”;
2,也许他是想要挑战一下大人的权威;
3,也许他是想证明一下自己在大人们心中的地位(当他成功的证明了大人们是很爱他的之后,他会有极大的满足感);
4,也许是因为他不喜欢别人破坏他的习惯;
5,也许只是想撒撒娇而已;
6,可能是哪里不舒服引起他心情烦躁。
7,急于表达某件事情却因为着急而“无从下口”
小孩子发脾气是很正常的,最主要的就是没有得到满足,从新生儿通过哭声来告诉母亲自己饿了,到2岁的孩子用哭闹来“征服”父母,都是孩子成长中的正常现象。没有什么法宝能让孩子停止用哭闹来宣泄,同样,从不发脾气的小孩也是不可想象的。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掌握了孩子发脾气的“气源”,那么在孩子哭闹得令人头晕脑胀的时候才不至于失去方寸。结合一下发脾气时的时间地点人物,就能大概推断出他为什么会突然发作。其实大部分时候家长都是了解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突然发脾气的,可是哄了又哄,为什么孩子还是会哭闹不止呢,其实只是哄的时间不太对而已。
首先家长一定要对孩子发火有个预见性,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冲突的发生。
比方我们以前出去玩回家之后第一件事情是洗手,可是他现在总喜欢和我对着来,进门之后他是坚决不洗的,坚决不进洗手间。这样折腾了几次我终于摸到了他这个规律,那么好吧不洗就不洗,我们进门之后先换衣服,然后喝水,然后帮我把东西放放好,或者随手找些事情让他帮着做,分散了他的注意力,然后再很随意的领着他进洗手间,让他帮着把盆放到水池上接水,一切都很随意很自然就完成了。不过是把洗手的程序推迟了几分钟而以,却避免了一场拉锯战。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孩子在某处玩得很开心不愿意离开,一听说要走就开始哭闹,死活也不肯走。这就是缺乏预见性,孩子玩得高兴当然不愿意离开了,这时候就要跟孩子说别的事情,说家里的谁谁怎么样了等等,引起宝宝对其他事物的兴趣,然后再商量,我们回家看看去好不好?给宝宝一个过渡的时间,问题就很轻松的解决了。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和别人抢东西玩,那么当他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就要有预见性的把他们分开一段距离,不要坐得太近,否则,他伸手去抓别人的东西人家不给,抢来抢去就又是一片混乱。谁说距离只产生美,有时候还能产生安定团结。
其次,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不要说太多,给孩子冷静的时间,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候哄得时间长了只会让他觉得他受了多么大的委屈,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他会变本加厉的发作,如果大人哄得不到位还会激发他更大的脾气。
有一天我儿子摔倒了,可他拒绝别人扶他起来,也不要自己起来,偏要我来扶他,可是当时我正忙着做饭,没有功夫扶他。于是他就像拍电影一样,一直保持着那个摔倒的姿势,手脚并用的跪在地上,姥姥怕地上凉几次想扶他,可是一碰到他他就不停的尖叫,不停的反抗。我远远的看着他,说“你快点自己起来吧,妈妈忙着给你做好吃的呢。”家里那两个人屡次试图扶他,可是他变得象个小刺猬一样,谁碰也不行。好话说尽还是不管用,那么谁也不管他了,把他当成空气了。我们在他身边走来走去,各做各的,谁也不再提起来的事情了。过了不一会他就觉得没意思了,这时我就象刚看见他一样,说“哎呀,你怎么摔倒了?快起来吧!”他听到这话很快就自己爬起来了。
时间的延迟很重要,尽量避免和孩子正面冲突,如果他在发脾气,跟他讲了很多道理都不管用,那么就让他自己呆着,没有观众的演员还表演个什么劲啊?等他情绪稳定了再跟他讲道理,最后问他“这样对吗?你下次还这样吗? ”“好,你这么说就对了,这才是乖孩子,大家都喜欢”,以这样几句话来收场,总结了这次的发作预防了下次的发作。
最后,还是要说一下,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的态度很重要,小孩发脾气多半不是孩子性格本身的问题,只是孩子没有学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愿,他们也是很着急的。如果这时候大人也跟着发脾气,那么就容易让孩子感到压力,更加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时候应该慢慢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真正想法,慢慢的孩子就学会用正确的态度来处理自己的情绪,这是一个成长的过成,如果引导得好,那么对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哦。